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里的科學現象:古詩詞里的博物志
- 暗號 小山
- 468字
- 2021-08-19 17:35:05
白露與秋
露水的形成需要天空晴朗,少風甚至無風。晴朗少云,則夜晚大地的熱量容易流失到更高的高空,空氣和植物表面的溫度降到露點以下,而不是被云層阻隔保溫。少風無風,空氣中的水蒸氣才不至于擴散得到處都是,才可以直達植物的莖葉。所以,秋天里露水經常出現。
相反地,秋季觀察到清晨有露水,往往預兆著這天的天氣晴朗。清晨過后,白晝氣溫升高,露水很快就散盡了,所以古代的詩人經常寫“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命危于晨露”這種句子。露水多了,也往往意味著晝夜溫差加大,太陽下山要添衣服。這段時間的代表性節氣是白露,太陽到達黃經165度,在公歷9月7日至9日交節。在我國的東北、內蒙古等高緯度地帶,白露節氣通常能見到霜。
不過我們觀察到的植物表面的水分,有的是水蒸氣冷凝成的露水,有的是植物自發的“吐水”,兩者經常被混淆。植物會吐水是因為空氣和土壤濕度大,由于白天的高溫,葉面氣孔張開,水分可以及時排出;而到了晚上,葉面氣孔關閉,但根系還在土壤里吸水,導致內部水壓太大,只能從葉片邊緣排出來了。了解露水與吐水的區別,可以判斷作物是不是生長健壯、吞吐水的能力是否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