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資租賃實務全書:流程指導·操作要點·案例分析
- 賈毅軍 付叢笑
- 4950字
- 2021-09-18 15:27:56
第一節 出租人結構及權利義務
出租人是推動融資租賃市場發展的最根本也是最活躍的力量。許多投資人在投資融資租賃行業時,往往根據自身優勢或主營業務的需要,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參與融資租賃業。另外,為滿足承租人的多種需要,也為了適應融資租賃市場的激烈競爭,各個出租人在經營過程中往往盡可能地利用自己在資金、貨源、客戶或服務方式上的某一優勢而細分市場,從而也使各種不同類型的出租人層出不窮,不斷將現代融資租賃業的發展推向新的高潮,因此,關于出租人構成的內容也就比較豐富。
在融資租賃市場上開展租賃業務的出租人,既有以租賃公司身份出現的出租人,也有銀行、財務公司或設備制造廠商等不以租賃公司名義出現的出租人。名目繁多的租賃公司給出租人的分類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明確出租人的分類基礎,理順出租人的分類關系,是在理解了融資租賃各種形式的基礎之上,對完整準確地理解融資租賃市場的進一步深化。
一、出租人的分類基礎與分類概述
出租人是租賃市場的經營者,從組織形式來說,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出租人必須采取法人的形式。在此基礎之上,根據由投資人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目的所決定的出租人的交易動機、出租人經營范圍、出租人經營對象的特性等,還可對出租人構成進行進一步細分。
根據不同的分類基礎,出租人可以分為:
(一)附屬類出租人與獨立的出租人
這是根據從事租賃業務的出租人與其投資人主營業務之間是否存在關系的不同而進行的分類。附屬類出租人是指依附于投資人的主營業務,以服務于投資人主營業務為主要目的而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出租人。獨立的出租人不需要以服務投資人的主營業務為目標,是專門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出租人。
(二)金融機構出租人、廠商出租人、獨立出租人和機構投資人出租人
這是由投資人的投資目的所決定的出租人的交易動機的不同而進行的分類。由于交易動機決定著市場的發展方向,所以,這也是關于出租人的最基本的分類。
(三)跨國型出租人、全國型出租人和地區型出租人
這是按出租人經營范圍的不同而進行的分類。全國型出租人多為業務能力強、資力雄厚、業務覆蓋面廣的大公司。地方型出租人一般只致力于在小范圍內為本地企業服務。跨國型出租人一般在全國型租賃公司基礎之上發展而成,其服務對象不僅包括本國的承租人,還可包括外國的承租人。飛機租賃市場上服務于各國航空公司的飛機租賃公司,多為國際性的出租人。
(四)綜合租賃公司和專業租賃公司
這是按出租人經營租賃設備的范圍來進行的分類。根據一家租賃公司所經營租賃設備種類的多寡,出租人有綜合租賃公司和專業租賃公司之分。綜合租賃公司一般指租賃公司沒有自己的專門產品,因此,其經營的設備范圍非常廣泛,完全根據客戶需要而決定,只要是客戶選擇的,出租人就負責去購買。所以,這類出租人所經營的設備幾乎包括各種類型和各個行業所使用的設備。它們以為用戶提供長期融資及有關的貿易服務為主,常帶有“一攬子”的性質。專業租賃公司則一般局限于某個產業、部門或領域,以出租自己企業生產的專門設備或出租特定類型的設備為主,這類公司所提供的服務通常帶有較強的技術專業性,需要專門的技術人才。它們在為用戶提供融資便利的同時,還提供一些與本部門產品相關的、需有高度專業技術維修等方面的服務。
兩種不同的經營理念,內含著融資租賃發展的歷史必然。在融資租賃產生之初的融資租賃簡單形式期,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出租人多為綜合性的租賃公司。因為,為承租人提供資金融通是出租人的唯一目的,出租人尚未形成對租賃資產管理的意識,當時也不具有管理資產的必要性。隨著融資租賃市場的發展,融資租賃的物權融資特征不斷得到深化,此時,對租賃資產殘值的管理,即盡可能獲得設備的溢價收益,盡可能避免遭受設備貶值的損失,就成為出租人不得不關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專業性的租賃公司,通過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才能較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因此,經營性租賃業務的出租人、廠商類出租人多屬于專業性的租賃公司。
(五)其他類型的出租人機構
1.租賃經紀人
租賃經紀人(或稱經銷商)是租賃市場的代理人,其憑借靈活的經營推銷能力,廣泛的銷售網點,承辦大出口商或制造商委托的租賃業務。租賃經紀人也是租賃市場的中介人,其本身不經營租賃業務,只代表出租人或承租人尋找交易對象,促成或安排租賃交易,或者提供租賃咨詢,從中收取傭金或咨詢費。租賃經紀人是租賃市場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租賃行業協會
租賃行業協會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出租人為了互通情報,協調行動,減少競爭,控制并發展租賃市場所成立的具有地區性的、全國性的或國際性的租賃組織。如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和其他國家銀行成立的總部設于盧森堡的國際租賃協會;1972年,西歐一些國家成立的租賃俱樂部;1973年,美國、英國、意大利、原西德和加拿大等國有關銀行聯合組成的東方租賃控股公司;1968年成立的全歐跨國租賃協會;1982年成立的亞洲租賃協會。這些協會為加強作為其會員的各國租賃協會之間的聯系,加強它們之間的合作與相互了解,共同研究融資租賃的有關問題做出了貢獻。
二、由投資人目的不同而決定的出租人市場定位不同的分類
(一)附屬于設備制造廠商類的出租人
附屬于設備制造廠商類的出租人,亦稱輔助銷售型租賃公司。發達國家的大工業制造商,如機械制造、電子計算機等行業的企業為擴大本企業產品的銷售,通過在本企業內部設立租賃部或租賃子公司,與其他租賃公司形成戰略聯盟,經營本企業產品的國內外租賃業務,以擴大銷售或出口。國際上比較著名的廠商出租人有通用財務公司和專做飛機租賃的通用電氣金融航空服務公司,美國的IBM也設有自己的租賃子公司。
這類出租人開展租賃業務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融資租賃的各種形式所具有的金融支持、租賃設備所有權處置的靈活性等獨特優勢,來提升本企業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以此來擴大本企業產品的銷售,提高本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
這類出租人在進行具體的租賃交易安排時,常常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身與租賃設備的內在聯系的優勢,例如,提供對租賃設備的維修、保養、供應配件、消耗材料等方面的服務,允許用戶在合同到期時選擇退租等。以卡特彼勒公司為例,該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國的、擁有100年歷史的、生產建筑施工機械的跨國公司。在其企業組織體系中,除與一般的生產企業相同外,還擁有再制造中心(Remanufacture Center)。該中心的基本任務是對于承租人用戶退還的設備進行檢修和再加工。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對這些產品再銷售。企業這樣做可以得到兩大好處,一是有利于控制本企業產品的二手市場,二是可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用戶的需求。
(二)金融機構類出租人
金融機構類的出租人是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組織等金融機構,利用其資金優勢而直接承攬融資租賃業務時所具有的出租人身份,或是為了參與融資租賃業務而設立的附屬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租賃部或租賃子公司。
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融資租賃業務,經歷了一個由間接提供資金到直接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過程。由于融資租賃業務要以雄厚的資金實力為基礎,所以,融資租賃一經產生就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新的業務范圍。以美國為例,20世紀50年代,融資租賃產生的時候,根據《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規定,美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的模式,加之在融資租賃產生之初,人們對融資租賃的金融屬性認識還不充分,那時的美國銀行不能直接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只能通過為其他出租人提供資金而間接進入融資租賃領域,如為廠商出租人的租賃促銷提供資金再融通。20世紀60年代初,在融資租賃的理論與實踐中,人們發現,融資租賃的簡單形式與銀行貸款沒有本質區別,于是,美國的金融監管放寬了銀行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限制,一些大銀行首先被允許開辦融資租賃業務,從而使銀行直接成為出租人。美國花旗銀行就是較早地開辦融資租賃業務的銀行之一,但是,隨著融資租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經營性租賃出現以后,由于銀行是金融服務機構,不能將由信貸資金而形成的資產確認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因此,失去了在這一方面的競爭優勢。一方面是存在著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逐漸放寬對金融業的管制,一些銀行又紛紛投資成立專門的租賃公司,通過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來求得發展。
總之,金融機構出租人直接或間接參與融資租賃業務的目的是為其金融資本尋找更廣的業務空間和更多的發放渠道。
(三)獨立型出租人
獨立型出租人是為適應這一新型行業而產生的、專門從事融資租賃業務并以租賃業務的收入為其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它既可直接從事融資租賃業務,也可主要扮演租賃經紀人的角色,如日本的奧力士公司,其前身就是專業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日本東方租賃有限公司。
這種類型的出租人在開展融資租賃業務時,主要是利用其嫻熟的租賃技術及其對與租賃相關的會計、稅收制度的透徹理解,通過構建融資租賃交易平臺,將融資租賃交易中潛在的各方利益,通過融資租賃的具體交易形式變成現實利益,并使其最大化。節稅杠桿租賃交易中的出租人是最典型的例子。
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筆者特別指出,絕大多數經營傳統租賃業務的出租人,也都屬于獨立出租人范疇,但其交易經營的范圍,往往以地區為界;其經營的設備,往往為特定的類型;其公司組織形式,可以是單個企業,也可以是連鎖經營,如美國著名的赫茲汽車租賃公司等。在租賃市場的實踐中,既有只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獨立出租人,或只從事傳統租賃業務的獨立出租人,也有兼營兩種類型租賃業務的獨立出租人。
(四)機構投資人類出租人
這是融資租賃市場新崛起的一類出租人,主要是指作為機構類投資人的投資銀行、養老金信托組織、保險公司等,在實施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運用融資租賃各種形式時所具有的出租人身份。有時,這類出租人還以財務顧問的身份出現,充當承租人的顧問或租賃交易的中間商,通過對租賃市場和租賃技術的深入細致研究,利用融資租賃所具有的各種特殊功能,構建有利于各方當事人利益的租賃交易結構,使出租人獲取高額利潤,并讓承租人也從中獲益。
三、出租人的權利與義務
(一)出租人的主要權利
1.對租賃物的所有權。因為在融資租賃期間出租人是租賃物的法律所有權人,即使在融資租賃合同終止以后,出租人的身份喪失,作為原出租人的租賃公司也不會自然喪失對租賃物的所有權。
2.收取租金的權利。按照合同的約定收取租金是出租人最主要的權利,也是出租人參與租賃關系收回成本和獲取利潤的唯一途徑。
3.解除合同的權利。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有權要求解除合同。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同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4.收回租賃物的權利。在融資租賃合同期滿后,對于租賃物,承租人可以選擇留購、續租或退租三種方式。如果雙方約定以一定價格留購的,在承租人支付了貨價后出租人可以不收回租賃物。合同因解除而終止時,出租人也有權收回租賃物。
5.免除責任的權利。國內外的立法,一般都規定了融資租賃合同中出租人對租賃物責任的免除,即出租人不應對承租人承擔設備的任何責任,除非承租人由于依賴出租人的技能和判斷以及出租人干預選擇供應商或設備規格而受到損失。
(二)出租人的主要義務
1.購買并交付租賃物的義務。出租人應以自己的名義與供貨商簽訂買賣合同而購買租賃物,這是出租人最基本的義務。同時,租賃合同是移轉標的物的使用權的合同,因此,出租人必須將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占有。當然,在融資租賃合同中出租人所負有的交付義務,并不是直接的交付,而是通過供貨商來實現的,只要承租人自供貨商手中受領了標的物,即視為出租人的交付義務已履行。
2.確保承租人對租賃物的占有和使用。承租人進行融資租賃交易的目的就在于獲得租賃物的使用權,為確保承租人正常占有與使用租賃物,出租人要做到在第三人的行為妨礙了承租人對租賃物的占有使用時消除妨礙。
一般認為,即使出租人將租賃物出讓給第三人或在租賃物上為第三人設定擔保物權,承租人也不因此喪失在租賃期間對租賃物占有使用的權利,因此給承租人造成的損失,出租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返還押金或擔保物的義務。租賃合同中如果約定承租人要提供一定的押金或擔保,在合同終止時,出租人應當按時將押金或者擔保物返還承租人。
4.維修、保養的義務。在經營租賃合同中,出租人負有對租賃物的維修、保養、投保等義務,以保證租賃物在合同期內正常使用,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