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3 遺囑繼承遺產的步驟

案例3-3-1

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弟子婁師白去世后,留下眾多珍貴書畫作品、印章、房產等遺產,其九旬遺孀王立坤與繼子婁述德因對這些遺產如何繼承產生糾紛后兩次對簿公堂。第一次,王立坤以支付繼子137萬折價款方式獲得房屋。第二次,王立坤索要34萬房產折價款,法院最終認定婁述德已支付,終審判決駁回王立坤的訴訟請求。至此,幾經風波的婁師白遺產案落幕。

婁述德是婁師白的長子,為其與前妻楊淑鏡所生。楊淑鏡去世后,1952年,婁師白與王立坤再婚,并生下次子婁述澤。2010年12月,婁師白辭世。因未留下遺囑,年過九旬的遺孀王立坤與兒子婁述澤將婁述德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包括三套房產、書畫作品、印章、藏書、家具及撫恤金等在內的遺產。

王立坤與婁述澤表示,對于婁師白名下的三套房產,雙方曾共同商定,北苑5號院的房產歸王立坤所有,而位于白塔寺和北苑家園清友園的兩套房產則過戶給婁述德,但此后婁述德不但主張對北苑5號院房屋的所有權,還將屋內的23幅齊白石畫作、1幅徐悲鴻畫作、300余幅婁師白畫作和127枚印章全部拿走。

婁述德表示,北苑5號院的房產是婁師白藝術館所在地,系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出資,當初因無法辦理商用產權證,才登記在婁師白名下。此后該房屋拆遷,王立坤未通知他就簽訂了拆遷協議,并強占了屋內財產。婁述德否認拿走書畫作品及印章,并反指婁師白大部分畫作已出售,而相應款項均由王立坤、婁述澤保管,故也提出要求分割畫作及銀行存款。此外,由于在婁師白去世后,婁述德之女婁明將一幅丈八荷花畫作取走,因此被法院追加為第三人。婁明表示,該畫作爺爺生前表示要贈與她,是她個人財產。

經審理,一審法院認為,北苑5號院房屋為婁師白、王立坤夫妻共同財產,因此2/3份額歸王立坤,婁述德、婁述澤各享有1/6份額。經計算,王立坤需給付婁述德房屋拆遷款136萬余元、銀行存款7785元。對于剩余的7.1萬余元撫恤金,判決婁述德將其中的2/3,即4.7萬余元返還王立坤母子。其余兩套訴爭房屋因已公證過戶至婁述德名下,法院認為如有爭議可另行訴訟解決。

針對畫作,法院認為,婁明取走的丈八荷花畫作為婁師白所有,鑒于該畫在夫妻存續(xù)期間完成,王立坤享有2/3權利??紤]作品包含的精神利益和情感價值等因素,王立坤作為配偶有權優(yōu)先取得,故判歸她所有。而婁述德、婁述澤持有的畫作,因作品題款有其專門含義,法院認為系婁師白為二人專門制作并贈與,故不屬于遺產,未予分割。

一審判決后,婁述德及婁明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最終認定婁明取走的丈八荷花畫作不屬于婁師白遺產,故撤銷了一審法院判決。然而,法院的判決并未令這場遺產爭奪徹底結束。因為隨后,王立坤又起訴婁述德,要求支付購買清友園房產的34萬元購房款。王立坤表示,婁師白過世后,她與婁述德達成協議,放棄該房產的繼承權,婁述德以34萬元的價格購買屬于王立坤部分的產權。但房屋過戶后,婁述德一直未實際支付錢款。婁述德則表示,錢款已付清并提交了房屋購買完稅發(fā)票等證據。

經審理,一審法院認為,該發(fā)票不能認定婁述德已支付王立坤購房款,因此判令婁述德支付34萬元。后婁述德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認定雙方提供的存量房買賣合同、房屋所有權變更登記書、存量房交易結算資金自行劃轉聲明以及稅務機關開具的統(tǒng)一發(fā)票,均能證明王立坤、婁述德的房屋買賣合同已經履行完畢。故作出撤銷一審法院判決,終審駁回了王立坤的訴訟請求。至此,這場關于婁師白的遺產之爭最終畫上句號。[6]

婁師白家族爭產案,給我們揭示了家族遺產繼承的詳細脈絡。高凈值人士即使身后留有遺囑,繼承人想要繼承其遺產,也要符合法律程序規(guī)定的程序。

一、析產

(一)析產的概念

前面說了,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所以,在遺產分割當中,如果遺產屬于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才是被繼承人真正的遺產。

(二)遺產繼承與分家析產的區(qū)別

案例3-3-2

李玉(化名)與王廣(化名)系夫妻關系,雙方生育一子王大海(化名)、一女王美艷(化名)。王大海于1996年結婚并分家生活,王美艷于1998年結婚。王廣于2009年去世。李玉與王廣在結婚時共有房屋一套,2010年該房屋被拆遷,拆遷補償款共計36萬元被李玉和王大海領取。王美艷認為該拆遷補償款屬于家庭共有財產,其中應有其份額,遂將李玉與王大海訴至法院,要求分家析產即分割房屋拆遷補償款36萬元。

訴訟中,原告王美艷變更訴訟請求,要求依法繼承王廣的遺產。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本案涉及析產和遺產繼承兩個法律關系。首先,該案涉案拆遷款36萬元是屬于李玉與王廣的夫妻共同財產,而并非包含王大海、王美艷在內的家庭共有財產,故對于該36萬元不應作為家庭共有財產進行分割,而是作為李玉與王廣的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其次,因王廣去世,導致李玉夫妻共同共有關系解體,并導致遺產繼承的發(fā)生。在該拆遷補償款36萬元中,李玉享有該拆遷款中的18萬元,王廣所享有的拆遷款中的18萬元應作為王廣的遺產進行繼承。再次,王廣的第一順序繼承人為原告王美艷、被告李玉、王大海,三人對于王廣的遺產18萬元享有等額繼承權利,即各繼承6萬元。據此法院判決如下:一、李玉、王大海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王美艷6萬元;二、駁回王美艷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例3-3-3

賴某(女)與王某(男)于1999年登記結婚。婚后,賴某與王某的父母王父、王母共同生活。賴某于1997年外出務工,平均工資500元/月。賴某于2000年、2006年分別生育兩個女兒。賴某生育女兒后幫王父、王母經營日用百貨店,2003年至2004年間在加油站工作,工資為300元/月。現因夫妻感情不和,賴某與王某發(fā)生離婚糾紛,法院正在審理之中。賴某起訴王父、王母要求分割家庭共有財產(法院通知王某作為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并主張家庭共同財產有住宅一棟、土地一宗、某公司的投資15萬元、日用百貨鋪一間、小汽車一輛。

賴某與王某結婚后,在與王父、王母共同生活期間,賴某、王某以及王父、王母取得的財產性質應屬于家庭共同共有財產。關于家庭共有財產的分割,《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90條規(guī)定:“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份原則處理,并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币蛸嚹撑c王某已產生離婚糾紛,家庭共有財產的基礎喪失,屬于共有關系可以終止的情形。同時,當共有關系終止的情形出現時,即便作為共有人之一的王某并沒有提出分家析產的請求,但因賴某、王某作為家庭共同財產中一個夫妻共有主體,共有人中的任何一方依法享有單方管理財產的權利和義務。因共有財產產生債權債務,在對外關系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故作為兒媳的賴某,可以單方請求將夫妻共同財產從家庭共同財產中析出,這也將為賴某與王某的離婚糾紛中認定夫妻共有財產范圍提供事實依據。

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遺產繼承和分家析產的區(qū)別:

1.引發(fā)遺產繼承和分家析產的法律事實不同。遺產繼承是由于被繼承人死亡而引發(fā)。分家析產是由于家庭成員因為生活和生產需要等各種原因,不需要或不能夠再在一起生活,而要求分割家庭共有財產所引發(fā),而人的死亡僅僅是引發(fā)分家析產的法律事實之一。

2.所處分的財產的性質不同。遺產繼承中繼承的遺產是被繼承人的個人合法財產,而分家析產中所涉及的財產是家庭共有財產。

3.參與的人員不同。遺產繼承中的參與人是法律規(guī)定或遺囑指定的繼承人;而分家析產中的參與人員是財產的共有人。例如遺產繼承中,兒媳一般不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而兒媳作為家庭財產共有人的分家析產中,兒媳作為參與人之一參與財產分割。

4.產生的時間不同。遺產繼承自被繼承人死亡或被宣布死亡之時開始,而分家析產可以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前也可以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后,對此沒有限制。

5.適用的法律不同。遺產繼承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根據該法規(guī)定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或是遺囑繼承的順序安排繼承。而分家析產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關于共同共有的規(guī)定進行,往往是對財產根據人數或需求平均分割。

二、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

被繼承人生前負有債務或欠繳稅款的,繼承人在繼承遺產前,要對被繼承人的債務進行清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3條規(guī)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碑斎唬绻^承人放棄繼承財產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案例3-3-4

兒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死亡,身為父母繼承了兒子的財產,誰知兒子生前的債主找來,要求還錢。這錢是還還是不還?日前,新疆哈密地區(qū)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理了這樣一起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案件。

林某和孟某原是一個單位的同事。從2010年5月起,孟某多次向林某借款,為保證按時還款,雙方不僅在每次借款時簽訂借款協議書或借款合同書,孟某還將自己的工資卡交林某保管,用工資償還借款。截至2012年9月,孟某向林某借款達12.4萬元,通過工資卡共償還林某8.36萬元,剩余欠款未付。2013年6月,孟某在一次外出工作中,發(fā)生交通事故死亡。按照法律規(guī)定,孟某的父母是兒子的第一繼承人。

此外,2010年2月,孟某與一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孟某購買該公司一套住宅商品房,該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收到孟某繳納的2.21萬元購房首付款。2010年3月,孟某辦理了公積金貸款,貸款金額8.6萬元,至孟某出事時,孟某工資已扣還了9400元貸款。

2013年7月,孟某的母親提取了孟某的個人公積金賬戶余額2.3萬元,并同日繳清了剩余房款。同月,孟某的母親取得了該房屋的土地證和房產證。林某得知孟某的父母繼承了孟某的財產,即要求其父母代為償還兒子的債務,孟某的父母不知道兒子生前究竟有沒有欠款這回事,也不敢輕易相信林某出示的借款合同書,于是拒絕了林某的追償。

2013年9月2日,林某向伊吾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將孟某的父母作為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請求依法查封、扣押兩名被告繼承孟某的住房一套。伊吾縣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書,裁定:查封、扣押、凍結被告一套商品房。

法院一審通過對比原告林某提交的孟某工資卡取款明細與法院調取的農業(yè)銀行卡明細,對原告林某提交的借款合同(協議)書和工資卡取款記錄的真實性予以確認,認定原告林某與孟某之間借款關系真實有效。于是判決孟某的父母在孟某遺產范圍內對孟某所負債務進行償還,支付原告林某2.89萬元。

原審法院宣判后,孟某的父母不服,向哈密地區(qū)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要求發(fā)回重審或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哈密地區(qū)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組成合議庭,對該案進行梳理后一致認為,孟某的父母作為兒子的第一順序繼承人,負有清償兒子債務的責任。于是主持調解,促使原被告雙方最終達成協議,由孟某父母一次性支付林某借款1.74萬元,利息6000元,合計2.34萬元,于2014年2月27日付清。[7]

三、遺產的分割

1.繼承開始后,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應當及時通知其他繼承人和遺囑執(zhí)行人。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2.遺產分割采取作價分割價值或實物分割;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

3.保護其他人合法權益。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如胎兒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繼承人繼承;如胎兒出生時就是死體的,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yǎng)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yǎng)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案例3-3-5

1998年3月3日,李某與郭某順登記結婚。2002年,郭某順以自己名義購買了涉案306室房屋。

2004年1月30日,二人共同與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生殖遺傳中心簽訂了人工授精協議書,對李某實施了人工授精,后李某懷孕。

2004年5月20日,郭某順立下自書遺囑,遺囑中聲明他不要這個人工授精生下的孩子,并將306室房屋贈與其父母郭某和、童某某。5月23日,郭某順病故。10月22日,李某產下一子,取名郭某陽。

原告李某無業(yè),每月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另有不固定的打工收入,并持有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存款18705.4元。被告郭某和、童某某系郭某順的父母,居住在同一個住宅小區(qū)的305室,均有退休工資。2001年3月,郭某順為開店,曾向童某某借款8500元。涉案306室房屋經評估價值為19.3萬元。

原告李某訴稱:306室房屋是其與被繼承人郭某順的夫妻共同財產,郭某順因病死亡后,其兒子郭某陽出生。郭某順的遺產,應當由妻子李某、兒子郭某陽與郭某順的父母即被告郭某和、童某某等法定繼承人共同繼承。

被告郭某和、童某某辯稱:郭某順生前留下遺囑,明確將306室贈予二被告,郭某順在遺囑中聲明他不要這個人工授精生下的孩子,應由李某對孩子負責,不能將孩子列為郭某順的繼承人。

人民法院認為:被繼承人郭某順死亡后,繼承開始。鑒于郭某順留有遺囑,本案應當按照遺囑繼承辦理。《繼承法》第26條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規(guī)定:“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于國家、集體或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應認定無效。”登記在被繼承人郭某順名下的306室房屋,已查明是郭某順與原告李某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的夫妻共同財產。郭某順死亡后,該房屋的一半應歸李某所有,另一半才能作為郭某順的遺產。郭某順在遺囑中,將306室全部房產處分歸其父母,侵害了李某的房產權,遺囑的這部分應屬無效。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9條規(guī)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郭某順在立遺囑時,明知其妻子腹中的胎兒而沒有在遺囑中為胎兒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該部分遺囑內容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28條規(guī)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因此,在分割遺產時,應當為該胎兒保留繼承份額。綜上,在扣除應當歸李某所有的財產和應當為胎兒保留的繼承份額之后,郭某順遺產的剩余部分才可以按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最終,人民法院判定:涉案的306室房屋歸原告李某所有。李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給付原告郭某陽33442.4元,該款由郭某陽的法定代理人李某保管;李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給付被告郭某和33442.4元、給付被告童某某41942.4元。[8]

四、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的處理

案例3-3-6

趙大爺是孤寡老人,也沒有什么來往密切的朋友,一直獨自生活。前段時間,鄰居發(fā)現他好幾天沒有露面,晚上家里也沒有亮燈,叫來警察破門進去一看,趙大爺躺在床上,已經去世了,在家里也沒有發(fā)現遺書。鄰里們幫襯著把趙大爺的后事辦了,但如何處理他的遺產,卻眾說紛紜:有的說遺產應該歸居委會,有的說應該由幫忙的人分了,有的說應該歸左鄰右舍……過了幾天,左鄰錢先生見沒人搭這茬,竟然把趙大爺的遺產搬自己家去了,碰巧被右舍孫先生發(fā)現了。孫先生要求給自己分一半,錢先生拒絕了。孫先生到法院起訴錢先生,要求法院把趙大爺的遺產判給自己一半,理由是自己住得離趙大爺最近、平常總照顧趙大爺。人民法院通過對案件事實的梳理,認定趙大爺無法定繼承人,沒有留下遺囑,也沒有與他人簽訂遺贈扶養(yǎng)協議,不但駁回了孫先生的起訴,還判決趙大爺的遺產歸國家所有。[9]

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上述案例中,趙大爺無親屬,也無長期與其共同生活的人,也沒有留下遺囑,而且他不屬于任何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成員,因此他的遺產依法歸國家所有。

遺產分割步驟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江县| 贺州市| 米易县| 巴彦县| 凯里市| 安国市| 富蕴县| 南皮县| 上高县| 丹阳市| 龙门县| 会宁县| 太白县| 乌恰县| 资源县| 上栗县| 南投县| 阳朔县| 高碑店市| 电白县| 额济纳旗| 临夏县| 庐江县| 济阳县| 唐河县| 赤城县| 饶阳县| 漳浦县| 孙吴县| 西盟| 同心县| 临桂县| 饶河县| 朝阳区| 元阳县| 彭州市| 莱州市| 日土县| 句容市| 宝坻区|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