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五國風

周南

關雎

這首詩歌唱一個貴族愛上一個美麗的姑娘,最后和她結了婚。

關關雎鳩〔一〕,在河之洲〔二〕。窈窕淑女〔三〕,君子好逑〔四〕

參差荇菜〔五〕,左右流之〔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七〕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八〕。悠哉悠哉〔九〕,輾轉反側〔一○〕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一〕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一二〕。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

〔一〕關關,鳥鳴聲。雎(jū居)鳩,一種水鳥名,即魚鷹,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稱為貞鳥。

〔二〕洲,水中沙灘。

〔三〕窈窕,容貌美好貌。淑,品德善良。

〔四〕君子,《詩經》中的君子都是統治階級人物的通稱。逑,配偶。好逑,猶今言佳偶。

〔五〕參差,長短不齊貌。荇(xìng杏)菜,一種水草,可食。

〔六〕流,擇取。

〔七〕寤,醒著。寐,睡著。

〔八〕服,思念。

〔九〕悠,憂思貌。

〔一○〕輾轉,形容心有所思,臥不安席的樣子。反,翻身。側,側身。

〔一一〕友,親愛。

〔一二〕芼(mào冒),拔也。流之、采之、芼之意有別。

【附錄】

注〔一〕雎鳩,邵晉涵說:“雎鳩即今之魚鷹,其色蒼黑。”(見《爾雅正義》)

注〔六〕流,《爾雅·釋詁》:“流,擇也。”荇菜有好有差,所以先選而后采。

注〔一二〕芼,林義光《詩經通解》:“《爾雅·釋言》:‘芼,搴也。’”搴即?字。《說文》:“?,拔取也。”

葛覃

這首詩反映了貴族家中的女奴們給貴族割葛、煮葛、織布及告假洗衣回家等一段生活情況。

葛之覃兮〔一〕,施于中谷〔二〕,維葉萋萋〔三〕。黃鳥于飛〔四〕,集于灌木〔五〕,其鳴喈喈〔六〕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七〕。是刈是濩〔八〕,為為绤〔九〕,服之無〔一○〕

言告師氏〔一一〕,言告言歸〔一二〕。薄汙我私〔一三〕,薄澣我衣〔一四〕。害澣害否〔一五〕,歸寧父母〔一六〕

【注】

〔一〕葛,一種藤本植物,用葛皮纖維織的布,現在還叫作葛布。覃,當讀為藤,蔓也。舊說:覃,長也。

〔二〕施(yì易),延也。中谷,即谷中。

〔三〕維,發語詞。萋萋,茂盛貌。

〔四〕黃鳥,即黃雀,身小,色黃。于,在也。

〔五〕灌木,叢木。

〔六〕喈(jiē皆)喈,鳥鳴聲。

〔七〕莫莫,茂密貌。

〔八〕是,乃也。刈(yì義),割。濩(huò獲),煮。

〔九〕(chī癡),細葛布。绤(xì隙),粗葛布。

〔一○〕(yì譯),厭惡。

〔一一〕言,讀為焉,連詞,于是也。師氏,貴族家中管教女奴的管家婆。

〔一二〕歸,回自己家里去。

〔一三〕薄,急急忙忙。汙,泡在水里。私,疑借為(sī私),白茅的穗名潔白柔滑,用它洗衣可以去油垢,與皂角的作用相同。舊說:汙,洗也。私,褻衣,內衣。

〔一四〕澣(huǎn緩),洗。

〔一五〕害,通曷,何也。此句言那件要洗,那件不洗。

〔一六〕寧,問安。婦女回父母家問安叫作歸寧。

【附錄】

注〔一一〕言,《詩經》中言字有很多應讀為焉。言與焉古通用。《小雅·大東》:“睠言顧之。”《荀子·宥坐》引言作焉,就是明證。

注〔一三〕薄,《詩經》中有些薄字與今語忙同意,此處也是(另有專文考證)。汙,當是浸在水里,與漚字同意。《說文》:“漚,久漬也。”《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可以漚纻。”“可以漚菅。”正是此意。汙與漚當是方言的不同,一音的轉變。《說文》:“邘讀若區。”便是于字聲系和區字聲系彼此相轉的例證。私,當是借為字,《說文》:“,茅秀也,從艸,私聲。”《廣雅·釋草》:“茅穗也。”是白茅的穗子。薄汙我私就是薄漚我,是說急急忙忙地用水浸上我的茅穗,以備洗衣之用。

卷耳

這首詩的主題不易理解,作者似乎是個在外服役的小官吏,敘寫他坐著車子,走著艱阻的山路,懷念著家中的妻子。

采采卷耳〔一〕,不盈頃筐〔二〕。嗟我懷人〔三〕,寘彼周行〔四〕

陟彼崔嵬〔五〕,我馬虺隤〔六〕。我姑酌彼金罍〔七〕,維以不永懷〔八〕

陟彼高岡〔九〕,我馬玄黃〔一○〕。我姑酌彼兕觥〔一一〕,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一二〕,我馬瘏矣〔一三〕,我仆痡矣〔一四〕,云何吁矣〔一五〕

【注】

〔一〕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

〔二〕盈,滿也。頃筐,斜口的筐,前低后高。此二句是作者想象他的妻在采卷耳。

〔三〕嗟,嘆息聲。懷,思念。

〔四〕寘(zhì置),借為徥(chí匙),行也。周行,往周國去的大道。此句是作者自言在周道上奔走。

〔五〕陟(zhì至),登高。崔嵬,山顛,山頂。

〔六〕虺隤(huǐ‐tuí毀頹),足病跛蹷。

〔七〕酌,用勺舀酒。罍,盛酒器,形似酒壇,大肚小口。金罍即銅罍。

〔八〕維,發語詞。

〔九〕岡,即崗字,山脊。

〔一○〕玄黃,馬病。

〔一一〕兕觥(sì‐gōng寺肱),飲酒器,形似伏著的犀牛。

〔一二〕砠(jū苴),山中險阻之地。

〔一三〕瘏(tú途),馬病。

〔一四〕痡(pū鋪),過度疲勞。

〔一五〕云何,猶如何。吁,借為(xū虛),憂也。

【附錄】

注〔四〕寘,與徥古通用。《周易·坎卦》:“寘于叢棘。”《釋文》:“寘,子夏傳作湜,姚作寔。”便是佐證。《方言》六:“徥,行也。”《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可為參證。

樛木

作者攀附一個貴族,得到好處,因作這首詩為貴族祝福。

南有樛木〔一〕,葛藟累之〔二〕。樂只君子〔三〕,福履綏之〔四〕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五〕。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六〕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七〕。樂只君子,福履成之〔八〕

【注】

〔一〕樛(jiū究),高木也。

〔二〕葛藟(lěi壘),葛蔓。累,攀援。作者以葛蔓攀附高樹比喻自己攀附貴族。

〔三〕只,語氣詞。樂只,猶樂哉。君子,統治階級的通稱。

〔四〕履,祿也。綏,安也。此句言福祿使君子安寧。

〔五〕荒,掩蓋。

〔六〕將,養也。

〔七〕縈,纏繞。

〔八〕成,成就。

螽斯

這是勞動人民諷刺剝削者的短歌。詩以蝗蟲紛紛飛翔,吃盡莊稼,比喻剝削者子孫眾多,奪盡勞動人民的糧谷,反映了階級社會的階級實質,表達了勞動人民的階級仇恨。

螽斯羽詵詵兮〔一〕。宜爾子孫振振兮〔二〕

螽斯羽薨薨兮〔三〕。宜爾子孫繩繩兮〔四〕

螽斯羽揖揖兮〔五〕。宜爾子孫蟄蟄兮〔六〕

【注】

〔一〕螽(zhōng終),蝗蟲。斯,之也。螽斯羽,即蝗蟲之羽。詵(shēn身)詵,眾多貌。

〔二〕爾,你,指剝削者。振振,多而成群貌。此句言你的子孫似蝗蟲一般,吃盡勞動人民的糧谷,養肥自己,當然是多而成群了。

〔三〕薨(hōng轟)薨,蟲群飛的聲音。

〔四〕繩繩,眾多貌。

〔五〕揖揖,多而群集貌。

〔六〕蟄蟄,眾多貌。

桃夭

這是女子出嫁時所唱的歌。

桃之夭夭〔一〕,灼灼其華〔二〕。之子于歸〔三〕,宜其室家〔四〕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五〕。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六〕。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

〔一〕夭夭,形容茂盛。詩以桃比喻少女。

〔二〕灼灼,紅色鮮明。華,古花字。詩以桃花比喻嫁女的容貌。

〔三〕之,是也。子,男女的通稱。之子,這個人。于歸,出嫁。

〔四〕宜,適當。

〔五〕蕡(fén墳),圓大的狀態。實,指桃子。詩以桃花結實比喻嫁女生子女。

〔六〕蓁(zhēn真)蓁,茂盛貌。詩以桃葉的茂盛比喻嫁女的身體健康。

兔罝

這首詩詠唱國君的武士在野外打獵。

肅肅兔罝〔一〕,椓之丁丁〔二〕。赳赳武夫〔三〕,公侯干城〔四〕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五〕。赳赳武夫,公侯好仇〔六〕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七〕。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

〔一〕肅肅,稀疏不密貌。罝(jiē階),捕兔的網。

〔二〕椓(zhuó酌),敲擊,即把系兔網的木樁打入地里。丁(zhēng爭)丁,象聲詞。

〔三〕赳赳,雄壯勇武貌。

〔四〕干,盾牌。干與城都是自衛的設施。

〔五〕施,設置。逵,四通八達的大道。中逵,即逵中。

〔六〕仇,讀為儔,伴侶。

〔七〕中林,林中。

芣苢

這是勞動婦女在采車輪菜的勞動中唱出的短歌。

采采芣苢〔一〕,薄言采之〔二〕。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三〕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四〕。采采芣苢,薄言捋之〔五〕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六〕。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七〕

【注】

〔一〕采采,新鮮貌。一說:采采,采了又采。芣苢(fóu‐yǐ否以),車輪菜的古名,可吃,勞動人民用它做副食。

〔二〕薄,急急忙忙。言,讀為焉或然。

〔三〕有,取歸己有。

〔四〕掇,用手指摘取。

〔五〕捋,用手扯下。

〔六〕袺(jié潔),用手提衣襟兜東西。

〔七〕襭(xié協),把衣襟插在腰帶上兜東西。

漢廣

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女子而不可得,因作此歌以自嘆。

南有喬木〔一〕,不可休思〔二〕。漢有游女〔三〕,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四〕!江之永矣〔五〕,不可方思〔六〕

翹翹錯薪〔七〕,言刈其楚〔八〕。之子于歸〔九〕,言秣其馬〔一○〕。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一一〕。之子于歸,言秣其駒〔一二〕。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

〔一〕喬,高大。

〔二〕休,指在樹下休息。思,此思字原誤作息,《韓詩外傳》一引作思,今據改。思,語氣詞,猶哉。

〔三〕漢,漢水。

〔四〕泳,游泳渡水。

〔五〕江,長江的古名。永,長。

〔六〕方,古語稱筏子為方,此指坐筏子渡水。上四句比喻男女二人中間像隔著漢水、長江一般,難于接近。

〔七〕翹翹,高出貌。錯,雜也。薪,柴。錯薪指生在野地的草木雜柴。

〔八〕言,讀為焉,乃也。刈(yì義),割。楚,叢木,又名荊,今叫荊條,它的細枝嫩葉可以喂馬。

〔九〕之,是也。子,男女的通稱。之子,這個人。于歸,出嫁。

〔一○〕秣,喂馬。

〔一一〕蔞,一種蒿子,今叫柳蒿,可以喂馬。

〔一二〕駒,馬高六尺稱駒。

汝墳

西周末年,周幽王無道,犬戎入寇,攻破鎬京。周南地區一個在王朝做小官的人逃難回到家中,他的妻很喜歡,作此詩安慰他。

遵彼汝墳〔一〕,伐其條枚〔二〕。未見君子〔三〕,惄如調饑〔四〕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五〕。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六〕

魴魚赪尾〔七〕,王室如毀〔八〕。雖則如毀,父母孔邇〔九〕

【注】

〔一〕遵,循,即沿著走。汝,水名。墳,借為濆(fén焚),水邊。

〔二〕條,借為槄(tāo滔),木名,又名山楸。枚,枝也。

〔三〕君子,統治階級妻稱其夫為君子。

〔四〕惄(nì逆),心里難過。調,通朝(《說文》引作朝),早晨。

〔五〕肄,殘枝。

〔六〕遐,遠。遐棄,猶言遠離。

〔七〕魴魚,魚名,赤尾,又名火燒鳊。赪(chēng撐),赤色。

〔八〕王室,周王朝。王室如毀指西周王朝遭犬戎之難。作者烹魴魚給丈夫吃,見到魚尾紅似火燒,聯想到王室也如火燒毀。

〔九〕孔,甚,很。邇,近也。此句指丈夫回家,就靠近父母了。

麟之趾

魯哀公十四年,魯人去西郊打獵,獵獲一只麒麟,而不識為何獸。孔子見了,說道:“這是麒麟呀!”獲麟一事對于孔子刺激很大,他記在他所作的《春秋》上,而且停筆不再往下寫了。并又作了一首《獲麟歌》。這首詩很像是孔子的《獲麟歌》。詩三章,其首句描寫麒麟,次句描寫貴族,末句慨嘆不幸的麒麟。意在以貴族打死麒麟比喻統治者迫害賢人(包括孔子自己)。

麟之趾〔一〕,振振公子〔二〕,于嗟麟兮〔三〕

麟之定〔四〕,振振公姓〔五〕,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

〔一〕麟,舊說麟身似麞,尾似牛,一角,是“仁獸”,又是“靈獸”。此處用麟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賢人。趾,足也。足有指稱趾,無指稱蹄。

〔二〕振振,多而成群貌。

〔三〕于,借為吁。吁嗟,表示悲傷的感嘆詞。

〔四〕定,借為頂。

〔五〕公姓,公之同姓。

【附錄】

(解題)據《春秋》記載:“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左傳》記載:“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管車馬的官)鉏商(人名)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管家畜的官)。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叔孫氏把麟取去)。”蔡邕《琴操》記載:孔子看見麟,乃歌曰:“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藝文類聚》卷十引)按《琴操》所載孔子的《獲麟歌》不類春秋時代的詩句,當是后人偽造。我認為《麟之趾》一詩,可能是孔子的《獲麟歌》,孔子把它附在《詩經·周南》之末。孔子的學生沒有把此事記下來。

注〔三〕《詩經》中的“于嗟”都是表達悲傷怨恨的感嘆詞。如《邶風·擊鼓》:“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衛風·氓》:“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秦風·權輿》:“于嗟乎不承權輿!”都是。那末《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召南·騶虞》:“于嗟乎騶虞!”當然也都是表達悲傷怨恨的感嘆詞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毕节市| 绥中县| 罗山县| 宣化县| 孝昌县| 拉萨市| 运城市| 苏尼特左旗| 许昌市| 黄冈市| 陆河县| 台北县| 济南市| 武隆县| 客服| 宽甸| 石林| 河北区| 大连市| 武强县| 永靖县| 苍溪县| 黑河市| 吉木乃县| 彰化县| 江安县| 施秉县| 从化市| 通山县| 襄汾县| 措勤县| 静安区| 华宁县| 德保县| 大同县| 恩施市| 泽库县| 三江| 义乌市|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