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奇遇——鶴年堂

鶴年堂成立于1405年,始創人為丁鶴年。鶴年堂可謂是京城最老的老字號藥鋪了。
自古以來,人人皆怕死,即便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再英明的皇帝,也容易在這事兒上犯糊涂。民間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亂吃丹藥丟了性命;大清朝雍正爺,傳說也是因為亂吃丹藥而死的。上行而下效,皇帝愛養生,達官貴人、平民百姓自然也就要跟著學。
對于喜歡吃且熱衷于吃的中華民族來說,將“吃”和“養生”糅合在一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老北京,就有這么一家老字號養生藥鋪——鶴年堂。
鶴年堂,始創于1405年,可謂是京城最老的老字號藥鋪了,比同仁堂還要早上二百多年。鶴年堂的創始人叫丁鶴年,也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
丁鶴年是色目人。元朝時候,色目人地位很高,多為高官上將、巨商大賈。丁鶴年就出生在這樣一個貴族家庭,曾祖阿老丁、曾叔祖烏馬兒都是西域巨商;祖父苫思丁、職馬祿都是元朝的高官;父親一輩兄弟四個中則有三個中了進士。
丁鶴年的姐姐月娥也很有才華。丁鶴年十二歲喪父,“幼時讀書皆月娥口授”。當然,他自己從小也聰明伶俐,十七歲精通《詩》《書》和“三禮”。按照這樣的成長軌跡,他長大之后應該也會在元朝出仕。誰知道在丁鶴年十八歲那年發生了“紅巾軍”起義,全國都陷入一片戰亂之中,于是他開始了逃難生涯。
居無定所的日子里,他常寄居寺廟,由此也結交了一批“禪侶”。丁鶴年在這段艱難的生活中也開始參禪。至明成祖永樂登基后,政策上不再歧視色目人,而是進行安撫、融合,于是北京城成了色目人的聚集地。丁鶴年也輾轉到了北京,開始走街串巷地行醫。1405年,丁鶴年在色目人聚居地牛街附近的菜市口,創辦了鶴年堂。
昔年丁鶴年的祖父以“善藥食(藥膳)、長樂飲(保健藥湯)”聞名于大都,丁鶴年從小耳濡目染,深得祖父遺福,自己對于養生也有一套見地。1407年,丁鶴年結合家傳秘方,采用長白山人參、鹿茸、不老草,研制出“避瘟金湯”;1408年,丁鶴年推出“鶴年甘露飲”。這些湯劑馳名京城,讓鶴年堂站穩了腳跟。到嘉靖時期,鶴年堂研制的“長生不老鶴年春酒”和“鶴年四寶酒”被列為宮廷秘方。據說清朝順治年間,鶴年堂還為孝莊皇后配制過“白鳳丸”“女金丹”等專供御用的藥品。到乾隆時期,鶴年堂研制了四時調養藥膳、虛衰對癥調養藥膳、女性美容安神養顏藥膳,以及多種有食療效果的粥、湯、茶、酒、菜?!巴枭⒏嗟ね侍?,湯劑飲片鶴年堂?!崩媳本┤硕贾溃杷帞低侍冒渭?,湯藥還是鶴年堂的好。鶴年堂前店后坊,飲片加工精細,“半夏不見邊,木通飛上天,陳皮一條線,枳殼賽紐襻”。
清朝順治年間,鶴年堂所在的菜市口,成了“刑人于市,與眾棄之”的法場。每年交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與九卿共同對犯人會審,冬至前處斬,這叫“秋決”或“出大差”。晚清重臣肅順、戊戌變法“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鶴年堂店鋪前被殺。每當有犯人要行刑時,鶴年堂都要關門停業,監斬官刑前到店里喝茶休息。時候一到,監斬官就開始“辦公”。因此,“鶴年堂討刀傷藥”就成了老北京人嘲罵人的一句俚語,意思是“死到臨頭”了。
鶴年堂還與甲骨文的發現有一段不得不說的關系。1899年,朝廷的南書房行走、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因為染上傷寒去鶴年堂找大夫看病。他自身略懂醫道,見大夫開的藥方上有一味叫“龍骨”的藥,覺得新奇,便把這“龍骨”拿過來看看到底是啥。誰知他這個無意間的舉動,給我國古文字研究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犯人被押赴菜市口
藥包里的“龍骨”看起來是一些不規則的甲片,王懿榮隨意翻了幾下,赫然發現一片拇指大小的龍骨上有幾個紋縷清晰的手刻符號。憑著在金石文字方面的精深造詣,他覺得這有可能是一個大發現。于是他一面火速請來好友—琉璃廠清秘閣古玩商孫秋帆和同事刑部主事孫詒讓一起到他家來鑒定,一面將鶴年堂的龍骨全部打包??紤]到可能其他藥鋪也有這種龍骨出售,王懿榮干脆將全北京的龍骨都買下。當時的龍骨做藥材賣,一斤才賣六文錢。但這樣大規模的收購導致龜甲、獸骨價格暴漲,從原來幾文錢一斤直接漲到按字論價,每個字二兩五錢,甚至一些外國人都開始搶購。

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
龍骨都收購回來之后,王懿榮一邊對照史料典籍,一邊用放大鏡仔細觀看“龍骨”上的刻畫。這些“龍骨”上的文字與他所研究的金文有些差別:用筆纖細,多方折而少圓轉。他想起《尚書》中記載的“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得出一個結論——這些刻畫應該是殷商時期的文字。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龍骨”
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約半年后,北京城外響起了八國聯軍的炮聲。慈禧太后在對八國聯軍宣戰前下旨:“著派兵部侍郎李端遇、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辦理京師團練事宜,督率兵勇,以保京城安定?!鼻懊嫣岬竭^,王懿榮本是國子監祭酒,是清朝最高學府的行政長官,職責是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類似今天的教育部部長。而團練是指征集壯丁編制成團,施以軍事訓練,用以捍御盜匪的武裝,類似民兵組織。從“教育部部長”到“民兵司令”,王懿榮的“跨步”為何這么大?
原來,慈禧六十大壽那年正趕上甲午戰爭爆發,老佛爺卻忙著為生日慶典搞鋪張浪費,僅裝飾景點的工程就需白銀二百四十萬兩。王懿榮為此連上三折,請求“暫停點景但行朝賀”,得罪了慈禧太后,于是老佛爺找到機會就給了他這樣一個送死的職位。在接到京師團練大臣的任命時,王懿榮只有一聲嘆息:“此天與我以死所也?!?/p>
最終,王懿榮阻止八國聯軍入侵失敗,與夫人謝氏、長媳張氏投井殉國。王懿榮死后,其后人為了還債將他收藏的甲骨賣給了《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劉鶚據此印成甲骨文的首部著錄《鐵云藏龜》,公之于世,引起了轟動。
菜市口刑場

討刀傷藥的鶴年堂
菜市口大街原本是京城城南最寬的一條街道,是遼金北京城安東門東側的街巷,舊時稱為檀州街。元朝這里逐漸成為菜園,明朝時,此地是京城最大的“菜市”,沿街菜攤、菜店眾多,全城的人都來此買菜,特稱為“菜市街”,當時的菜商被稱為“菜牙”。清乾隆年間,這里被稱為菜市口。說起菜市口,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刑場。其實,菜市口作為刑場是從清朝開始的。元朝的刑場曾設在柴市,即現在的交道口附近,文天祥就是在這里就義的。到了明朝,刑場改在了北京的西市,即現在的西四一帶,于謙和袁崇煥都是在西市被害。到了清朝,清廷將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西市)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當年菜市口刑場位置就在今天的鐵門胡同南口稍偏向西南的馬路上,也就是原宣武區菜市口百貨商場舊址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