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
- 蘭小歡
- 1771字
- 2021-08-13 16:15:30
前言 從了解現狀開始
這本書講的是我們國家的經濟故事,其中有讓我們驕傲的繁華,也有讓我們夢碎的房價。這本書寫給大學生和對經濟話題感興趣的讀者,希望能幫他們理解身邊的世界,從熱鬧的政經新聞中看出些門道,從乏味的政府文件中覺察出些機會。
本書主角既不是微觀的價格機制,也不是宏觀的經濟周期,而是政府和政策,內容脫胎于我在復旦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課程講義。我剔除了技術細節,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講述核心的內容和觀念:在我國,政府不但影響“蛋糕”的分配,也參與“蛋糕”的生產,所以我們不可能脫離政府談經濟。必須深入了解這一政治經濟機體如何運作,才可能對其進行判斷。我們生活在這個機體中,我們的發展有賴于對這個機體的認知。要避免把舶來的理論化成先入為主的判斷——看到現實與理論不符,便直斥現實之非,進而把要了解的現象變成了譏諷的對象——否則就喪失了“同情的理解”的機會。
我國的政治經濟現象非常復雜,不同的理論和信息都只能反映現象的不同側面,至于哪個側面有用,由讀者決定。對從事經濟實務工作(如金融和投資)的讀者,我希望能幫助他們了解日常業務之外的政治經濟背景,這些背景的變化往往對行業有深遠的影響。對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由于他們所學的西方理論和中國現實之間脫節嚴重,我將中國政府作為本書分析的主角,希望可以幫助構建二者之間的橋梁。對非經濟學專業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他們讀懂國家政經大事和新聞。
本書注重描述現實,注重解釋“是什么”和“為什么”。當不可避免涉及“怎么辦”的時候,則注重解釋當下正在實施的政策和改革。對讀者來說,了解政府認為應該怎么辦,比了解“我”認為應該怎么辦,重要得多。
本書結構與數據說明
本書以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為主線,分上下兩篇。上篇解釋微觀機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務、收入、支出、土地融資和開發、投資和債務等;下篇解釋這些微觀行為對宏觀現象的影響,包括城市化和工業化、房價、地區差異、債務風險、國內經濟結構失衡、國際貿易沖突等。最后一章提煉和總結全書內容。
本書力求簡明扼要,突出主要邏輯和重點事實,不會過多展開細節。有興趣深究的讀者可以參考每章末尾“擴展閱讀”中推薦的讀物。
本書使用了很多數據,若處處標注來源,會影響閱讀。所以對于常見數據,如直接來自《中國統計年鑒》或萬得數據庫中的數據,我沒有標注來源,但讀者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到。只有那些非常用數據或轉引自他人研究的數據,我才注明出處。
本書雖為大眾讀者所寫,但嚴格遵循學術規范,使用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可用作大學相關課程的參考資料。與各章節內容相匹配的課件,可通過掃描本書前勒口的二維碼獲取。
感謝
本書使用的數據和文獻,跨度很大。引用的260多種文獻中,絕大多數發表于2010年之后。假如沒有近些年本土經濟學研究的飛速發展,沒有海外對中國經濟研究的日漸深入,我不可能整理出這么多素材。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是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重鎮,向來重視制度和歷史分析,也積極參與現實和政策討論,我對中國經濟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是在這里開始的。學院幾乎每周都有十數場報告,既有前沿學術探討和熱點政策分析,也有與業界和政府的交流討論,在這種氛圍中,研究者自然而然會關注現實問題。本書幾乎每一章的主題,復旦的同事都有研究和著述,我從他們那里學到了很多。在復旦工作的六七年中,我幾乎每周都參加陳釗和陸銘等同仁組織的學習討論小組,本書中的很多想法都源于這些討論。
2017—2018年,我做了大量實地調研,與很多企業家、投資人和政府官員交流,這些經歷影響了本書的視角和框架。感謝在這個過程中幫助過我的很多領導和業界精英。
本書涵蓋的主題跨度很大,在寫作和學習過程中,我請教了很多同事,他們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和鼓勵。尤其要感謝陳碩、陳婷、董豐、劉志闊、吳樂旻,他們仔細閱讀了本書的初稿章節,提供了大量寶貴建議。感謝我的教學和研究助理拜敏旸、丁關祖、李嵩同學,他們幫我收集了很多數據。同樣也感謝那些幫我審讀書稿的聰慧可愛的同學,他們閱讀了部分章節的初稿,在內容編排和文字上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提高了本書的可讀性。
最后,感謝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世紀文景的錢敏、賈忠賢、曹迪輝三位編輯老師。他們的專業素養是這本書質量的保證,他們的專業精神和對“出一本好書”的熱情與執著,讓我感動。
本書的一切錯漏之處都歸我自己。希望讀者批評指正,爭取有機會再版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