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從訓詁學角度看論語

  • 顛沛子
  • 壯狗肥貓
  • 2096字
  • 2021-11-01 10:05:46

從訓詁學角度題解《論語》

《論語》,記孔子及弟子所語之言也。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因而整部《論語》看起來似乎零零散散,不成系統(tǒng)。但真的是這樣嗎?

劉熙在《釋名》中談到《論語》時講到“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我們可以注意到劉熙在解釋到“論”字的時候用的是“倫”,這說明什么?其一,這說明在這里“論”的讀音為陽平,而不是入聲,這是音訓。其二,這說明“論”在這里的意思表示為“有秩序、有次第、有條理的言論”。為什么劉熙要這么注呢?

我們可以先比較一下“論”的幾組同源字。

“綸,青絲綬也,古還切。”用青色的絲帶織成的頭巾。一根線要織成一匹布,肯定是得按照結構關系進行排列組合的。“按照結構關系進行排列組合”就是有規(guī)律、有條理的意思。

“淪,小波為淪,龍春切。”水起微波的漣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注意到,但凡是水波,它都是一圈一圈的的圓形依次由內而外蕩漾,像一個又一個圓套著另一個圓。這種漣漪同樣也是有順序的。

“輪,有輻為輪。”輻就是車輪中連接車轂以及輪輞的一條條直棍兒,輻與車的關系在數(shù)學上就是半徑和圓的關系。但凡輻歪了點,輪子就走不了了。所以制造輪的時候輻也是需要按照一定順序進行組合的。

“倫,輩也。”口語里常講“不能亂了輩分”,這顯然表明“輩分”是有規(guī)范的、有順序的。

從上面四組“論”的同源字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侖”是與順序、秩序、次第等意思相關的。《說文》中注“論”字為“議也,從言侖聲。盧昆切。”《廣韻》里講“論,說也。”《段注》稱“論以侖會意”。所以劉熙在這里用的是“論”的本義做注,他認為《論語》是一部“有順序、有條理”的書籍。

有人會說不對啊,《論語》不是東一句、西一句的嗎,怎么能說有條理呢?非也。劉熙認為《論語》有條理的地方當然不是在文本上,而是在內涵上。雖然整部《論語》除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等極少數(shù)較長部分外其它都是東一句西一句,但是,它都有一個內在的統(tǒng)一性。《論語?里仁》里孔夫子講“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這個“一以貫之”就是它內在的統(tǒng)一性。

曾子的回答很清楚“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個內在的統(tǒng)一性就是忠道和恕道。但這不是“二以貫之”,我們用銅錢串作比喻,“恕”就是銅錢串中間的紅線,“忠”就是銅錢本身,“忠恕”就是復合概念錢串。朱子在《四書章句集注》里講“盡己之所謂忠,推己之所謂恕”,“忠恕而已矣”講的是通過推己及人達到盡己的目標,以“恕”道貫“忠”道。

有人認為“一以貫之”的是“仁”和“禮”,這是不妥帖的。“仁”可以看《顏淵》篇,“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仁”是人的自主性的最高實現(xiàn),而“禮”是為生活賦形的力量。(北師大尚學峰教授講“禮以別異”,禮跟等級秩序有關。)所以“仁”歸根結底就是“盡己”,也就是“忠”,“禮”是一種工具,是“儒家樂感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論語·雍也篇》最后一則子貢問“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夫子答“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可見“仁”是一個“自明明德”的過程,也就是“忠“。“圣”是一個“明明德于天下”的過程,也就是“恕”。維持二者的工具,就是“禮”。

可見“忠恕”才是“一以貫之”的內核以及《論語》確實是一本有條理的書。

劉熙在《釋名》中所注的“論”字沒什么問題,很妥當。但他注的“語”字就有失偏頗了。劉熙注的是“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記敘自己想要說的話。這顯然是不對的。我可以立馬舉出一個反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則中在“子路率而對曰,夫子哂之”之后,除了曾晳淡然自若——“鼓瑟希,鏘爾”老師點名他還在彈琴,臨了還意猶未盡地撥弄再一下琴弦。其他人明顯戰(zhàn)戰(zhàn)兢兢,還是夫子說“爾何如”后他們才站出來表態(tài)。像冉有本來說“方六七十”,一個方圓六七十里的國家,說完感覺托大了,急急忙忙補一句“如五六十”,或許一個方圓五六十里的國家。在看公西華,直接說:“非曰能之,愿學焉。”我不敢說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朝著這個方向學習。可見《論語》不只是“敘己所欲說也”,起碼有“不欲說”的內容。

《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里講“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直言就是直接說出自己想法,論難就是爭論問題。可見“語”字在這里的注義應該是“討論問題”。

綜上,《論語》題解的表義應該是“一部貫通于對話的完整書籍。”“論”和“語”僅僅兩個字,就可以解讀出這么多內容,真當?shù)蒙稀把越歼h,詞約義豐”。劉寶楠在《論語正義》里面說:“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論語》此書雍容紆華,雄贍華雋,于沖淡中顯哲理,在無聲處現(xiàn)哲思,實在是每位同學不可不讀的經典。

參考資料:

1.《四書章句集注》,朱熹,中華書局,1983

2.《釋名》,劉熙,中華書局,2021

3.《說文解字》,許慎,中華書局,,1963

4.《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論語正義》,劉寶楠,中華書局,1990

6.《周禮注疏》,賈公彥,鄭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中國古代思想史論》,李澤厚,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8.《中國哲學十五講》,楊立華,BJ大學出版社,20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宜宾县| 射阳县| 苗栗市| 嘉义市| 慈溪市| 台中县| 彭泽县| 新干县| 江阴市| 荆州市| 阳朔县| 和政县| 托里县| 阿克| 达尔| 惠来县| 明溪县| 昌图县| 静宁县| 寻乌县| 莫力| 高青县| 高要市| 改则县| 青岛市| 保德县| 会东县| 武川县| 建宁县| 沾益县| 吴川市| 乳源| 沧州市| 上高县| 临朐县| 织金县| 炎陵县| 白城市| 南乐县| 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