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力覺醒:探尋人生與職業幸福之路
- 夏勇軍
- 826字
- 2021-08-13 18:56:02
2.1 生活的改善
整個人類歷史,有三大宿敵常伴左右:饑餓、瘟疫和戰爭。[1]過去無數人終其一生所追求的溫飽、健康和長壽,在當今社會已變成現實。閱讀本書的大部分讀者,可能都沒有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可能只有少數“70后”“80后”小時候吃得差一些,穿得破一些,但幾乎很少有挨餓受凍的;而“90后”“00后”則幾乎都是衣食優渥的。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時代,禮節和榮辱都無法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每個人都會為了生存做各種可能的努力和嘗試。尊嚴、興趣、愛好、理想、舒適、成就……總有一些內在的東西要拿出來做交換,換取果腹的食物、保暖的衣物和遮風擋雨的住所。
在這種時代,農民擔心失去土地,工人擔心失去工作,他們甚至愿意以性命相搏來保留自己生存的依靠,更何況只是放棄一些不能當飯吃的內心訴求。這種放棄內心訴求的做法很難令人愉悅,但為了生存也只有放棄。所幸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雖然步伐有大有小,有人先富有人后富,但人們的生活總體來講都在逐漸改善。
中國社會過去的數十年中,人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以最近幾年居民收入數據為例:從2013年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6%。而這段時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只增加了15.1%[2]。人們賺錢的速度,超過了物價上漲的速度,也就是說人們的收入可以購買更多的東西,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存變得越來越容易:隨便做點什么都能掙到足夠溫飽的衣食。人們還發現自己可以有更多選擇:就算離開一家組織,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本事找到其他工作機會;不喜歡某種職業,也可以通過學習轉到其他可能的職業;如果受夠了某個老板,也可以給自己換一個新老板。那種一輩子只服務于一家組織的人,正逐漸地變成稀缺的物種。
這種生活的改善,帶給我們滿足自己的尊嚴、興趣、愛好、理想、舒適和成就等內在訴求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為了保護自己的工作而為上級逆來順受,也不再為那些讓自己受到傷害的行為忍氣吞聲。人們不再停留于滿足口腹之欲,而是有了更多精神層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