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汽車的乘坐舒適性和操縱穩定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出于經濟性考慮,現代汽車行業內的多數車型采用的是由懸架彈簧、橫向穩定桿和減振器所組成的傳統懸架。傳統懸架受限于高度耦合的動力學結構和不可調節的KC特性參數,難以同時滿足汽車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的復雜要求。為克服上述局限,國內外研究專家提出了許多新型被動懸架系統、半主動懸架系統和主動懸架系統。在眾多懸架系統中,由液壓缸、蓄能器和阻尼閥組成的液壓互聯懸架系統通過液壓管路的不同互聯方式,可實現針對車輛某些特定運動模態的剛度和阻尼解耦。相較于傳統懸架,液壓互聯懸架系統能更好地平衡汽車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對懸架設計的矛盾需求。

雖然有關車輛動力學、主動/半主動懸架方面的專著已經很多,但是還沒有一本關于液壓互聯懸架研究的專著。本書整理了作者及研究團隊多年來在車輛動力學和液壓互聯懸架系統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系統性地介紹了被動液壓互聯懸架系統、半主動和主動液壓互聯懸架系統的動力學建模與仿真,以及被動液壓互聯懸架在工程上的應用。

全書共10章,第1~4章的內容屬于車輛動力學部分,介紹了車輛動力學建模基本方法、車輛模態參數和物理參數識別方法、車輛動態側翻動力學模型及側翻穩定性評價方法、整車多剛體系統的模態能量法,這些內容為后續章節安裝液壓互聯懸架系統車輛的動力學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礎。第5~9章的內容屬于新型懸架(液壓互聯懸架)理論部分,第5~7章介紹了抗側傾液壓互聯懸架系統、抗俯仰液壓互聯懸架系統和抗側傾抗俯仰液壓互聯懸架系統的動力學建模及仿真分析;第8章介紹了液壓互聯懸架系統參數靈敏度分析;第9章介紹了主動/半主動液壓互聯懸架系統的控制器設計及動力學仿真分析,這些內容為液壓互聯懸架的工程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第10章內容屬于液壓互聯懸架系統的工程應用案例,介紹了液壓互聯懸架系統在客車、運動型多用途汽車、商用車和軍用車等車型上的應用。

作者在此感謝合肥工業大學資助出版此專著,感謝所有為本書做出貢獻的人,感謝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杜海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董廣明副研究員,悉尼科技大學的Wade Smith博士、王立夫博士和徐光中博士,湖南大學的黃明亮和王金剛,他們為本書素材整理提供了大量建議和幫助。特別感謝湖南大學的陳盛釗博士、章杰博士、綦衡敏、吳洋和譚博歡,以及合肥工業大學陳桐對部分文字內容的校對工作。

由于作者的學識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指正。

張農

2020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娱乐| 南阳市| 武宁县| 搜索| 德州市| 顺义区| 咸宁市| 靖州| 华蓥市| 淮南市| 盖州市| 乐陵市| 灌云县| 林州市| 班玛县| 兰西县| 永吉县| 宜黄县| 页游| 景东| 黄大仙区| 邮箱| 南木林县| 廊坊市| 桦南县| 岳阳县| 民县| 郓城县| 博野县| 隆昌县| 会理县| 东乡县| 北宁市| 资阳市| 个旧市| 确山县| 永安市| 南开区| 林甸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