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克效應:需要警惕的48種錯誤思維
- (美)大衛·麥克雷尼
- 2035字
- 2021-08-31 11:47:05
10.達克效應
誤解:你可以預測到自己在任何情況下的表現。
真相:你往往不善于評估自己的能力以及復雜任務的難度。
想象一下,你非常擅長某種游戲。任何游戲都可以——國際象棋、街頭霸王(日本任天堂公司在1987年發布的經典街戰系列游戲)、撲克。你經常和朋友們玩這個游戲,而且你總能贏。你打游戲打得那么好,你便開始設想你能夠在比賽中贏得冠軍。你上網尋找到下一屆地區錦標賽在哪里舉辦,你付了參賽入場費,然而在第一輪中就被打敗了。事實證明你沒有那么聰明。一直以來,你以為自己是最棒的,但其實你只是個業余愛好者。這就是達克效應,它是人類本性的一種基本要素。
想想過去幾年YouTube(一家美國視頻分享網站)上的明星們吧——他們拙笨地彈著樂器,演唱著跑調的歌。這些表演非常糟糕,然而這些人并不是有意為之,也不是在自嘲。但是無論如何,他們的表演真的很糟糕,你想知道為什么有人會把自己放在這樣一個尷尬的世界舞臺上。問題是,他們并不認為全世界的觀眾會比他們身邊的朋友、家人和同齡人更有見識。正如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曾經說過的那樣,“在現代世界里,愚蠢的人自以為是,而聰明的人充滿懷疑”。
“達克效應”催生了《美國達人秀》和《美國偶像》等節目。在當地的卡拉OK酒吧里,你可能是全屋子最好的歌手。但是若是放在全國來看呢?情況就并非如此了。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擁有氣候科學或生物學學位的人不上網討論全球變暖或進化論?你對一門學科知道得越少,你就越不相信你還有更多應該學習的東西。只有當你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你才會開始認識到你還不具備獨占鰲頭的廣度和深度。
當然,這些都是較為籠統的說法。經濟學家羅賓·漢森(Robin Hanson)在2008年指出,“達克效應”在美國大選臨近時已經成了一個流行的口頭禪,因為它有助于將對手描繪成白癡。
創造“達克效應”這個術語的實際研究,是由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和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于1999年左右在康奈爾大學進行的實驗中完成的,所以也叫“鄧寧·克魯格效應”。他們讓學生參加關于幽默感的語法和邏輯測試,然后報告他們認為自己的分數有多高。有些人準確地預測了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些人知道他們不擅長幽默,他們的估計也是正確的。另一些人有一種直覺,他們比大多數人更擅長講笑話,并且這種想法得到了證實。所以,有時候真正擅長某件事的人是很清楚的,可以準確地預測他們的分數,但并不總是這樣。總的來說,研究表明你不太善于估計自己的能力。
最近的一些研究試圖反駁鄧寧和克魯格的那種非黑即白的預測——即缺乏技能的人是最不了解自己無能這一點的。波森(Burson)、萊瑞克(Larrick)和克雷曼(Klayman)200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完成較為容易的任務時,人們會產生積極的偏見,表現最好的人在估計自己的能力時是最準確的,但在完成最困難的任務時,人們會產生消極的偏見,表現最差的人在估計自己的能力時是最準確的”。
所以,當你實際上表現得很平庸時,“達克效應”并不總是會讓你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實際情況是,你掌握的技能越高,你練習得越多,你積累的經驗越多,你就越善于把自己和別人比較。當你努力提高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更好地理解你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努力。你會漸漸看出其中的復雜性和細微差別;你會尋找你掌握的那門手藝的高手,跟他們作比較,從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而相反,你掌握的技能越差,你練習得越少,你積累的經驗越少,你就越不善于在某些任務上與他人進行比較。跟你差不多的人一般不會指出來,因為他們知道的并不比你多,或者是他們不想傷害你的感情。你比新手好不了多少,會讓你把自己看作是廢物。查爾斯·達爾文說得非常好:“無知比知識更容易帶來自信。”無論是彈吉他、寫短篇小說、講笑話還是拍照,不管是什么,業余愛好者更有可能認為自己是行家,但的確不是真正的專家。教育是學習你不知道的東西,同時也是找到你所要做的事情。
最近大量涌現的真人秀節目就是“達克效應”的一個非常好的實例。這個糟糕透頂的行業都在依靠一件事情,讓那些有吸引力但沒有才能的人相信他們實際上是天才導演。真人秀明星周圍的泡沫是如此之厚,他們可能永遠無法逃脫。在某種程度上,觀眾也是這些鬧劇的一部分,但處于悲劇中心的人們對此卻毫無察覺。
當一個人從新手到業余愛好者,再到行家,再到大師,每個階段之間的界限很難辨認。你前進得越遠,再進一步所需的時間就越長。然而,從新手到業余愛好者的轉變速度很快,此時就會受到“達克效應”的影響。你認為付出同樣多的練習可以讓你從業余愛好者變成行家,但事實并非如此。
每個人都會時不時地經歷“達克效應”。對自己誠實,承認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并不是一種愉快的生活方式。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會讓人有種無力的感覺——你必須努力克服這些情緒才能使得自己振作起來。從情感光譜角度來看,“達克效應”與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躁狂抑郁癥正好相反。
不要讓“達克效應”的陰影籠罩著你。如果你想在某件事上做得很好,你必須不斷練習,然后你必須向那些一生都在做這件事的人學習。把自己與那些大師們作比較和對比,永遠抱有謙卑的態度,不斷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