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魏延傳之關羽和魏延

  • 三國之魏延疑案
  • 舊城老歌
  • 2619字
  • 2021-09-10 12:00:00

我們都說《三國演義》既然為演義,只能說這本書是七分假,三分實。如果推論三國演義全部是假的那也不可能,整個三國時期包括前半部分的東漢末年。這么大的一個人物梳理線,和時間,地點,矛盾沖突,如果沒有三國志的輔佐。羅貫中不可能寫出中國的古典名著!我們不能因為貂蟬是不存在的而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是假的。我們不能認為因為關羽搶了孫堅的功勞,而來否定《三國演義》這個是沒有道理的,那還有記載是文丑斬的,不能因為袁紹說可惜顏良文丑不在我們就否定這兩個將軍當時究竟在不在場?況且袁紹都親自討伐董卓了,身為袁紹的愛將,顏良和文丑居然不跟著?這沒道理,再緊急的事情能有主公親自出征緊急?所以歷史本身就是如沙漠伴隨龍卷風一樣撲向我們。我們睜不開眼只能用手去探索著向前走,所以抬杠就沒必要了。

有的時候歷史真的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我們不能接受,因為我們認為的是怎么樣,歷史就必須是怎么樣。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演義中說是誤殺,因為殺完才看到后面綁了一頭豬,原來這些人是要殺豬啊!那問題來了,你都能聽到別人嘀嘀咕咕的說放血,為什么聽不到豬叫呢?

陳壽的《三國志》原文描述:寧我負人,休要人負我。意思就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或者說錯殺了曹操懊悔了,但是自己找這么一個安慰自己的話來安慰自己。

到了《三國演義》里就變成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加了天下兩個字就變成了曹操是一個有野心的陰謀家。

中華5000年文明,文字意義博大精深。隨便加個字就變成了兩種或者更多種意思了。你說,歷史又有幾分真幾分假?

回到本篇主線,魏延和關羽的命運線很奇怪。

魏延第一次想投劉備,關羽不在場,魏延與劉備也失之交臂;

魏延第二次想投劉備,正好遇到了關羽,在關羽的引薦下完成心愿。

魏延與關羽相識沒多久,就隨劉備西征,從此再未見過面。

劉備本準備安排關羽和魏延各領東西兩線,共同伐魏,魏延剛當上漢中太守,關羽就身首異處……

他們不像雄獅,更似猛虎,注定無法群居,而要獨立山頭,各自為王,你榮我損,命運交疊。

二人的死也極其相似,關羽命喪盟友之手,魏延死于自家內斗,后人秉燭讀史,震怒之余,不免傷感嗟嘆。

史學家說:三國是“前表曹操,后表孔明”;

說書人說:三國是“前表呂布,后表馬超”;

作者認為:蜀國則是“前表關羽,后表魏延”。

魏延絕對可以看作是關羽性格和命運的延續,魏延真正發威也正是從關羽死后開始。關羽和魏延這兩個個性十足的武將,使平淡和諧的蜀漢內部多了一些矛盾和沖突,加深了文學作品的戲劇性,也給后人研究三國人物的復雜性格提供了很多素材。

雖然關、魏二人如此相似,他們在后世的評價卻截然相反:

關羽威震天下,雖身首異處,卻得到了千秋萬代的敬仰和崇拜;

魏延一生悲苦,死前還被污蔑謀反,直到當代才得以平誣,待遇何其不公也!

歷史人物和現實人物一樣,都是復雜多變的。

后人在將關羽拉下神壇的同時,不要忘了關羽仍是一位神勇蓋世、義薄云天的大英雄;

而我們在為魏延伸冤平反的時候,也要知道魏延命運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更不要因為喜歡關羽、魏延這兩位英雄,就將與他們相性不和的諸葛亮看成小人。

諸葛亮有其獨特的用人方法和大局意識,他不喜歡關羽、魏延有政治和戰略上的考慮,還涉及星象、性格、命運等神秘因素,不要簡單地歸咎于人品。

只有從人性的正反兩面去看待歷史人物,這個人物才真的是一個人,否則只是臉譜符號而已。

而且這里需要注意一點:我們很多人的思維走向或者受到影視小說影響,許多人看《三國演義》入了迷,覺得諸葛亮一直在制約魏延。

實則非也。

劉備在時,魏延是鎮北將軍。劉備死后,諸葛亮在漢中,讓魏延總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實際上,諸葛亮一直讓魏延總督前部。

你說諸葛亮不讓魏延獨立領兵么?

答:諸葛亮讓魏延入羌中,于是: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于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諸葛亮讓魏延做前部;讓魏延獨立領軍;讓魏延前軍師征西大將軍,還假節。位高權重,不過如此。

諸葛亮唯一沒讓魏延做的事,就是偷襲子午谷。但這事兒有原因,看這里:諸葛亮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襲擊(取)長安呢?

看前篇有解釋,除了子午谷之外,諸葛亮是很重用,也很對得起魏延的。

那關羽和魏延比也是同樣的相似,關羽鎮守荊州。而最終因為自己的自負和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兩個人都是蜀漢重用的人才,關羽就不用說了,戰功累累!名聲威震天下!而且當時史料記載關羽善用水兵,畢竟劉備集團是從北方來的,雖然聯吳抗曹,但是水兵對劉備來說可是寶貝,這關系著荊州能否守好的關鍵,更何況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而再看魏延,魏延則是實打實的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上來的!

那如果諸葛亮有意打壓魏延,魏延不可能爬到那么高的地位!兵權本身就是兩極化,要么由總負責人管理,用兵之時,再給你權利。不用兵時,你和文臣是一樣的。

那有些地方則不一樣,武將全權掌管兵符,尤其是在那個亂世年代,不可能讓一個人軍政獨攬。而是權衡分權,使得在政治和軍事上相互制約。

比如我們再說關羽和魏延,關羽就是獨攬荊州大權,軍政都管!所以他可以任意攻打!而不受諸葛亮制約,劉備更不用說了!在漢中稱王,關羽打曹仁。一方面是回應劉備漢中王的地位,讓你們這些益州集團的人看看荊州集團(也就是劉備集團)是維護劉備的!有那么一種敲山震虎的感覺!

而另一方面,也是看著哥哥稱王開心,在荊州關羽和劉備遙相呼應,趁著軍心大振!直取襄陽。這樣益州和荊州就全部都是劉備集團的了,對此可以與北方曹魏勢力,東吳勢力形成對抗態勢。

想的挺好,但是歷史的規律是不允許你逆向而行的。

我們反過來再看魏延,魏延也是蜀國里典型的鷹派代表,并且堅持主張北伐,這點觀念和諸葛亮是一致的。

那為什么堅持北伐?必須擴大地盤,擴大勢力,然后名滿天下。魏延不是一個沒有想法的人,益州多大?北方多大?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一個前比不上北方曹魏勢力,后比不上東吳孫權勢力的這么一個小小川蜀,要么繳械投降,要么就靠自己來北伐曹魏,割據曹魏地盤,從而形成自己在軍中的實權,最后再破吳統一天下。那魏延首當其中是第一功臣,不管你諸葛亮多么多么了不起,孫權多么多么了不起,還是你曹操司馬懿多么多么了不起,只要統一江山,統一中國。所有的功績加起來和這個功績比就如同浩瀚星空中的沙粒而已。

所以,魏延是堅定的北伐主張者,他甚至比諸葛亮更加的迫切。

那隨如果魏延北伐成功了,他還會是那個匡扶漢室的正義者嗎?他的野心會隨著權利,功績的名利越來越大而不會改變嗎?

請看下期:野心的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东宁县| 和平县| 祁阳县| 泗洪县| 蛟河市| 特克斯县| 陵水| 盐山县| 绥阳县| 农安县| 南澳县| 许昌县| 桃园县| 上犹县| 叙永县| 台北县| 阜城县| 达日县| 察隅县| 涞源县| 光泽县| 永兴县| 辰溪县| 孝感市| 遂宁市| 枝江市| 兴义市| 绥阳县| 夏津县| 洛宁县| 遂川县| 邵阳县| 湘西| 巴马| 吉木萨尔县| 绥滨县| 沂源县| 洞头县| 凌云县|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