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克效應:需要警惕的48種錯誤思維
- (美)大衛·麥克雷尼
- 5228字
- 2021-08-31 11:47:04
6.拖延癥
誤解:你拖延是因為你懶惰,不能很好地管理好你的時間。
真相:拖延癥是由面對沖動和思考失敗時的軟弱助長而成的。
奈飛公司(Netflix,Inc. 美國最大的在線光盤租賃公司)揭示了一些關于你的行為特點,你現在應該已經注意到了,在你和你想要完成的事情之間一直存在著一些隔閡。如果你享受奈飛的服務,特別是如果你在電視上播放奈飛的流媒體,你就會逐漸積累數百部電影,并認為你自己日后會觀看它們。
看看你存儲的光碟。為什么有那么多收集的紀錄片和劇情片上布滿了灰塵?現在你可以根據記憶找到《死囚漫步》(Dead Man Walking,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美國影片,于1995年出品)的封面了。你為什么總是對它置之不理?
為什么你一直不停地租影碟,影碟越來越多,但你卻從來不看,這是為什么呢?心理學家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樣的原因也能夠解釋你為什么相信你遲早會在生活的其他部分做出對你最有益的事情,但是卻很少這么去做。
1999年,理德(Read)、勞溫斯坦(Loewenstein)和卡亞那拉曼(Kalyanaraman)開展了一項研究,他們讓受試者從24部電影中挑選3部。這里面有些影片是通俗的,像《西雅圖夜未眠》或《窈窕淑女》。有些影片是像《辛德勒的名單》或《鋼琴》這樣的高雅作品。換句話說,這是讓受試者在兩類影片中做出選擇,要么是有趣的和容易忘記的電影,要么是難忘的但需要通過更多的努力來領悟其含義的影片。在受試者做出選擇之后,讓他們必須馬上把這部電影看完。然后,他們必須在兩天內觀看另一部影片,在那之后的兩天內觀看完第三部影片。大多數人選擇《辛德勒的名單》作為他們挑選出的三部影片中的一部影片。他們知道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因為他們所有的朋友都這么說,并且它拿下了幾十個最高獎項。然而,大多數人并沒有選擇在第一天觀看《辛德勒的名單》。相反,人們傾向于在第一天選擇觀看通俗的電影。只有44%的人選擇在第一天觀看體裁比較嚴肅的電影。大多數人在知道必須馬上觀看電影的情況下,傾向于選擇《面具》(The Mask)這樣的喜劇或者《生死時速》(Speed)這樣的動作片。受試者首先制訂了計劃,63%的受試者選擇高雅的電影作為他們觀看的第二部電影,71%的受試者選擇高雅的電影作為他們觀看的第三部電影。當研究者再次開展實驗時,但告訴受試者他們必須連續觀看所有三部選擇的電影時,受試者選擇《辛德勒的名單》的可能性少了13次。研究人員有一種直覺,人們會先吃垃圾食品,然后再計劃吃健康的食品。
多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你的偏好往往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當被問及你是否愿意一星期后想要吃水果還是喜歡吃蛋糕時,你通常會說吃水果。一個星期之后,若給你一塊德國巧克力蛋糕和一個蘋果時,你更有可能選擇吃那塊巧克力蛋糕。
正是因為如此,你存儲的影碟中有那么多影片,但是你不去看,卻去看《居家男人》(一部美國系列喜劇動畫片)。從奈飛里面選擇影片,就像是讓你在糖果棒和胡蘿卜棒之間做出選擇。當你提前做計劃時,你頭腦中的理性天使會讓你做出有營養的選擇,但真正到了吃的那一刻,你會選擇味道好的那種食物。
這種現象有時被稱為“當前偏見”(present bias)——無法理解你想要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你現在想要的東西和你以后想要的不一樣。“當前偏見”解釋了為什么你買了生菜和香蕉,卻忘記了吃,后來只好把它們扔掉了。正是因為“當前偏見”,你小時候會納悶為什么成年人沒有更多的玩具。“當前偏見”也解釋了為什么你已經連續十年做出同樣的決定,但唯獨這次你是認真的。你決定要減肥,練就六塊腹肌,這樣就可以使得體重秤的指針發生偏轉。
你先稱了稱自己的體重。你購買了一張減肥的DVD光盤。你制訂了一套減肥計劃。然而當有一天讓你在跑步和看電影之間做出選擇時,你還是選擇了看電影。而另一天,你和朋友出去吃東西,在芝士漢堡或沙拉中做出選擇時,你選擇了芝士漢堡。這種情況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但你一直說你會找時間減肥。你將在星期一開始減肥,也就是下個星期的星期一。你的意志一次次屈服于千萬個理由和借口。當冬天來臨的時候,你似乎已經知道明年你的決心是什么了——減肥。
拖延癥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你等到最后一刻才去購買圣誕禮物。你一拖再拖才去看牙醫,不斷推遲去看醫生,不斷推遲去報稅。你忘了登記投票選舉。你忘了給汽車換機油。廚房里的盤子越堆越高。你難道現在不應該洗衣服,這樣一來你就不用浪費整個星期天來洗你所有的衣服了嗎?
也許比起選擇玩“憤怒的小鳥”,做仰臥起坐的風險更大。你可能必須在最后期限之前提交提案、上交論文或者歸還借書。
你會抽出時間去做。你明天就開始做。你會抽出時間學習一門外語,學習一種樂器。總有一天你會讀到越來越多的書。
在你這么做之前,也許你應該首先檢查一下你的電子郵件。你也應該去臉書網,把它關掉,別讓它妨礙你的進程。喝杯咖啡可能會讓你精神抖擻,而且也耽誤不了多長時間。也許還得觀看完幾集你喜歡的節目。
你可以試著抵抗這種沖動。你可以購買一張每日計劃表,在你的手機里安裝一個待辦事項列表應用程序。你可以自己寫一些提醒你去做事情的便條,或者填寫日程表。你可以成為一個高效的癮君子,身邊有很多工具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效率,但這些工具本身并不能幫助你,因為問題不在于你是一個糟糕的時間管理者,而在于你是一個差勁的戰術家。
拖延癥是人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因素,市面上承諾能幫你改掉拖延癥壞習慣的書至少得有600種。僅2011年一年,就有120本關于這個話題的新書出版。很明顯,這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一個共性問題,那么為什么它如此難以克服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可以考慮一下棉花糖的力量。
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于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其中在一項實驗中,他和他的研究人員與一群孩子做了一場交易。孩子們坐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擺放著一個鈴鐺和一些食物。他們可以選擇一個椒鹽卷餅,一個餅干,或者一個巨大的棉花糖。他們告訴那些小男孩和小女孩,他們可以馬上吃,也可以等幾分鐘再吃。如果他們能夠等待幾分鐘再吃,他們得到的獎勵就會翻倍,并得到雙份好吃的。如果他們不愿意等待,他們需要搖鈴鐺,研究人員聽到鈴聲后將結束實驗。
有些孩子壓根沒有嘗試自我控制,馬上就開吃了。另一些孩子則緊盯著他們渴望吃到的美食,直到他們屈服于美食誘惑。許多孩子痛苦地扭動著身體,搓著手腳,眼睛望向別處。有些孩子還發出了笨笨的抱怨聲音。最后,三分之一的人沒有抵住美食的誘惑。這項實驗一開始只是一個關于延遲滿足的實驗,幾十年后的今天,這項實驗卻產生了一系列關于元認知的更有趣的啟示——思考。
米歇爾跟蹤了所有受試者的日后的生活,從高中到大學,一直到成年,在這期間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孩子、貸款和工作。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能夠克服短期獎勵欲望,以獲得更好結果的孩子并不比其他孩子更聰明,也不是不那么貪吃。他們只是更好地掌握了如何說服自己去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他們沒有看食物,而是看著墻。他們沒有去聞糖果,而是在輕輕地跺腳。在美食面前等待對所有的受試者來說都是一種折磨,但有些人知道,坐在那里盯著美味的巨大棉花糖而不屈服簡直是不可能的。那些更善于克制自己想要抓起棉花糖大快朵頤的欲望的人,也用同樣的能力從生活中擠出更多的東西。那些很快就搖鈴的受試者表現出了更高的行為問題發生率。那些能堅持到最后沒有吃棉花糖的受試者,他們最終的SAT分數比那些吃了棉花糖的人平均高出200多分。
思考我們的思維,這才是關鍵。在“應該”和“想要”之間的斗爭中,有些人發現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想要”永遠不會消失。拖延癥就是選擇“想要”而不是“應該”,因為你沒有制定計劃來應對那些可能被誘惑的時刻。你真的不善于預測自己未來的精神狀態。此外,你很不善于在現在和未來之間做出選擇。未來是一個黑暗的地方,其中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出錯。
如果我現在給你50美元,或者一年后給你100美元,你會選擇哪個呢?很明顯,你會選擇現在要50美元。畢竟,誰知道一年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如果我在5年后給你50美元或者6年后給你100美元呢?除了增加一個延遲元素之外,一切都沒有改變,但是感覺等待100美元似乎成了非常自然的選擇。畢竟,你已經等待了很長時間了。一個純邏輯的人會認為,“多出來的就是更多的”,我必將每次選擇更多的數量,但事實上你并不是一個純邏輯思維的動物。面對兩種可能的回報,你更有可能選擇你現在可以享受的,而不是你以后會享受的——即使以后的回報要大得多。現在,重新整理你電腦上的文件夾似乎比某個可能會讓你丟掉工作或文憑的任務更有意義,所以你要等到任務提交最終期限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完成。如果你考慮一個月后哪個更有價值——是繼續拿到工資還是擁有一個整潔的桌面——你會選擇對你更有益的。當你不得不等待時,你就會變得更加理性,這種傾向被稱為“雙曲線折扣”(一種經濟學理論,其認為人們在做決策時相較于未來的收益會更重視現在的效益),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對更高的薪水的期待也越來越少,這種傾向在圖表上呈現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斜率。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現在總是做有把握的事是有道理的;你的祖先不必為退休或心臟病憂心。你的大腦在一個你可能活不到見你的孫子孫女的世界里進化。你大腦中愚蠢的猴子部分想要吞下糖果,并深陷債務之中。
“雙曲線折扣”會讓你把所有不想處理的事情都拋到腦后,安排在“未來”,但你也會出于同樣的原因,在未來計劃中過度承諾。你現在沒有時間去完成事情,因為你認為在未來,在那個充滿可能性的神秘的幻想世界里,你會比現在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去完成那些事情。
要想知道你在處理拖延癥方面多么糟糕,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你是如何對待最后期限這件事情的。假設你重回學校,你必須在三個星期內完成三篇研究論文,導師允許你自己設定截止日期。你可以選擇每星期交一篇,或者第一星期交兩篇論文,第二星期交一篇。你也可以在最后一天把三篇論文全部交上來。你甚至可以選擇在第一周結束的時候把這三篇論文都交上來,這樣早早就完成了任務。你做出的選擇完全取決于你,但一旦你做出選擇,就必須堅持你的選擇。如果你錯過了最后期限,你會得到一個大大的零分。
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最理性的選擇是最后一天上交三篇論文。因為這給了你足夠的時間去努力完成這三件事,并盡可能最好地完成工作。這似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你沒有那么聰明。
在2002年克勞斯·韋坦布洛克(Klaus Wertenbroch)和丹·艾瑞里(Dan Ariely)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同樣的選擇被提供給了一組學生。他們分三節課,每人有三周時間完成三篇論文。A班必須在最后一天上交所有三篇論文,B班必須選擇三個不同的截止日期并嚴格遵守,C班每周必須上交一篇論文。哪個班的成績比較好?有三個具體期限的C班表現最好。B班的學生必須提前選擇最后期限,但他們有完全的自由。B班的學生表現居中,而只有最后一天是最后期限的A班最差。能夠選擇任意三個最后期限的學生,往往會把它們分散開來,間隔一周左右。他們知道自己會拖延,所以他們設立了一些區域,強迫自己去完成。然而,過于樂觀的人要么等到最后一分鐘,要么選擇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從而拉低了全班的分數。完全沒有指導方針的學生傾向于把他們的作業推遲到最后一周寫三篇論文。那些沒有選擇,被迫分散他們的拖延癥的人表現最好,因為異常值被消除了。那些對自己的拖延傾向不誠實的人,或者那些過于自信的人沒有機會欺騙自己。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會拖延或理想化地認為自己在努力工作和管理時間方面是多么的優秀,你就永遠不會想出一個策略來戰勝自己的弱點。
拖延是一種沖動;它會讓你在超市的收銀臺處購買糖果。拖延癥也是一種“雙曲線折扣”,選擇當前你能夠確切得到的東西,而放棄未來不能確切得到的東西。你必須善于思考你的思想來戰勝拖延癥。你必須意識到,現在坐在這里讀這一章節的是你,將來某個時候,你會受到另一套思想和欲望的影響;你的大腦功能的另一個調色板將用于繪畫現實。
現在,當你選擇準備考試而不是去俱樂部玩樂,選擇吃沙拉而不是吃蛋糕,選擇寫論文而不是玩視頻游戲的時候,你可能會明白成本和回報兩者之間的得失。關鍵是要接受現在的你不是面對那些選擇的那個人,因為“未來的你”是一個不可信任的人。“未來的你”會屈服,然后回到“現在的你”——你會感到軟弱和羞愧。“現在的你”必須說服“未來的你”,讓你做出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人鐘情于像“營養食譜”這樣的減肥計劃。“現在的你”花了大筆錢購買了一大箱子食品,而“未來的你”將不得不處理掉它們。了解這一概念的人會使用自由(Freedom)之類的電腦程序,該程序可以讓電腦關閉互聯網達8小時之久,這一工具能讓“現在的你”阻擋“未來的你”破壞你的工作。
心理成熟者能夠思考人的思維和心態,也可以思考環境和背景。他們能把事情做好,并不是因為他們有更強的意志力或者有更大的動力,而是因為他們知道,追求效率能夠對抗人類一些幼稚的原始偏好,這些偏好就是追求快樂和新奇。你最好努力用智慧來戰勝現在的自己,而不是通過在日歷上填上日期或者設定俯臥撐的最后期限等行為來做出一些空頭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