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公安創新的思考與實踐
- 尚建榮主編
- 1538字
- 2021-09-28 12:36:03
二、深入推進警務改革的總體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和可行性研究”。改革不僅要明確“改什么”,還要弄清楚“怎么改”,“用什么樣的思路”來推動改革。對警務改革而言,要始終圍繞推進公安機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要緊貼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這一中心任務,既要堅持問題導向,又要堅持頂層設計,用現代化的理念和思路明確警務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
(一)堅持服務民生、簡政放權
警務改革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人民群眾滿意度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是公安機關的根本任務。必須把群眾需要作為警務改革的基本原則,把提升服務保障民生能力作為一切警務改革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圍繞群眾期待推動改革,堅持從發展大局來謀劃改革。根據中央、省、市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加快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斷優化行政服務舉措,簡政放權、提升效率,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二)堅持集約發展、提升效能
警務改革應當堅持集約化的發展方向。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精確情報研判、高效合成作戰以及提升專業攻堅能力作為警務改革的重要目標,切實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徹底轉變過去依靠加人、加錢、加物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和“大呼隆”用警方式,真正實現警力無增長改善。必須通過深化情報主導,科學調整勤務,不斷提高警務工作針對性和精確度;通過深化合成作戰,強化公安內部的資源整合、功能整合,切實發揮“1+1>2”的合力作用;通過進一步做強專業隊,提高攻堅能力,提升核心戰斗力,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
(三)堅持整合資源、協作共贏
警務改革應當堅持社會化的改革方向。必須通過著力構建黨政領導、綜治協調、部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格局,更加注重統籌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借力發力、合作共贏,強化對社會問題的綜合治理。通過不斷強化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形成社會治理合力;通過創新群眾動員方式,支持和發展志愿者隊伍,以民力充實警力,彌補警力不足矛盾問題。尤其是要結合當前大數據時代特點,注重加強社會數據資源的匯聚整合,努力為公安領域大數據云計算應用提供基礎保障。
(四)堅持科技支撐、強化監管
警務改革應當堅持科技支撐的導向,注重發揮科技信息化的動力作用。必須緊跟科技發展步伐,積極研究和探索如何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科學技術,為提升警務實戰能力提供有力支撐。探索建立與科技信息化相匹配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警務工作效能。尤其是在公共安全監管中,只有積極采用“信息化匹配相應機制”的辦法,努力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全天候的監管體系,才能不斷提升公安機關公共安全監管水平。
(五)堅持依法治理、規范治理
警務改革必須堅持依法治理的原則。一方面,把法治公安建設作為警務改革的重要方向,持續深入推動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公安機關規范執法能力。另一方面,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善于運用法治方式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善于運用法治手段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社會治理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六)堅持以警為本、生態經營
警務改革必須注重激發隊伍活力。習近平同志強調,解決黨內存在的種種難題,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石泰峰同志也提出,要通過堅持不懈推進作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吏治清明、公平正義、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對于公安機關而言,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警營生態。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入推進警務民主、公正規范選人、嚴格依法管理等方式,努力營造“創新創意、民主和諧、積極向上、風清氣正、真抓實干”的警營生態,有效激發廣大民警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