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層管理者溝通力提升指南
- 文婭 仲佳偉
- 2871字
- 2021-08-12 17:31:15
有理、有力、有情:高水平管理溝通的標準
要想學好管理溝通,首先得知道衡量管理溝通的標準。我們不妨先通過一個情景模擬,來讓你感受一下好的管理溝通到底長什么樣。
臨近年關,和全公司一樣,你正帶領部門里的三個團隊加班加點沖業績。但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你發現2號團隊出現了很多的質量問題,并且帶隊的B經理在管理上的漏洞越來越多,在工作上也越來越懈怠。
作為一名成熟的中層管理者,你并沒有一上來就去責怪B經理,而是很有耐心地與她進行了交流。你了解到,近期B經理的工作強度本來就大,晚上還要完成繁重的在職MBA期末課業,加上家里人又病了,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精力跟不上,分心的事又多,導致她沒辦法在年底這個關鍵時期帶領2號團隊達成目標。
于是,你不得不做出決定:暫停B經理當前的帶領角色,改由2號團隊中匯報給B經理但一直不服她的小王來接替。他們倆之間的關系、臨近年關的特殊時期、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都加重了該事件的復雜性。
事情就是這樣,你該怎樣來宣布這一改變呢?這次溝通,考驗的是你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該有的溝通水平,我們總結為“三有”:有理、有力、有情。
有理:展現你的成熟與理性
當好一名中層管理者,最基本的一點是看待人與事時,能足夠理性。有了這個基礎,你才能在做決定時深思熟慮,在做事時有條不紊,在溝通時講好道理。
這個標準,應用到上面的情景中,考驗的是你與團隊及B經理溝通時,能不能清楚地告訴大家你的決定,以及為什么你的決定在此時此境下是合理的。很顯然,面對現在職場中的新生代,如果你武斷地不與團隊溝通,就單方面宣布自己的決定,是沒辦法讓團隊信服的。
有力:展現你的擔當與權威
你向團隊宣布決定時,聽起來是猶豫不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還是信心十足,啟發人心?
我們說的這種“有力”,不是靠嗓門大、身體語言強勢來體現的。用我們一位學員通俗的評價來說,就是你講話是否有“領導范兒”、有威嚴感。它來自于你內心的堅定,你對原則的堅持(或者叫對決策合理性的堅持),以及在困難面前無懼色。
你也許會問,這種“有力”,是不是要等自己當上大領導時,才能具備啊?其實并不是。讓我們非常驚訝且欣喜的是,我們發現很多步入職場五六年,進入狀態的初級管理者,都能做到這一點。
有情:展現你的人情與關愛
你是冷冰冰,只看業績與結果的管理者,還是能做到既關注結果,也能讓團隊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對人性復雜的尊重的管理者?
很多人對“有情”(有溫度,有人情味兒)這條標準有一些誤解,認為這是軟弱的表現。放在中國的職場環境中去看這個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無論是在一般的民企,還是在互聯網公司,甚至是某些綜藝真人秀中,大家都在爭當“強勢型”領導。
其實,這種趨勢反映的是很多人對領導力的誤解。他們沿用了世俗領導力的老派觀點:領導就是掌控,并用塑造恐嚇感來實現。這種想法放在某些行業、組織或年代,或許有用,但基于我們在第一章中的分析,對你我今天所處的管理實踐是沒有太大用處的。
以我們自己的學習及觀察來說,真正出色的管理者及領導者,他們總能展現出溫情的一面。這其實是極為難得的修養,因為真正的“有溫度”不是簡單地說些噓寒問暖的話,而是需要建立在“有理”“有力”這兩個基礎之上[1]:
如果是下屬,他們將感受到你在堅持原則、按規矩辦事的同時,也是為更大、更遠的目標在努力,并關注過程中每位同事的辛苦與成績。
如果是上司,他將感受到你在追求完成目標的同時,也足夠成熟地考慮到人性的復雜與現實,能很好地處理復雜情況,并能走得更長久。
總結來說,在管理溝通時,能夠做到“三有”標準,是一名中層管理者理性、韌勁與溫情的綜合表現,它們的加總,你可以稱之為“成熟”。
回到場景中,你該如何基于這“三有”標準來溝通呢?下面,我們給你分享一段團隊領導向大團隊宣布決定時的示例:
各位下午好!在過去的兩個多月中,大家都在為一起完成部門指標而努力工作。
對于任何一家營利型公司來說,完成任務、獲得盈利是活下來并實現發展的基礎,也是每一位同事繼續成長、升職加薪的前提。今年的生意不好做,但我們已經完成了70%。因此,我很感謝每一位同事的努力,如果沒有你們的加班加點,以及堅持與爭取,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成績。
過去這段時間,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很辛苦。為了確保每位同事的辛苦都能出成果、勞有所得,需要我們整個團隊都能高效做事。這不僅僅是對公司負責,更是對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同事負責。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同事做的事都很重要,發揮著不同作用。其中,作為各個小團隊的帶隊經理,肩上更是有很重要的擔子。我非常感謝A、B、C三位經理的努力,同時,我也在很客觀地觀察咱們的工作狀態,以便大家在出現難處時,進行調整。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與B經理溝通之后,決定暫時調整一下她的角色:從現在起到春節前,B團隊在業務上的管理工作,暫時由小王來管理。我做出這個決定,基于三點考慮:
第一,現在是業務沖刺階段,B經理又在自修MBA,客觀上精力不夠用。我尊重B經理要平衡工作與個人進修的決定,公司也鼓勵每位同事都能通過各自的學習途徑完善和提升自己,同時,我也感謝她這時候能從團隊的立場出發,愿意配合公司進行工作上的調整。
第二,之所以選擇小王來接替,是因為他在業務上一直做得很不錯,成績也有目共睹,同時,他也是部門中的老員工,熟悉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如何配合,以及和大客戶如何交流。由他來負責,相信各位與我一樣,都更放心。
第三,當然,小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會更加辛苦,肩上的擔子也會更重。我非常感謝小王在此時能夠有擔當地接起工作。因此,我也會花更多的時間,與他、與大家一起工作;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好地支持他,一起完成目標。
同時,我想說明的是,B經理在過去這段時間,已經盡她最大的努力帶領大家來完成任務。如果沒有她前期的付出,我們此刻的壓力會更大。在角色調整之后,她依舊會和大家一起工作,維護好自己的客戶,并協助小王做好小組業務的管理。
最后,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在咱們部門,我們從來不去責怪某個個人在一時一事上的行為,但必須一起負責,把團隊這個系統做得更好。所有的行為,都和咱們大團隊這個系統息息相關;系統的優化,需要靠每一位同事的努力。
拿今天的事兒來說,如果我們不是都壓到最后一個季度才追進度,B經理也不會無法平衡進修與工作的事。雖然我們不責怪個人,但我們必須一起去做好咱們這個團隊,做好這個系統。比如,我們能不能做好團隊關鍵成員的互相支持機制?在關鍵的時候能像小王與B經理一樣,一起為了團隊更大的目標而互相幫忙?
最后,我也希望大家再堅持一下,既為團隊的目標努力,更為自己的發展負責。過程中如果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隨時找我交流,也隨時互相交流。謝謝!
不知道你讀完上面那么長的一篇發言,是什么感受。你能發現“有理”“有力”“有情”在里面的體現嗎?你知道怎樣訓練,才能做到這樣的水平嗎?你是覺得這樣說話太麻煩了,還是非常期待把自己日常的管理溝通提升到類似的水平?
如果想解答上述問題,在學習具體的技巧之前,你還需要了解做到具備“三有”標準的管理溝通背后有哪些底層邏輯。我們在接下來的三節中,將一一為你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