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條 人民調解定義

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的是人民調解的含義,在理解時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1)人民調解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的一種群眾性活動。群眾性、自治性和民間性是人民調解的本質特征。根據本法第7條的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人民調解員來自于群眾、服務于群眾;人民調解堅持平等自愿原則;人民調解程序靈活便捷、不拘形式等,都充分體現了人民調解的群眾性、自治性和民間性特征。保持人民調解的這種特征,有利于糾紛當事人自愿選擇和接受調解,不妨礙在調解不成時另行行使訴訟權利,從而發揮人民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優勢和作用。

(2)通過說服、疏導促使當事人雙方平等協商,自愿達成調解協議。人民調解工作主要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通過人民調解員積極地在矛盾雙方當事人之間說服、疏導,幫助交換意見,提出解決糾紛的建議,引導當事人自愿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人民調解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調解程序是靈活的,有利于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及時采取積極措施予以解決,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達到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的目的,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如果人民調解的程序和方式強求模式化、程式化,反而會導致人民調解制度失去生命力。

(3)人民調解的工作范圍為民間糾紛。人民調解制度自產生以來,調解的范圍基本上是公民與公民之間的婚姻、繼承、贍養、鄰里關系、小額債務、輕微侵權等一般民事糾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在目前的社會轉型期,人民調解的范圍,從糾紛主體到糾紛內容,都有了較大的拓展和變化。比如,因土地承包、村務管理、征地拆遷、環境污染、勞資工傷、物業管理、醫療糾紛、催討欠薪等社會熱點、難點等引發的矛盾糾紛不斷增多。根據近年的實踐,一般認為,凡是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涉及當事人有權處分的人身、財產權益的糾紛,都屬于民間糾紛,都可以通過人民調解來處理。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專門機關管轄處理的糾紛或者禁止采用調解方式解決的糾紛除外。這樣理解,符合憲法及有關法律對人民調解的規定,也是人民調解區別于其他糾紛解決機制的明顯特點。

?條文參見

《繼承法》第15條;《婚姻法》第43-44條;《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5條、第7條;《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3條、第13條;《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第2條、第5條;《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2條、第3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温| 孙吴县| 赞皇县| 蛟河市| 久治县| 泾川县| 颍上县| 平南县| 山阴县| 永城市| 鄱阳县| 三亚市| 东安县| 陆川县| 铅山县| 阜新市| 交城县| 车致| 会理县| 潮州市| 囊谦县| 齐齐哈尔市| 平度市| 安图县| 定西市| 云林县| 安吉县| 华宁县| 邹平县| 玛曲县| 莲花县| 白玉县| 巨鹿县| 锡林浩特市| 周宁县| 奉节县| 镇原县| 仲巴县| 菏泽市| 高阳县|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