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帝國衰亡史
- (英)愛德華·吉本 (日)中倉玄喜
- 1122字
- 2021-08-03 15:14:13
攸關各皇帝威信的公共事業
國內的和平與統一,要歸功于羅馬人實行的融合政策。但如果將視線轉向亞細亞各王國,就可以從那里看到完全不同的狀況,也就是中央雖然實行專制和強權,但其威勢并無法抵達邊境。有些地方甚至必須借助軍隊的力量,才能勉強執行征稅和法律。這些王國中潛藏著諸多危險:或者危險的蠻族盤踞國家的中心,或者世襲總督奪走地方政府的統治權,或者沒有自由的部下伺機叛變。
羅馬帝國的情況則迥然不同。在皇帝的統治下,國民的服從是自動自發的,而且是永久性的。一切受到征服的民族都會融入這個偉大的國家,對獨立的期待和愿望消失了,他們幾乎認為羅馬就是自己的祖國。
皇帝的威令立刻就可以抵達帝國治下的任一地區,不管是泰晤士河畔還是尼羅河畔或者臺伯河畔,皆能廣而告之,而且民政官幾乎從來不需要以鎮壓公敵為目的借助羅馬軍力。
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中,君民的財富和閑暇都獻給了興建和裝飾國內的事業。我認為在羅馬人興建的無數建筑物當中,受到歷史忽略的屢見不鮮,而耐得住歲月和蠻行摧殘的又寥寥無幾。
即使如此,意大利全土以外的各行省,可以看到的宏偉遺跡也舉目皆是。光從那些遺跡,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些國家以前曾經是穩健老練的大帝國的一部分。
那些建筑物融合了優美的藝術和文雅大方的特點,并且更加強調了這一點。的確,在這些壯麗的建筑物當中,以私費為公共所建的并不在少數。
奧古斯都經常大發豪語說,前人留給他的是紅磚街市,而他留給后人的是白石都城。韋斯巴薌以儉約為基礎炫耀豪華的氣派。圖拉真建造了向今人傳達他那天才精神的建筑物。哈德良自己就是藝術家,出于藝術就是帝國榮耀的信念,他把全部的行省裝扮得豪華絢爛。安東尼·庇護、馬可·奧勒留則為了人民的幸福獎勵藝術。就像這樣,羅馬的建筑物當中,包括最主要的在內,大多都是由能夠擁有無限人力、財力的歷代皇帝建造的。
但帝國內的建筑家并不只限于這些皇帝,不用說也知道,皇帝當然是佼佼者,但那些敢于公開宣示參與高貴事業且擁有財力的大臣,也在各地競相模仿皇帝的作風。
一點都沒有錯,當那宏偉的圓形露天劇場獻給羅馬不久,雖然規模較小,不過形式和材質都相同的建筑物,也在卡普阿和維羅納兩市以公費為市民建造完成。另外橫跨在塔古斯河上壯觀的阿爾坎塔拉橋,據那碑銘記載,是由盧西塔尼亞各村鎮捐款興建的。
羅馬和各行省富裕的元老院議員都認為,裝飾祖國和自己的時代是一種榮譽,不,幾乎是一種義務。正由于有這樣的風潮,所以他們那慷慨的行事風格和熱愛風雅的心才會獲得應有的滿足。
就像這樣,帝國之中存在著許多有志之士,而那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安東尼·庇護皇帝、馬可·奧勒留皇帝時期的雅典人——赫羅狄斯·阿提庫斯。姑且不論他的動機為何,就氣宇恢宏這一點來說,他是絕對不輸羅馬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