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課:都德中短篇小說選
- (法)都德
- 2733字
- 2021-09-01 18:09:23
在博凱爾[1]的公共馬車上
事情發生在我到達這兒的那天。我是乘坐博凱爾的公共馬車來的,一輛又老又破的馬車,一天無須走多少路就可以回去歇息,但是它總是沿著大路慢悠悠地逛到天黑,好讓人以為它從很遠的地方回來。不算馬車夫,頂層上有五個人。首先是卡馬爾格[2]的一個看守人,身材矮小粗壯,臉和手毛茸茸的,渾身發出一股野獸的氣味,兩只滾圓的眼睛布滿血絲,兩只耳朵上吊著銀環;然后是兩個博凱爾人,一個是面包師傅,另一個是他的揉面工人,兩人都滿臉通紅、直喘粗氣,但是他們的側面輪廓很英武,如同羅馬錢幣上的維特利烏斯[3]的浮雕像。最后是坐在前面馬車夫旁邊的人……不!不如說是一頂鴨舌帽,一頂巨大的兔皮鴨舌帽,因為他幾乎不說話,一直神情憂郁地看著大路。
這些人互相認識,毫無顧忌地大聲談著他們各自的事。卡馬爾格人說,他從尼姆[4]來,預審推事傳訊他,為的是他用長柄叉打了一個牧羊人。卡馬爾格的人脾氣暴躁,容易發火……博凱爾人也一樣!馬車上的這兩個博凱爾人,講到圣母瑪利亞時,不是恨不得互相把對方掐死嗎?看來,面包鋪老板屬于一個自古以來就奉獻給圣母的堂區,普羅旺斯人稱圣母為“仁慈的母親”,就是那個懷中抱著小耶穌的圣母;相反,他的揉面工在一個全新的教堂里唱詩、做彌撒,這個教堂是奉獻給無原罪始胎[5]的,那個美麗的微笑著的瑪利亞,人們把她描繪為兩臂下垂、兩手滿握光芒。兩人的爭吵便由此而來。真應當聽聽這兩個忠實的天主教徒是怎么互相對罵,又是怎么罵對方信奉的圣母瑪利亞的。
“你的那個無原罪始胎,她挺漂亮呀!”
“你,還有你那個‘仁慈的母親’,滾你們的!”
“你的那個瑪利亞,她可吃了不少苦頭,在巴勒斯坦!”
“你的那個呢,哼!那個丑女人!……誰知道她干過些什么……你最好還是去問問圣約瑟[6]吧。”
只差看見他們亮出刀子了,否則人們會以為自己置身于那不勒斯[7]港呢。而且,說實話,若不是馬車夫出來講話,我想這場神學上的較量很可能真會以武斗結束。
“別拿你們的圣母來煩我們了,讓我們安靜一會兒吧,”馬車夫笑著對那兩個博凱爾人說,“這都是女人們的胡說八道,男人不應當瞎摻和。”
說完,他啪一聲甩起鞭子,他那對宗教信條有點懷疑的態度讓大家都服了他。
神學討論到此為止了,但是,面包師傅意猶未盡,需要把余下的興致發揮掉,于是,他把身體轉向那頂一聲不響、憂傷地坐在角落里的可憐的鴨舌帽,用嘲弄的口吻問他道:
“那么,你的女人呢,磨刀匠?……她站在哪個堂區一邊?”
這句話里肯定有很逗笑的意味,因為頂層上的人全都笑起來……磨刀匠卻不笑,他好像沒聽見的樣子。見此情景,面包師傅又轉向我說:
“您不認識他的老婆吧,先生?那可是個古怪的女人,沒錯!像她這樣的女人,在博凱爾找不出第二個來。”
笑聲更厲害了。磨刀匠坐著一動不動,只是頭也不抬地低聲說:
“別說了,面包師傅。”
可是那該死的面包師傅不想住口,反而說得更起勁了:
“他媽的!我們的伙計娶了這樣一個老婆沒什么可抱怨的……和她在一起,一刻也不會覺得煩悶……您想想看,怎么會煩悶呢!那個美人兒每半年就和別人私奔一次,回來還總有點故事講給你聽……這沒什么,他們是有趣的小兩口兒……您想想看,先生,他們結婚還不到一年的時候,老婆就腳底下抹油,跟一個巧克力商人跑去西班牙了。老公一個人待在家里流眼淚,喝悶酒……就像瘋了似的。過了一段日子,美人兒回家鄉來了,一身西班牙人打扮,還拿著一只小鈴鼓。我們大家勸她:‘快躲起來;他會殺了你的。’哈!是啊,殺她……可人家不聲不響地和好了,而且他老婆還教會他敲鈴鼓呢。”
又爆發出一陣笑聲。坐在一邊的磨刀匠仍然低著頭,又囁嚅道:
“別說了,面包師傅。”
面包師傅不理睬他的央求,繼續說:
“先生,您也許會以為,從西班牙回來后,美人兒就安安分分待在家里了……才不呢!……她老公那么心平氣和地擔待了她做的事!這就讓她有了再犯的念頭……西班牙人以后,接著是一個軍官,然后是羅訥河上的一個船員,然后是一個玩樂器的,然后……我能說得清嗎?……有趣的是,每次都是老戲重演:老婆跟人走了,老公就哭;老婆一回來,老公又安心了。而且人家一次又一次把他的美人兒搶走,他一次又一次地再收下她……您說,這個當老公的是不是很有耐心!當然,應當承認,磨刀匠的小媳婦兒確實很漂亮,漂亮得叫人流口水:活潑、嬌小,一副好身材;而且皮膚潔白,淺褐色眼睛,看男人時總是笑瞇瞇的……我敢發誓!巴黎人,您要是哪天有機會再路過博凱爾……”
“噢!別說了,面包師傅,求你了……”可憐的磨刀匠再一次央求,那聲音叫人心碎。
這時,公共馬車停了下來。我們到了昂格羅爾農莊。兩個博凱爾人在這兒下車。我向你們發誓,我決不會留他們……那個愛戲弄人的面包師傅,他已經進了農莊的院子,我們還能聽到他的說笑聲。
這些人一走,馬車頂層頓時顯得空空蕩蕩。此前,卡馬爾格人早已經在阿爾勒下了車;馬車夫也下來,在他的馬旁邊走著……頂層上就剩下我和磨刀匠,各人坐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言不語。天氣炎熱;車頂篷的皮曬得發燙。有時我感到自己的眼睛閉上了,腦袋也變得沉重;但是沒法睡著,耳朵里似乎總聽見“別說了,我求你”,那么輕柔,那么叫人傷心……磨刀匠呢,他也睡不著,可憐的人!我從后面看見他厚實的肩膀在顫動,還有他擱在長凳背上的手——一只灰白色的粗笨的大手——也像老人的手一樣在顫抖。他在哭泣……
“您到家啦,巴黎人!”趕車的突然對我喊,同時用馬鞭的一端向我指指我熟悉的翠綠的山丘,插在山丘上的風車宛如一只碩大的蝴蝶。
我急忙下車……從磨刀匠身旁走過時,我試圖看看鴨舌帽下面;我想在走之前看見他的臉。這個不幸的人好像知道我的想法,猛地抬起頭,把目光直直地注視著我的眼睛。
“好好看看我,朋友,”他對我說,聲音低沉喑啞,“如果哪天您聽說博凱爾出了人命案,您就可以說您認識那個犯事的人。”
我看到的是一張憔悴、憂傷的臉,一雙了無生氣的小眼睛。眼睛里含著淚水,但是聲音里卻充滿仇恨。仇恨是弱者的憤怒!……我要是磨刀匠的妻子,一定會提防他。
陸秉慧 譯
[1] 博凱爾,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小鎮,在羅訥河邊。
[2] 卡馬爾格,法國普羅旺斯省羅訥河三角洲的一個地區,種植稻米和飼料作物,盛產牛、馬等牲畜。
[3] 維特利烏斯(15—69),羅馬皇帝,在位時間僅半年左右。
[4] 尼姆,法國東南部一個古老的小城,有不少古羅馬時期的建筑物。本文作者都德出生在此。
[5] 無原罪始胎,無原罪始胎也譯作無玷成胎。天主教認為圣母瑪利亞在其母腹中成胎,以及耶穌在她腹中成胎時,是由圣靈感孕而未沾染原罪。此處即指圣母瑪利亞。
[6] 圣約瑟,據《新約全書》記載,他是耶穌的世俗父親,圣母瑪利亞的丈夫。他發現未婚妻瑪利亞背著他懷了孕,便決定休掉她。但天使告訴他,瑪利亞是由圣靈感孕。他聽從天使的指示,娶她為妻。
[7] 那不勒斯,意大利西岸港口城市,傳說那里的人好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