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農民筆記作者名: 侯永祿本章字數: 945字更新時間: 2021-09-27 11:43:34
結婚
父親去世后,一個大屋里就有母親和我兩個人。我去了學校,家里就母親孤零零的一個人,一到夜晚黑糊糊、靜悄悄地更怕人。母親為了使家里早一日人多點,便在我11歲上就給我訂了吳莊一門親,連面也沒見過,還不知名姓,13歲上就病死了。母親很難過,而我就沒叫心曉得。只是也不知花了多少錢的彩禮,就這樣白白地丟了。
當我15歲,五姐的公公,我稱“梁伯”的,給我說下赤城西莊的一個媳婦,年齡和我同歲,家里就她和母親兩個人,既無兄弟又無姐妹。當她出生不到40天的時候,她的父親便病故了。她和我同樣命苦,甚至比我更苦。沒父親的女子娃和年齡不老的寡婦媽怎樣地過日子??!作的那難,受的那癥,我是可想而知的。母親征求我的意見時,我說“愿意”。
當我17歲正在“簡師”上學的時候,母親提出要給我成親,我不同意。但怎奈雙方的母親和媒人多次解說督促,便定于五月十六日成親。她進了門,坐席的時候才看了一眼,算是見了面。那天天氣很熱,親戚鄰里還來的不少,算了卻了母親心上的一件大事。
她的小名叫銀煥,意思大概是值錢得要用銀子來換的一樣。但要了多少彩禮呢?據說是六萬元(注:“六萬元”應為解放前國民黨執政時的舊幣)。六萬元是多少價值呢?那時一聚(一百張)十兩紙,價值二千陸百元,能有二十三聚十兩紙的價值??!就這行禮時帶夠沒帶夠我也不知道。她媽會想,她只有一個女,女的也是她的,她的也是女的。女婿也是獨子,沒有兄弟分家。反正有苦同受,有福同享。財禮的多和少一樣,要不要也一樣。
自從結婚后,母親漸漸地不孤獨了。我去上學,她和母親,白天黑夜紡線織布,縫衣做飯,樣樣能行,母親非常高興。但她媽嫁了女,家中留她一個人,怎能不孤單呢?所以常來常往,幾天女不來,便心神不安,天天等,晌晌盼,時間一長,就常來看。
久而久之,年復一年,我的家也就是她的家,她的家也就是我的家。正所謂“不做親是兩家,做了親是一家啊”。因結婚時我正在“簡師”上學,同學們還給我行了一個鏡子,一張美人畫,一幅對聯。對聯是范敬民老師寫的:“畫眉學仿初三月,麟趾新朝第一風?!苯Y婚那天,她媽還扯了九百條手巾的活,真算盡心竭力鼓窮勁了。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父親和母親各自的家庭,均為孤兒寡母,可謂“兩顆苦瓜一根藤”。從此之后,兩人相濡以沫,甘苦與共,走過了將近60年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