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實用版)(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976字
- 2021-09-18 15:16:22
第三條 人民調解工作基本原則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二)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理解與適用
[在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自愿平等原則是人民調解的基礎。人民調解應當在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當事人可以接受調解,也可以不接受調解,即使在調解的過程中,當事人也可以拒絕繼續調解;當事人可以接受人民調解委員會安排的調解員,也可以自主選擇調解員;當事人可以接受調解員提出的調解方案,也可以自行提出調解方案;當事人可以自主選擇達成書面協議還是口頭協議,等等。當事人在調解的過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權利行使平等,義務履行平等,任何人均不享有特權。
[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民間糾紛的內容主要涉及法律規范調整的范疇,也有許多糾紛涉及道德規范調整的范疇。在法律規范調整的范疇中,又主要是民事權利義務規范。因此,人民調解主要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政策進行。在不違背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可以依照社會公德、村規民約、公約良俗、行業慣例進行調解。糾紛調解的結果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確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不得侵害公共利益和第三方權益。
[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人民調解的保障。調解、仲裁、行政或司法途徑,都是當事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各具優勢和特點。選擇哪種途徑主張權利,維護利益是當事人的權利。運用人民調解,采用說服、協商、疏導等辦法,及時解決矛盾糾紛,在預防和減少糾紛、增進團結、促進和諧上發揮了重要、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但是,這項制度本身的優勢建立在尊重當事人權利、自愿、平等的基礎上,而不是把人民調解作為所有糾紛的解決機制。這是人民調解的性質和功能定位決定的,是人民調解獲得社會公信力的重要保障。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糾紛,需要健全完善多種糾紛解決方式有機結合的機制,整合多樣資源,既突出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的基礎性作用,又暢通其他權利救濟渠道的銜接配合,最終達到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目的。
?條文參見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第6條;《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