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心可鑒:跨文化溝通
- 彭凱平
- 1998字
- 2021-09-03 16:49:56
第四節 團隊思維文化的負面影響分析
前面講了跨文化溝通時產生影響的八大社會背景因素,最后一項講了溝通者數量的優勢。這里,從另一個方面分析由溝通數量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為在他人面前,我們可能下意識地想表現得更有控制力、影響力,這反而給平等的跨文化溝通帶來負面的影響。人數眾多的團體也不利于創造性的思維,因為我們顧及太多別人的看法和意見。我們下意識地去猜測別人喜歡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真實的看法。這就像股市泡沫產生的機制:當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從自己的判斷出發,而是從猜測別人的判斷出發時,我們就會偏離事物的本質。很多時候,事物的本質往往是每個人的真實判斷的平均數。
一、錯誤團隊思維造成的可怕后果
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決策錯誤是由團體思維(Group Thinking)造成的。
(1)美國的珍珠港事件。在事情發生的幾個星期之前,夏威夷的美軍指揮部收到了一條可靠消息,說日本計劃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某個基地。那時航空母艦已經關閉了所有的無線電聯系,正朝著美國的夏威夷基地前進。但是,美軍的指揮部過分地相信自己團隊的判斷,對這條情報完全無動于衷,直到日軍開始對毫無防備的美軍基地發動攻擊,使美軍在珍珠港遭受巨大的損失,4艘主力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被炸沉,另有幾艘軍艦損壞,飛機損失188架,海軍士兵傷亡2450人。只有3艘沒有停泊在珍珠港碼頭上的航空母艦幸免于難。而日本方面僅損失29架飛機和幾艘小型潛艇。因為團隊的成員感受到了一種從眾的壓力,誰也不愿意成為一群人中表達出不同意見的人,才導致了這樣的悲劇產生。因為這種不同的意見往往會使自己和別人都不舒服,所以誰也不愿意表達不同的意見,最終造成一種大家一致同意的錯覺,而這種表面上的一致性又更加強化了群體的錯誤決策。

日本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美軍會議,接到情報說日本會攻擊珍珠港,絕大多數與會將軍認為不可能。個別潛在的反對者勸說自己:“大家都認為不可能,那我附議是安全的。”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的指揮團隊所犯的戰略性錯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任何人敢對希特勒的意見提出不同的看法,結果在表面上形成大家都一致同意的錯覺。人數越多,這種錯覺的影響就越大。
(3)現代企業中,很多領導威嚴的企業,產品和經營的決策通常是按照總裁的意圖產生的,持不同意見的員工擔心丟工作或者得不到升遷機會,不敢提出不同意見,并會呈現出表面上大家目標一致、共同努力的景象,而一旦出現危機,就很難渡過難關。據統計,中國很多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過兩三年,而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是七八年,團體思維導致的管理問題不在少數。
二、團體思維的11個特征
美國心理學家詹尼斯曾經對“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原因進行了團體思維模式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團體思維的11個特征。
(1)權威。團隊領導具有絕對權威,每個人從內心深處佩服或者敬畏領導者。
(2)討論時特別注重團隊意見高度一致。
(3)背景一樣。團隊成員背景相同,互相支持。
(4)聽不進反面意見。將不同意見視為對團隊缺乏信心、組織凝聚力渙散的表現。
(5)有不可戰勝的自豪感。每個人都以能成為團隊一員而自豪,以往的成功被視為永久的成功。
(6)把所有批評都當作敵對陰謀。對于犀利的批評意見極為抵觸,對堅持批評意見的人敵視,甚至認為其有破壞企圖。
(7)不接受同等對應的事件。即使有類似的失敗案例,也相信自己團隊會創造奇跡,立于不敗之地。
(8)罔顧團體成員合理化的反對意見,罔顧事實與他們的設想存在的嚴重分歧,每個成員都設法尋找不切實際的支持理由。
(9)對于懷疑團體意見的人,或者懷疑團體提供的證據的人,團體成員集體對他們直接施加壓力,直到迫使其同意。
(10)存疑或持不同看法的人,在團體中設法弱化自己看法的重要性,以求表面上與團體意見一致。
(11)營造一種一致的、無異議的錯覺,例如有人沉默,其他團體成員往往認為他表示同意。缺席者則理所當然被認為贊成。

為成為團隊一員而自豪
這種團體思維的壓力,還能夠解釋類似伊拉克戰爭這樣的情況。無論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還是美國總統布什,身邊的人都是和他們具有相同目的和價值觀念的人,這些人有意地過濾了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而排除了反對自己看法的證據和信息,這就造成了他們二人對整個戰爭的發展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他們周圍的幕僚越多,錯誤的印象就會越深,而且錯誤的決定就越致命。
因此,在跨文化溝通中,人數多可能會產生虛假的安全感和團體的一致性。此外,我們也要知道人數太多,尤其是多數人具有強烈的一致性傾向時,反而不利于跨文化溝通的順利進行。
問題
1.溝通的方式有哪幾種?你最常用的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2.一次聚會上,一位中國朋友A對外國友人B說:“我的英文不好。”B回答說:“是的,你的英文是不好,還要多練習。”A心想:“B是不是對我們中國人不友好呢?”這體現了跨文化溝通中的哪個影響因素?
3.如何理解相似吸引原則?
4.在跨文化溝通中,為什么地位相對較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