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自我的超越——走出誤區

學習跨文化溝通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發現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國有句古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的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其實是受到文化局限的。學習跨文化溝通能幫助我們跳出自己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經歷,去思考是否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在心理學中,我們把這種思維能力稱為“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Reasoning)。比如說,當我們設想自己如果不是中國人時,我們會有什么樣的經歷、事業、生活和理念。跨文化溝通就是利用“反事實思維”去了解自己和他人。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我們中國人一般不愿意主動用反事實思維去思考。因此,在跨文化溝通中,我們更多采用的是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表現出來就是心理學中經常涉及的五種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

反事實思維

一、樸素的現實主義

我們經常不認為自己不知道,而是認為自己知道;我們認為自己所認為的世界就是現實的世界;在哲學上這稱為“樸素現實主義”(Naive Realism),在心理學上這就是一種“自我服務的偏差”(Self-serving Bias)。比如說,到底是性格相同的人更容易走在一起,還是性格不同的人更容易走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認識其實不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我們既可以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可以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有趣的是,對這兩種矛盾的樸素認識,我們都可以講出自己的理由,還能舉出很多例子來證明。心理學的貢獻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和實證的數據來判斷這些樸素智慧的真實性概率有多大。

自我服務的偏差:我們將考試中得到好成績歸因于自己的努力、智力,而將不及格歸因于考試太難、運氣不好

是性格內向的人說話多,還是性格外向的人說話多?根據一般的判斷,性格內向的人說話少,性格外向的人說話多。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發現,性格外向的人與性格內向的人說話一樣多。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讓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和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單獨在一間屋子里,觀察誰說的話比較多,結果發現兩個人說的話幾乎一樣多;再讓兩個性格外向的人與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在一起,他們說的話也是一樣多;而兩個性格內向的人與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在一起,就很可能是性格內向的人不說話,而性格外向的人說話較多。

心理學的位置效應——挑最左邊的襪子

在商場,消費者最喜歡挑選與視線平行的貨架上的商品,但若問他們為什么這樣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選擇,實際上只是因為他們一般不會去蹲著或是踮著腳拿商品。

有這樣一個著名研究:主試在桌上擺滿各種各樣的襪子,由于位置效應(Position Effect)的影響,一般右利手的被試會挑最左邊的襪子并給出為什么喜歡這個襪子的理由,比如,“我媽媽穿了這樣的襪子”“這襪子手感好”。人太聰明,總能夠為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

這種樸素現實主義也體現在跨文化溝通上,即我們很容易用自己的經歷去推測他人的心理,并且相信這一推論是正確的。學習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能幫助我們克服這一樸素現實主義的傾向性,從實證科學(Empirical Science)的實驗、理論和證據中得到智慧和知識。

二、認知圖式的影響

我們的思維都受到固有認知圖式(Cognitive Schema)的影響。而認知圖式又與個人的經歷和文化影響密不可分。比如說,有一位大學教授喜歡自己洗車,洗車的市場價格是10元。假若鄰居出50元讓這位教授洗車,他很可能甚至是一定會拒絕。根據經濟學的原則,他可以接受洗車,因為這已經是超出市場價格4倍的回報,但是我們知道當自己喜歡的行為被商業化以后,人們的行為就會受到頭腦里的一些社會觀念的影響,這些觀念可能是面子問題,也可能是人情問題。這位教授是不會為了50元去給鄰居洗車的。那么,他是不是絕對不會為了錢去幫鄰居洗車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他很有可能會為鄰居洗車,關鍵是他的心理分析如何引導他的思維方向。當鄰居所出的價錢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比如說5000元,那么,他很有可能就答應了。因為在這場思維博弈中,教授認為丟面子的不是自己,而是這位鄰居,因為只有愚蠢、自負的人才會傻到花這么多錢洗一輛車。

50元不洗車,5000元洗車,不是貪財,而是為了說明對方的愚蠢

柯里爾油畫《馬背上的Godiva夫人》源于一個傳說:英國統治者Leofric伯爵為了籌集軍費,欲向市民征收重稅,然而伯爵夫人Godiva懇求伯爵減輕市民負擔。伯爵說,如果Godiva赤身裸體地騎馬穿過城中大街,而全城人民不偷窺的話,伯爵就會答應。次日,Godiva騎行于城中,市民都緊閉門窗,街上空無一人。事后,伯爵信守諾言,全城減稅

同樣可以提出來供大家考慮的問題是,如果哪個人愿意脫光衣服在校園跑一圈,就給他100萬元,恐怕沒有人會這么做,因為我們的認知圖式構建在道德和面子的范疇之內。但是如果其中有50萬元是為了資助貧困山區的女童讀書,或是用于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恐怕就有人愿意脫光衣服在校園里跑一圈了,因為這激起了人們的犧牲和奉獻精神。犧牲自己貢獻社會,能夠幫助我們克服羞怯、畏縮的情緒,并為自己的行為提供合法化的思維。人的思維太靈活,我們可以編出很多理由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這就是心理學的奧秘。

跨文化溝通的障礙很大程度上受我們頭腦中固有的認知圖式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下意識的,但又是無處不在的。學習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和了解人類常用的認知圖式,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思維的局限性。

三、思維捷徑

這一原則是說我們在思考的時候,經常要利用一些容易想到的信息和知識來幫助我們進行判斷和認識。有些東西容易進入我們的頭腦,也就容易使我們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比如,在超市買東西時,我們總是喜歡挑一個最快的隊伍結賬,但是,最后總是發現自己挑的隊伍變成了最慢的隊伍;或者是開車的人總抱怨一洗車就下雨,一超速就被交警抓住。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能夠記得住的事情,而不容易想到我們記不住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講,最容易記住的往往就是一些負面的事情,而正面的事情則經常記不清楚。

一超速就被交警抓住——負面的事情最容易被成年人記住

跨文化溝通中,本文化的知識和信息容易讓我們得到和想象,所以它的作用容易被夸大;而其他文化的知識和信息不容易被我們接受,因此它的作用就容易被低估甚至被忽略。學習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識和信息,從而讓我們變成一個相對理性的思考者。

四、有限理性

在正常的條件下,我們的思維習慣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非理性的、直覺的。

70元沉淀成本和70元機會成本,花的錢一樣多,但是決策策略卻不一樣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就證明了人的經濟理性是很有限的。比如說,一張電影票是70元,女孩在走到電影院時突然發現買好的電影票丟了,她會掏70元再去買一張票嗎?一般情況下,她是不愿意再花70元買另外一張電影票的。而當一個女孩走到電影院要買一張70元的電影票時,突然發現錢包里少了70元,她會不會繼續買這張電影票呢?一般情況下,她會毫不猶豫地去買電影票。從經濟理性的角度來講,這兩種情境中的經濟成本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都是花140元看一場電影。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情境。

在前一種情境下,70元代表的是沉淀成本(Sunk Cost),在后一種情境下,70元代表的是一種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而人們一般會更在意沉淀成本,而忽略機會成本。

在很大程度上,跨文化溝通受我們非理性思維的影響,這種非理性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過分夸大自己的貢獻,過分相信自己的經驗,過分強調本國文化的優越感。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能夠幫我們認識到自己思維的非理性習慣,使我們在控制自己的思維傾向性上做到有的放矢。

五、情緒原則

我們的思維和判斷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情緒的影響,這種情緒反應(比如喜歡、不喜歡或者恐懼)通常都不需要太多的邏輯分析。雖然這種反應有時候是不符合邏輯的,但它可能有一定的生存適應期。比如說,我們的祖先對森林里的某種奇怪聲音會感到恐懼,可是實際上并沒有危險動物,但是,這種敏感性也許使他們更有可能在危險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因此,他們將這些基因傳遞到了我們身上。在跨文化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有可能對不熟悉、不了解或者不認同的外國人產生某種直接的、負面的情緒反應。雖然我們在客觀情況下可能認為這種反應從理性上來講沒有任何道理,但是,我們的感情可能掩蓋或取代理性的認識,從而影響我們跨文化溝通的愿望和效果。

起初,古人對獵物感到恐懼,后來逐漸掌握了狩獵的生存本領。漢朝畫像磚拓本《弋射收獲圖》描繪了古人弋射和收獲的場景

學習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克服本能的、直接的、簡單的情緒性反應帶來的思維慣性,并產生超越自我帶來的以下兩種積極有效的新思維模式。

1.自我鏡像

“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因為這句格言,開始了他從自然哲學向人文社會探索的旅程。

莊周最早提出了這樣的哲學思想:“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中國古代圣賢也常常設置一面鏡子來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以求能夠獲得智慧和提升。魏徵引導唐太宗李世民以史為鑒,才有了貞觀之治。我們這本書叫作《吾心可鑒:跨文化溝通》,也是希望能借助跨文化溝通的學習,讓我們內心更加通透,更清晰地看到自己,認清自己。

象牙雕莊周夢蝶像

唐代政治家魏徵

當代歐洲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來最有創意和影響的思想家之一雅克·拉康(Jaques Lacan)提出了鏡像理論,在此之前,美國社會學家庫利(Cooley,1902)提出了鏡像自我的概念。達爾文(Darwin,1877)、鮑德溫(Baldwin,1894)、庫利,分別在不同時期研究了嬰兒從鏡子中認識自己的情形。拉康在這些基礎上,對弗洛伊德學派“重新解釋”,提出他人眼中的社會自我可以幫助我們反思或者獲得鏡像自我,從而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教養、學識、外貌、閱歷、友情、夢想等,如同嬰兒從鏡子中認識自己,成為有情感和有觀念的人。

我們不妨將一種剛剛開始跨文化交流的人看作一個“跨文化嬰兒”,參考拉康的理論,第一階段他分不清自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差異,認為所有文化都是一樣的;隨著“嬰兒”的成長,他逐漸分清了自己和他人的差異;逐漸成熟后,他可以從他人和自己的跨文化交流中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并和其他文化一起實現跨越式發展。

“爸爸媽媽,我平時說話有口音嗎?”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因為造訪客人的倫敦腔而意識到自己的“方言”

一位英國倫敦的教育者講過一個親歷的故事。有一次,他去美國得克薩斯州朋友家做客,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聽了一會兒談話后,朋友的十幾歲的女兒突然問:“爸爸媽媽,我平時說話有口音嗎?”原來,這位教育者典型的倫敦腔讓孩子忽然意識到自己說的英語是“方言”。

日本的浮世繪可以說是自我鏡像式跨文化溝通的較好案例。浮世繪在日本本來屬于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地位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凡·高說浮世繪是他的信仰,如果不是那么多歐美近現代藝術家宣稱他們舉世聞名的作品曾受到浮世繪的啟發,如果不是那么多西方藝術史專著中浮世繪占據濃墨重彩的篇章,日本人可能永遠不會意識到被自己輕視的浮世繪竟然如此偉大。當浮世繪享譽全球,成為日本的代名詞之后,日本人用滿腔的熱情開始重視它并將它拔高。隨后,日本人開始有意識地重視自己的文化傳播,只要在歐美得到喜愛的文化品類,國內立刻重點發展,俳句和妖怪文化的跨文化傳播產生了比浮世繪更廣泛的世界影響。去日本的歐美青少年,排隊買妖怪玩偶幾乎是旅行必需的環節。在德國的學生派對上,談論日本妖怪是最常見的話題之一。

只有遇到了其他文化,我們才會注意到自己的“方言”,才能了解自己的文化究竟有多么好。跨文化溝通不僅讓我們了解異域文化,也可以讓我們通過異域文化對我們產生的鏡像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文化,把我們帶回到自己的文化深處,讓我們加深文化自信,也更加懂得尊重其他文化。

2.愛的原則

愛可以說是所有跨文化交流主題中最受歡迎也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是全球通用的跨文化通行證。

美國科幻大片《星際穿越》(2014),在美國本土排名并不出眾,但是,它的海外票房卻是很高的,據說1/5來自中國,而這部電影在中國熱映,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在中國引發了廣泛的對于“愛”的深刻含義的討論。根據多項現代科學研究的成果,我們知道,人類之所以能感受到愛,是因為體內產生了這些物質:催產素(Oxytocin)、苯基乙胺(PEA)、多巴胺(Dopamine)、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內啡肽(Endorphin)、腦下垂體后葉荷爾蒙(Vasopressin),等等。對于一種文化,我們可能完全聽不懂它的語言,并誤解其含義。但是,如果它能讓我們體內催產素、多巴胺等激素水平提升,那么,我們就可以愉快地交流和溝通。

《星際穿越》劇照

《尋夢環游記》劇照

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電影《尋夢環游記》雖然是美國著名的皮克斯電影,但是卻取材自墨西哥傳統的“鬼節”,皮克斯公司借助跨時空文化、跨國度文化讓全世界驚艷,而這部電影跨文化取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毫無疑問是這個故事承載了濃厚的“愛”的主題。

問題

1.“如果我考試的時候,那道題選A就好了,就能多得5分了。”這是哪種思維方式?你還能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同類事件嗎?

2.一位歌迷,花1000多元才好不容易買到一張偶像演唱會的門票。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雨下個不停,路上積水很深,公交車、出租車都不通行,只有2000米外才有一處地鐵站。此時,你認為他去看演唱會的概率是多少?相反,天氣很好,歌迷也平安到了現場,卻發現自己身上的票丟了,這時候,你認為他再買一張票看演唱會的概率又會是多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原平市| 多伦县| 澄城县| 含山县| 天峨县| 福海县| 焉耆| 荥经县| 临汾市| 兴城市| 福州市| 峡江县| 丰城市| 苏尼特左旗| 浠水县| 佛冈县| 云和县| 安庆市| 垣曲县| 宣恩县| 固镇县| 巴楚县| 湖南省| 宁河县| 府谷县| 神农架林区| 邢台市| 东安县| 临洮县| 南昌市| 剑河县| 鸡西市| 清流县| 利川市| 乐清市| 理塘县| 长寿区| 叶城县| 甘孜|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