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觀樂史:人文視野下的中華禮樂文明
- 林大雄
- 650字
- 2021-09-03 16:29:05
國學與國學新思考(1)
宮長為
今天這一講,嚴格來說和前一講是連帶關系。如果說上一講“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從另一個角度說可能更“形而下”一些,那么今天講的這個“國學與國學新思考”應該說“形而上”一些。
王國維先生有一篇文章講了“器”和“道”。咱們說“形而下謂之器”,“形而上謂之道”,做研究都跳不出“器”和“道”。“器”可能是具體的、微觀的,“道”是宏觀的。“器”和“道”也就是一陰一陽,也就是今天要講的國學的核心理念。講國學與國學新思考,說白了就是講一陰一陽,“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一講我主要講三個問題:什么是國學?為什么要學國學?怎么學國學?
我們做任何事情,不管是認識一個人、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你總要知道其處在一個什么點上。比如說咱們現在各位,你是處在本科,還是碩士、博士階段?一個人有節點,一個社會有節點,一個國家也是這樣。先有一個節點,一個站位,知道自己處在什么位置上,再思考問題。前一講提到我們中華民族一萬年文明分四個階段,前5000年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奠基階段,后5000年中的前3000年包括五帝時代、夏商周三代,屬于中華文明的開創階段;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辛亥革命,是中華文明的發展階段;然后最近一百年是中華文明的轉折階段。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最初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忽略了另一方面——文化。經濟、文化,就是一陰一陽。光抓經濟,忽略文化建設是不行的。所以改革開放再出發就把文化自信納入,不光要抓經濟,還要抓文化。這是改革開放最大的轉變。實際上我們國學也一樣,國學的內涵、核心講的就是一陰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