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星座與亮星

初秋晴夜,銀河高懸,斜貫長空。銀河,有許多別名。在西方,它叫作“乳色之路”(The Milky Way);在我國古代,它又叫銀漢、高寒、星河、明河、天河……千百年來,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一直膾炙人口。天河兩岸,很容易找到“牛郎”和“織女”,它們是兩顆很亮的星。牛郎在河東,又名“河鼓二”。它的兩旁,各有一顆稍暗的星。三星相連,形如扁擔。牛郎居中,兩端宛如一副籮筐,所以它們又合稱為“扁擔星”。據說,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牛郎就將他的兩個娃娃放在籮筐里,挑起扁擔,去與織女“鵲橋相會”啦!織女在河西,與牛郎以及自己的孩子遙遙相望。她的近旁有四顆星構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宛如織布用的梭子一般,它正是織女的勞動工具。另外還有一種傳說:就在牛郎星附近有著五顆小星,中國古稱“匏瓜五星”的,其中一、二、三、四這四顆星連貫起來組成一個菱形,很像一個織布的梭子。它是織女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思而拋給牛郎的,因此民間便稱它為“梭子星”了。天河之中,牛郎織女之間,有六顆亮星組成一個巨大的“十”字。請看圖1,如果我們將它想象為神話中的“鵲橋”,那豈不是既很自然又很有趣嗎?除了《天上的市街》,古人及現代人的詩句中,還有許多是與天河、牛郎織女相關的,你能找出一些與同學們分享下嗎?

世界上各個古老的民族,都以其長著翅膀的豐富想象力,馳騁在天上人間。他們對同樣的星空孕育和產生了各不相同,卻又同樣妙趣橫生的神話傳說。上面提到的那個大“十”字,古代歐洲人將它想象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鵝。因此,它所在的那個星座就被叫作“天鵝座”。這個大“十”字,因為出現在北半天空上,西方人又將它稱為“北天十字架”,簡稱“北十字”。

圖1牛郎星、織女星和有關星座

什么是星座呢?簡而言之,古人為了更方便地辨認星空,就用種種想象中虛擬的線條,將天上較亮的那些星星分群分組地聯結起來,這些星群便被稱為“星座”。人們又以更加豐富的想象力,讓一群群星與許多神奇的故事掛上鉤。因此,諸星座最古老的名稱通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話與傳說(圖2)。

世界上最早劃分星群的,也許是蘇美爾人。他們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的下游,如今屬于伊拉克的地方。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他們便在辨認星空時將群星“分而治之”了。他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經創建了一套書寫系統,用文字記下自己的歷史。那時,他們已開始系統地注意行星的運動。倘若將蘇美爾人的觀測當作人類系統觀測天象的開端,那么這種世代相傳的天文觀測綿延至今便已有6000年之久。

圖2在充滿神話形象的古典星圖上,北半球的星空仿佛成了一個天上的動物園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星座的概念有了極大的發展。演變到公元2世紀,經過古希臘天文學家的詳細描述,北天40個星座的雛形便大體確定下來。至于南天的48個星座,那是17世紀后通過航海家和天文學家們的系統觀察才逐漸定型的。由于近代科學的啟蒙與發展,南天星座中便夾雜著用科學儀器命名的名稱,例如顯微鏡座、六分儀座、羅盤座、望遠鏡座等;而北天星座的名稱則依然充滿著古老神話的色彩:仙女座、仙后座、武仙座、飛馬座、天鵝座……

現代對星座的劃分,建立在更精確的基礎上。國際上統一地將整個天空劃分成大小不等的88個區域,每個區域便是一個星座,它們猶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許多國家。每個星座中都有許多星星,恰似每個國家都有許多城市和村鎮一般。牛郎星是“天鷹座”中最亮的星星,按國際統一稱呼,它就叫“天鷹α”。α(阿爾法)乃是希臘文中的第一個字母。織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所以稱為“天琴α”。同樣,天鵝座中最亮的星就叫“天鵝α”,它就在那只大天鵝的尾巴上,所以阿拉伯人又叫它“戴耐布”(Deneb),意為“天鵝之尾”。我國人民自古以來一直叫它“天津四”。圖3中還標出另一些星星的名字:天鵝座中的β(貝塔)、γ(伽馬)、δ(德爾塔)、ε(艾普西隆)、ζ(澤塔)和η(伊塔)等,它們分別用希臘文中的第二至第七個字母表示。

圖3天鵝座,天津四和天鵝61星

一個星座中的星星是很多的,而希臘字母只有24個,每顆星用掉一個字母,不夠用了怎么辦呢?不要緊,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用完后,還可以干脆給星星編上號,例如圖3中的天鵝61星便是這樣。或者,還可以給星星專門列出一份份“花名冊”,它們稱為“星表”。在星表中給每一顆星指定一個號碼,這也就是它的名字了。比如天鵝61,實際上是一個雙星系統,由兩顆互相繞著轉的恒星組成;這兩顆星中的每一顆,都稱為該雙星系統中的一顆“子星”,它們的名字分別叫天鵝61A和天鵝61B。同時,這兩顆星在“HD星表”中的編號分別為201091和201092,故又稱HD 201091和HD 201092。這里,“HD”乃是美國天文學家亨利·德雷珀(Henry Draper,1837—1882)姓名的首字母縮寫。這位亨利·德雷珀原本是學醫的,做過短時期的外科醫生。他對天文學非常入迷,便于1861年在父親的莊園里自建了一座天文臺。后來德雷珀成了擅長用照相方法拍攝恒星光譜的專家,可惜他45歲時就染患肺炎去世了。他的遺孀設立了德雷珀紀念基金,以資助哈佛天文臺拍攝和研究恒星光譜,后來又出版了亨利·德雷珀星表,即HD星表。

中國古代經常使用“星宿”這個名稱。“二十八宿”就是大致沿黃道分布的28個天區,它們各有自己的名字,如“角、亢、氐、房”等。這些星宿的名字,化作神話人物,頻頻出現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例如,在《西游記》中很有名的“昴日雞”就是昴宿的化身,它的神話形象是一只威武雄壯的大公雞。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星宿和星座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是與此有關的神話傳說和相應的名稱反映了東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如今,雖然國際上已經統一采用共同的星座體系,但我們中國人談到流傳至今的這些星宿的名稱仍然深感親切而有趣。

可是,美妙的星座,燦爛的群星啊,你們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呢?

這是一個曲折動人而又綿長的故事。親愛的讀者,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樣想的吧。

【歸納探究】

1.古人星座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提示:方便辨認星空,群星與神話故事和傳說掛鉤。

2.本章介紹星座跟全書的研究主題有什么關系呢?

提示:全書的研究對象就是“星星”,而星座是群星的分組,屬于研究中的一個基礎概念。星座也是讀者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可吸引讀者繼續閱讀。

【導讀】(《大地的尺寸》《明月何處有》《太陽離我們多遠》三章)

測量星體距離首先要從測量近處的距離開始。作者首先介紹了“家門口”的測量嘗試——“大地的尺寸”。然后介紹了到鄰居天體——月亮的距離的測量,而后是更遠的太陽。閱讀這些章節,同學們需要弄明白人類一步步測量這些天體距離的過程,可以借助表格或者結構導圖直觀地梳理測量方式和工具的演變進程。同時,人類測量地球大小和天體距離的過程其實也是慢慢更新自己對自身和宇宙的認識的過程,他們還有不一樣的發現呢!

本書用講故事的筆調普及深奧的科學知識,邏輯結構嚴謹。書中有大量的線索性語句,大家可標示出來,以幫助自己建立章節間的關聯,形成整體意識,如上述三章中的如下語句:

估算天體絕對尺度的第一級入門之階,是測量地球本身的大小。

月亮,是人類飛出地球、步入太空的第一個中途站,是人類迄今在地球之外留下足跡的唯一星球。

然而,歷史賦予了他應有的地位,他遠在哥白尼(NicolasCopernicus,1473—1543)之前17個世紀就猜到了日心系統的概況,因此恩格斯熱情地稱頌阿里斯塔克為“古代的哥白尼”。

目前,太陽系中總共才發現8顆行星。可是,它們的小弟弟——小行星卻多得數以十萬計。

后面的章節中還有多處這樣的句子,大家可重點關注并做些標示。


[1] 天上的市街:此處所錄系本詩1922 年首次發表時的原題原文。20世紀50年代初的課本編者出于某些原因,曾征得郭沫若先生本人同意,將標題中的“市街”改為“街市”,現行七年級語文教材亦保留這一改動。但在郭沫若親自審定的文集中,仍將篇名保留為《天上的市街》。1980年《星星離我們多遠》成書時照引《天上的市街》原名,今一仍其舊,特此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邹平县| 成都市| 西安市| 武强县| 绥江县| 交城县| 砀山县| 大渡口区| 句容市| 刚察县| 夏河县| 丰原市| 澎湖县| 韩城市| 聂拉木县| 新蔡县| 乌拉特后旗| 长汀县| 息烽县| 山丹县| 谢通门县| 武功县| 金寨县| 文昌市| 双桥区| 阆中市| 临朐县| 西青区| 宝丰县| 曲阜市| 湟源县| 滁州市| 启东市| 隆尧县| 九江市| 尼勒克县| 泗阳县| 综艺| 清丰县| 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