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黃易姻親外親補證

今見與黃易相關的文獻中,以潘庭筠所撰《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錢唐黃君墓志銘》記錄黃易子女之婚配最詳:“子二:長元長,南河主簿,取潘氏即庭筠女也;次元禮,幼業儒,聘王氏,福山縣典史元浩女。女二: 長適濟寧兵部職方司郎中李大峻;次幼未字。皆項孺人出。孫一,珍?!庇帧肚锉Q遺稿》有《吊李親家作霖》詩。綜上可知黃易的兒女親家分別為: 錢塘潘庭筠、福山王元浩、濟寧李作霖。

黃易長子南河主簿黃元長,娶潘庭筠之女。潘庭筠(1741—?)字蘭公,一作蘭垞,號德園。錢塘人。乾隆己丑(1769)中正榜,乾隆三十六年(1771)五月由內閣中書入直,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復中進士,官至陜西道御史。工繪事。后皈依凈域,乃捐棄一切,興至,隨筆作水墨花卉,著有《稼書堂集》。潘庭筠與黃易、陸飛等人交好,黃易去世之后,墓志銘即由潘庭筠所撰。

黃元長迎娶潘氏的時間大約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冬。[1]筆者曾見潘庭筠答復黃易問名之禮的信札一通(圖1),是清代士人婚姻禮儀的珍貴史料,全文迻錄如下:

圖1 潘庭筠致黃易札 國家圖書館藏《古歡》冊

姻愚弟潘庭筠頓首拜啟,小松親家大人臺席。恭稔濟川碩望,康阜豫邦,慶祍席之胥安,欣棨戟之佇建,曷勝颙頌。蒙采冰言,不棄寒素。筠即稟于家父,家父札來云小孫女得字于高門慶胄,仰攀之喜舍間大小俱各慶幸,命筠敬遵臺命。今者尊使賁臨,恭接華簡,問名之禮既隆且渥,彌以寒素為慚。謹遵臺擇吉辰,端肅奉簡,敬書筠女年庚,上配貴公子,訂百年卜鳳之歡,遂嘉耦乘龍之愿,當即于家父處稟知也。謹具不腆,愧乏瓊瑤,諸惟慈鑒,并祈于姻伯母大人、親母大人前恭申欣悃,敬請福安。臨穎心溯,肅賀升祺不宣。庭筠頓首拜上。

黃元長與潘氏育有一子,即黃珍,約出生于嘉慶二年(1797)。[2]

黃易次子黃元禮,幼業儒,及長,承其父河防之學,曾任濟在城閘官。娶福山縣(今山東煙臺市)典史王元浩之女。

關于王元浩之生平,早年由于資料缺乏,未能詳考。近年許雋超據《大清縉紳全書》《(民國)福山縣志》相關記載,推知王元浩為江蘇金壇人,監生,乾隆四十年(1775)至嘉慶十年(1805)任福山典史,其中乾隆四十六年(1781)稍前有間斷。[3]許文又檢得《義門王氏族譜》中王元浩(1740—1806)生平如下:

條四公諱元浩,字滌園,與偕公長子,文敘公嗣子也。公幼而穎悟,長讀書邑之東禪寺,與中表徐宛東中丞、于景趙學使同學,后俱貴去。公肆志益堅,文益奇而遇益困。公父文敘公端謹有度,不茍言笑,進退周旋必中禮,家人無敢逾其閑者。公母方安人,桐城靈皋先生女也,治家以嚴。公隨侍長山官署,內外咸得其意。時東撫徐大中丞績,為公祖觀察公莫逆交,往謁受知焉,解衣推食,為賓主者數年,歷游幕藩臬府縣,名噪山莊。有富人獲罪,以重貲求高下手,冀減等,公立斥之,論如律。援川運例,選山東福山縣尉,前后三十余年,所陳興利除弊,善政不可枚舉,縣令倚為左右手,至今福邑人尸祝焉。而督捕嚴明,無所枉濫,匪人斂跡,地方肅清,尉之職克盡者,公一人而已。

公為人耿介,戒奢華,崇樸素,而急人之急,凡有告者,雖窘乏,無不量力周給之。篤于兄弟,家居者必按時以濟,親族中之貧寡無告者,亦時有資助。公在福邑最久,凡同寅物故及家屬流離者,不下數十人,公力為襄辦,必使生死得歸,而后心安焉。嘗念高祖方伯公以下無支祠,置房一所于東門星巷,擬于歸田后奉神主安置,而竟卒于官。嘗語其子承業曰:“吾此志未遂,汝必卒成之。”

配滕孺人,山東范縣縣丞大興滕公焯女,贈安人。子二,長承業,娶山東膠州知州武進周公履端女,繼娶聊城縣尉山陰呂公洪女;次承慶,為從堂兄溱后,娶山東郯城縣知縣武進徐公銘女。公生于乾隆庚申年(1740)十月二十五日,卒于嘉慶乙丑年十二月十一日(1806年1月30日)。贈承德郎,附葬東門外二巖庵側祖塋。[4]

由此可知王元浩長黃易四齡,早年幕游,后以監生捐納得官東省,其經歷與黃易相似。只是典史一職秩不入品階,為縣令下佐管緝捕、刑獄的屬官,且王元浩一生仕途并無遷升。

黃易長女黃潤(字芳六),適濟寧兵部職方司郎中李大峻(字此山)。李大峻的父親即李作霖。晚近及今人有以為黃易親家之一為李東琪(字鐵橋),沿誤甚廣,實謬,大抵是因為李東琪與黃易同在濟寧,且皆酷嗜金石而作想當然耳。[5]

從《吊李親家作霖》詩題來看,作霖為其表字,其本名為何,其考證頗費周章。筆者之前曾通過相關文獻間接推證其名諱為李鍾沛,理由如下:

首先根據古人名諱與表字之間的關聯性,《說文》中“霖”字釋義為“雨三日已往”,故其名諱應當與雨水有關?;谶@一點,先在與黃易交游相關的濟寧籍李姓人物中查考。乾隆五十二年(1787)翁方綱作《重立漢武氏祠石記》,碑后列重立武氏祠捐錢名錄,皆與黃易有所交游者,其中李姓者計李濤、李克正、李學曾、李瀚、李琬、李泳、李東琪、李鍾沛、李承鄴,名諱或與雨水有關者為李濤、李瀚、李泳、李鍾沛四人,那么李作霖很可能是其中一位的表字。再檢徐宗干修、許瀚纂《(道光) 濟寧直隸州志》,卷八載有“李鍾沂”條:

李鍾沂字岱源,號心雪。生而失怙,孝友性成,事母色養,幼讀書,繼以兄歿,母許氏不欲以婦人理家事,遂盡付鍾沂,以故不獲卒業。喪母后以母苦節未旌,苫塊者十有余年,后有司上其節孝,得旨以貞操順德旌焉。平居痛斥奢華,儉人所不能儉,而濟急拯困則毫無吝惜。于貧不能喪葬婚嫁及骨肉離散者皆百計成全之。乾隆戊辰(1748)歲大饑,道殣相望,出所藏粟并市他境米減價平糶,復請于州牧倡捐設粥廠,用是民不知饑。宗支繁衍凡無資就學者,與從弟作霖立義學,厚其供給,卒年六十有六。子五: 瀚、琬、泳、瑩、澍。

由此可知李鍾沂從弟即為李作霖,那么根據族譜排行,“鍾”字輩中能與文獻相合且年齡與黃易接近者唯有李鍾沛一人,同時“鍾沛”與“作霖”作為名、字關系也相符契,則可推證李作霖本名李鍾沛。

其次,有關黃易與李鍾沛交往的幾則史料亦可佐證。

李鍾沛曾參與黃易重修武梁祠之工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錢泳《重立漢武氏石室題記》云:

漢武氏石室在山東嘉祥縣紫云山下,宋、元以來,散落殆盡。乾隆五十年,錢唐黃易、洪洞李克正等先后訪得凡四十余石,計武梁祠畫像三,前石室十四,兩面者二,后石室十,石柱一,左石室十,祥瑞圖四及敦煌長史武斑碑一。即其故地樹石立祠,以垂永久,董是役者,洪洞南正炎,興工成事者濟寧李鍾沛、李東琪也。越七年六月,金匱錢泳來觀,題石記之。

后承友人賜告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部藏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李汝霖所編《濟寧任城李氏族譜》(三修本,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圖2),內有李鍾沛及其子李大峻相關資料。[6]此譜初修于嘉慶五年(1800),其時黃易尚在世,李鍾沛已下世。今將相關資料檢錄如下:

圖2 《濟寧任城李氏族譜》 三修本

時萃四子鍾沛字作霖,號守拙。例授奉政大夫,晉封朝議大夫,候選府同知。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二十九日丑時,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十月二十一日丑時。配張氏,誥封宜人,晉封太恭人,生于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初六日寅時,卒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五日申時。繼配張氏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二月二十一日未時,卒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月二十四日酉時,誥封宜人,晉封太恭人。子二,大岑、大峻;女二,長適蘇前幫千總即補衛備張寧宇,次適杜焰光。

鍾沛次子大峻字此山,誥授朝議大夫,兵部職方司郎中加一級,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九月初五日戌時,卒于嘉慶十年(1805)二月十九日午時。配黃氏,山東兗州府運河分府護理運河兵備道易公女,誥封恭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閏十月二十日寅時,卒于道光四年(1824)四月初三日寅時,子六,珣、瑛、珙、琮、璿、琪。

故宮藏黃易尺牘中亦有兩通與李鍾沛相關,新179718-2/29黃易致李鍾沛應酬札述黃易為李鍾沛書寫碑文之事(圖3):

圖3 黃易致李鍾沛信札 故宮博物院藏

承委寫之碑,因署中應酬絡繹,不能動筆。昨帶至南旺,始得偷暇寫完。甚慚草率,內中添“兩子俱幼”一語,似不可少,又略易一二字,乞親家四兄酌之。對子亦寫完,尚有碑前之一幅及□□□□,弟一二日內即寫送。先此奉候日祉。因□院巡濟,忙迫之時,不及奉候也。親家四兄照。姻愚弟黃易頓首。

又新155999-3/8黃易致張愛鼎刻工札亦涉及李鍾沛:

弟困累之余,忽逢讀禮,往年除夕結算,不過四千余兩之缺,乃四維復來,事事刻薄,以致同人店欠至八千余兩。程二兄在此深悉其事,今累李親家代擔,易無顏以對至戚,并無顏以對小女。久郁成病,徹夜呻吟,四維相待,不應如是。不平之鳴,自不能已,不惟寅好盡知,為我不平,河憲亦所深知,施恩于易,格外垂慈,應繳之四數,憲諭賞給,斷不肯收,感愧之私,難以名狀也!

此札詳述乾隆六十年(1795)黃易任上店欠巨大,往年四千余兩之缺今年達到八千余兩,以致累及親家李鍾沛代擔。李鍾沛在黃易困難之際施以援手代擔虧空,與黃易交情可謂極深,由此也可見濟寧李氏一族在當地可稱富家大族,是黃易宦途中之有力后盾。遺憾的是,就在當年(1795)十月黃易為其母梁瑛南還營葬之際,李鍾沛亦卒于濟寧。次年黃易返回濟寧,作《吊李親家作霖》二首,情真意切,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別后憐君病,愁腸日幾回。何期鴻影到,卻是訃音來。痛極不能語,夜深惟獨哀。誰知三月別,渺渺隔泉臺。

泲上勾留久,論文廿載深。多君重義氣,愧我太清貧。不道朱陳契,翻多管鮑情。歸來瞻穗帳,那不淚縱橫。

[1] 詳見《故宮藏黃易尺牘疏證》一文中筆者對新00151921-29/32黃易致陳燦闊別札的考證,在《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考釋》,故宮出版社,2015年版,頁109。

[2] 詳見《故宮藏黃易尺牘疏證》一文關于新180850-6/10何琪致黃易心盦札之考證。

[3] 王嘉淵《(江蘇金壇)義門王氏族譜》,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本。

[4] 同上。

[5] 如柳岳梅、許全勝《潛研堂文集外編》文中注云“鐵橋即李作霖,濟寧人,黃易親家,篤嗜金石”,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第2期。

[6] 此家譜今藏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部,濟寧學院王岳先生2013年8月19日電郵告知并賜圖片,附此志謝。另據筆者所見,王廉華、周傳福《黃易在濟寧的兒女親家究為何人?》一文,載《濟寧日報》2013年10月18日,所附《濟寧任城李氏族譜》照片似乎與王岳先生提供者相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泉州市| 莎车县| 枣强县| 临澧县| 焦作市| 卫辉市| 太仓市| 聂荣县| 河间市| 遂溪县| 石阡县| 汾阳市| 厦门市| 铁岭市| 新田县| 西乡县| 阜康市| 台江县| 木兰县| 大石桥市| 泗阳县| 凤庆县| 洛浦县| 北宁市| 康乐县| 壤塘县| 肥城市| 怀集县| 万荣县| 天峻县| 凤阳县| 岫岩| 平泉县| 高安市| 扎赉特旗| 寻甸| 阿巴嘎旗| 井研县| 福建省|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