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家的遭遇的確悲慘,然而在元代統(tǒng)治之下,像朱元璋一般凄慘的農(nóng)民,又何止幾家而已?
淮河流域在鬧旱、蝗、瘟疫,北邊就比較簡單了,只是黃河決堤了,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歷代的經(jīng)驗證明,黃河決堤絕無小事,經(jīng)過朝堂上的一番爭論之后,開始了修繕黃河河堤的工程,這一修,出大岔子了。
大都里接到奏報的元順帝應(yīng)該是非常郁悶的,他每天讀讀書,看看歌舞,處理一下國家大事,豈不美哉。實事求是的說因為相對于其他元朝皇帝來講自己算是勤政愛民的。
元順帝是元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那么順帝也是元朝作為中國全國統(tǒng)一政權(quán)的最后一位蒙古皇帝。
奏報里說淮河被災(zāi),順帝即刻下令賑濟,朝臣不敢言,順帝自己發(fā)現(xiàn)朝廷的法治不完善,頒行《至正條格》。
奏報出大事了,黃河決堤了!聽從宰相脫脫的建議去修治,真是你還要我怎樣,要怎樣?撥了款你們就老老實實地修黃河過日子嘛,哪來那么多事?
正如喜來樂所說:“這就好比一個人餓了,想吃窩頭,吃一個,不飽。連吃了八個還是個不飽,吃到第九個,飽了。你能說他就是吃第九個吃飽的嗎?”
順帝倒霉就倒霉在他就是那第九個窩頭了,前幾任皇帝太能造,惹得民怨沸騰。正如前文介紹的朱八八出生的那一年,就換個好幾個皇帝,蒙古族有武力爭奪汗位內(nèi)斗的傳統(tǒng),這是內(nèi)斗人禍再加上各種天災(zāi)。帝國內(nèi)部的問題已然是積重難返,靠順帝親政后幾年的努力實在是于事無補,尤其是朝堂上的順帝還無法掌控底下的官員,政令出不出得了大都都很難說。
元順帝的權(quán)威幾乎被底下人架空光了,他的旨意下面人是陽奉陰違,旨意上說收一百兩賦稅,下面人可以收一千兩,八十兩上交國庫,九百二十兩進自己腰包。
朝廷說拿一千兩震災(zāi),能夠有幾文錢落到老百姓手里就不錯了。積弊難反,以上至下的改革已經(jīng)行不通了。
在元末有這樣一首元曲流傳甚廣:“堂堂大元,奸佞專權(quán)。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哀哉可憐。”
官府印寶鈔,明目張膽的搶劫底層人民和富戶,富戶被朝廷搶劫了,為補自己的損失勾結(jié)地方官府,不要命的盤剝老百姓,竭澤而漁。
國家濫發(fā)貨幣搶劫老板姓,這個看起來怎么這么熟悉?現(xiàn)在的藍星最強國漂亮國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要說反抗暴元的統(tǒng)治其實一直都有,可是等修黃河挖出石人的時候,事情大條了,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告訴我們:量變引起質(zhì)變。
遙想當年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當如是也!”泱泱大秦轉(zhuǎn)瞬之間就分崩離析嗝屁了。
早先流傳有一條讖謠“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黃河工地上這個石人的出現(xiàn),剛好印證了這個讖謠,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劉福通聚眾起義,由于宣傳工作做的比較出色,四下云集響應(yīng),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爆發(fā)了!
運用這種封建迷信活動短時間內(nèi)凝聚人心的計策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比如造反的鼻祖陳勝吳廣早就用過了,什么學(xué)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什么高祖斬白蛇起義,自稱是赤帝子轉(zhuǎn)世等等不勝枚舉。但是人民群眾在看不見希望的時候,這種口號,就是一面凝聚人心士氣的旗幟。
越是簡單越是容易理解,把原本抽象的苦難和看得見的罪人聯(lián)系起來。這就是造反的不二法門,管你元順帝的政策再好,吹出花來。只要老百姓不認可,下面的官吏不作為,橫行霸道,貪贓枉法。就是你元朝廷的罪過!
韓山童還有一個更厲害的造反法寶,佛教+道教+白蓮教+明教=明王出世。這可就不得了,造反者有了神的認可,有了理論基礎(chǔ)能不厲害嗎?
這可就把前期還算兢兢業(yè)業(yè)勤政愛民的元順帝可愁壞了,倒霉催的,本來就是異族坐的江山,本來統(tǒng)治基礎(chǔ)就不穩(wěn)定,融入漢族的文化里去吧。鮮卑拓跋族的亡族之禍還在前面擺著,慕容復(fù)他們家墳頭的草都長得老高了。
老百姓如此折騰,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封建統(tǒng)治者其實是不想大規(guī)模殺人的,本來進入中原之前的時候大規(guī)模的屠城,已經(jīng)完成了很大的人口缺失,近百年了,由于種種原因蒙元統(tǒng)治者也拿不出什么好辦法來恢復(fù)民力。
相傳蒙古人殺人,非常殘暴。戰(zhàn)俘們排隊,一個個從大車前走過,高于車輪的戰(zhàn)俘,全部殺掉。
還有真實的史料里說,曾經(jīng)有一隊蒙古軍隊攻滅花拉子模國的時候,路過一個村莊。士兵們?nèi)耸植粔颍妥屔锨Т迕褡约喊咽址唇墸尣挪坏桨偃说拿晒攀勘鴼⒌簟?
蒙軍所到之處,要么全城頭像,如果不投降就通通屠城。可是當年長春真人丘處機西行萬里,解萬千殺孽。會見成吉思汗以后,成吉思汗聽從了他的“長壽”秘訣,不再大肆殺戮。
子孫南下滅宋的途中,殺的著名人物就一個文天祥,還是在屢次勸降未果之后才殺了他。
不信的話翻來歷史課本來,說蒙古人殘暴,也是滅宋之前的戰(zhàn)爭里。后世明朝人修的史料里《元史》沒有屠宋朝城市的記錄,清兵入關(guān)還有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記錄。原本在花拉子模,西夏,金國等等地方動不動就屠城的蒙古人突然不殺人了?
后來進去中原的蒙古人惡劣殘暴的大規(guī)模記錄幾乎沒有,您說奇不奇怪?這里絕不是為蒙古人洗白,確實有過屠城,也確實很野蠻殘忍。
在這里提一個人,您可能知道。那就是長春真人丘處機,沒錯就是那個《射雕英雄傳》里的功夫了得,德高望重的全真派掌教。
他不畏自己年事已高,幾度跋涉千山萬水,面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最號的禮遇接待了這位來自中原的宗教領(lǐng)袖。
成吉思汗向他請教“長壽”之法,丘處機真人以巧妙的辦法,向成吉思汗闡述了少造殺戮的“長壽秘訣”,一言止殺,功德無量。
從此以后,您想呀,蒙古人的目標是要入主中原,希望在這片土地上長久的統(tǒng)治下去,自然就少了很多殘暴的行為,并不是他們突然就良心發(fā)現(xiàn)了。
長春真人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一席話,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以宗教哲理造福百姓的壯舉,當?shù)闷稹皞b之大者,為國為民”。
時光流轉(zhuǎn),歲月如梭,東升西落,白云蒼狗。帝國內(nèi)部各種爭權(quán)奪利,人民何等苦不堪言…………
到了末世的元順帝是不是倒霉蛋?現(xiàn)在又鬧出這么個大亂子,這可怎么得了?元順帝現(xiàn)在的腦子是真的不夠用了。
元順帝真是到了血霉了,當了這個皇帝還碰上這么個大亂子!
迅速派兵平叛吧,朝廷不能白白養(yǎng)這么多吃白食的兵吧。
可是朝廷的兵馬他指揮得動嗎?想指揮也行,朝廷拿出錢來,如此幅員遼闊的領(lǐng)土,連年的印錢搶劫百姓,怎么可能沒有錢。
可是這一來二去,反而農(nóng)民軍越絞越肥猶如韭菜一樣,絞殺不清。按了葫蘆起了瓢,滿地烽火。元順帝頭發(fā)都愁白了,也沒有什么好對策。反而是地方的將軍越養(yǎng)越肥,這個道理深諳儒學(xué)的元順帝怎么會不知道,可是他沒辦法呀。
絞殺,鎮(zhèn)壓,又不能全部殺光。慢慢的元朝的殘土上出現(xiàn)了一大伙信奉明教的泥腿子們,這群人可不得了,猶如野火過境,堵不住守不了,元兵重兵防守,他們就放棄,去別的地方搞造反運動,總而言之是讓元庭頭疼不已,搞得是雞犬不寧,上面的政策到了地方就是一張廢紙,造反的隊伍越來越兇。
為什么朱重八后來建立的明朝會叫明朝,和明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其實也是利用了“明王出世”這一點的,后面在大明開國的時候會說到。
注意了,上一章上說的小朱的時間線是元至正四年,也就是我們的老朱同志還沒有出家當和尚。
這里是說的元順帝的苦惱,一個爛攤子交到他手里,有心改革無力回天,帝國已經(jīng)積弊難反,種種原因讓這位在歷史上存在感不強的蒙古皇帝不得不做出理性的考慮,還有皇太子與他這個父皇的矛盾,后續(xù)再展開講。
實事求是心平氣和的說,元順帝他并不是那種殘暴的亡國的昏君。他也是有所作為的,私以為他的謚號里的順字有順應(yīng)潮流的意思。他的主要成就至正新政,說個一直被歷史迷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就是順帝放棄大都一路跑回了草原并未有抵抗,直接就放了朱明大軍進了大都。要知道元大都可是當時國際化的大都市,對比明朝的于謙死守北京城的戰(zhàn)例來看,負隅頑抗也能對明軍造成巨大的殺傷。
要知道當時的元軍實力尚存,不說是逆風(fēng)翻盤,給朱元璋惡心一下還是可以的。如此一來朱元璋不得不集中更多的軍力后勤來跟殘余死磕。元順帝也可以從容的北撤,雖然是去漠北受苦,沒有了中原的花花世界,但是也好歹可以繼續(xù)做草原的霸主,雄居?xùn)|亞一段時間,無時無刻更多的威脅北方長城防線。
從容的把殘留的人才,攻城器械的圖紙,以及更多的資源帶回草原。尤其是生鐵,可以鑄造大炮,打造生活器具。蒙古人少了這些東西,轉(zhuǎn)瞬就回到了比較原始的游牧社會,倒退上百年。
后續(xù)的對蒙作戰(zhàn)的篇章里,我們再來探究經(jīng)濟上的封鎖。農(nóng)耕文明與游牧漁獵民族之間的相愛相殺。
奇怪的是為什么順帝一溜煙的跑了呢?讓后世頗為想不通。
他為啥就這么一溜煙的跑了呢?就算是現(xiàn)在一家集團公司出了問題,子公司出了問題,股東還在呢。董事長跑了,集團總部還可以固守總部等待支援。真的就這么簡單嗎?我們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