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醫療:如何改善患者服務、提升醫療質量和醫院運營效率
- 羅偉 戴珒
- 1664字
- 2021-07-23 16:12:17
案例4 縮短醫保患兒辦理入院手續的總流程時間
學習要點
★價值流圖與面條圖結合,能夠很好地展示調查現狀,搞清問題所在,幫助解決牽涉流程與布局的問題。
★一些涉及跨科室的問題需要基于事實溝通,職能部門需要為臨床服務,不僅僅是審核。例如案例中醫保部門需要幫助解決門診收費處無法核實患者“人卡相符”的問題。
問題背景
某醫院發展過程中由于歷史原因被分為東西兩個院區,兩個院區中間相隔一條馬路,并無內部通道連接。兒科門診在西院區,住院部在東院區,醫保患兒家屬在辦理入院時,需要跨越兩個院區。同時,在辦理入院的過程中,從醫生開具住院單到確定床號的流程煩瑣,患者就醫體驗差,滿意度低。
現狀
項目團隊現場跟蹤觀察了6名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手續的過程,基于數據繪制了現狀價值流圖(見圖3-13)。

圖3-13 醫保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手續的現狀價值流圖
通過價值流圖可以看出,患者辦理入院手續的時間為28~76分鐘不等,其中:
(1)患兒家屬拿到住院單去繳費時,需要反復問路才能找到華佗樓(住院繳費處),偶爾還會有患兒家屬找到東院區之后,直接到東區門診樓一樓收費處,但是收費人員無法辦理住院繳費,甚至會告知患兒家屬錯誤的指引信息,這會耽誤4~16分鐘,一次找到住院收費處的比例只占83%。
(2)患兒家屬完成繳費之后,再次問路找到客服中心進行信息錄入。現場人數較多,經常需要排隊。
(3)患兒家屬在錄入信息時,常會發現未帶身份證,需要取回身份證之后再次錄入;患兒家屬需要手工填寫信息采集表,表中涉及內容繁多,一次順利完成信息錄入的比例只有71%。
(4)完成信息錄入之后,患兒家屬要再次問路尋找綜合樓三樓兒科住院部,這也會耽誤1~10分鐘。
除此之外,項目團隊根據現場走動路線,繪制了面條圖(見圖3-14)。

圖3-14 醫保患兒家屬辦理入院面條圖(改善前)
深色線和淺色線分別表示兩條路線。深色路線的總路程為570米,淺色路線的總路程為430米。
綜上所述,現場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患兒家屬尋找住院繳費處(華佗樓一樓)、兒科住院部(綜合樓三樓)耗時較長;
(2)排隊等候及填寫信息耗時較長。
目標
項目團隊將目標設定為在3個月內將醫保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手續的最長時間從76分鐘減少到45分鐘以內。
原因分析
項目團隊針對上述兩個問題,采用“五個為什么”進行根本原因分析(見圖3-15)。

圖3-15 醫保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流程時間長的原因分析
綜合來看,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兒科門診與住院部分布在東西兩個院區,沒有及時調整。
(2)門診收費處無醫保核實責任。
(3)西院區門診收費處無復印機。
(4)醫生、護士、義工缺乏標準化的指引告知流程。
(5)醫生在開住院單時未告知患兒家屬錄入信息時需要填寫個人資料。
改善行動
針對以上五項根本原因,項目團隊制定了相應的改善對策。
(1)針對第一點根本原因,將兒科住院部調整到西院區住院部三樓。
(2)針對第二、三點根本原因:①在西院區門診收費處添加復印機;②門診收費處加設醫保入院繳費業務;③明確醫保核實責任,由臨床病區主管醫生核實住院患兒是否“人卡相符”,十天內住院的患兒由臨床科主任簽字審核,由醫保科更新醫保核實流程。
如圖3-16a和圖3-16b所示,經過上述兩點改善,患兒家屬在西院區二樓開具住院單之后,在西院區一樓門診收費處即可完成繳費,然后再到西院區三樓兒科住院部即可完成住院。

圖3-16a 醫保患兒家屬辦理入院面條圖(改善前)

圖3-16b 醫保患兒家屬辦理入院面條圖(改善后)
(3)針對第四、五點根本原因,要統一入院辦理流程,并就其中易錯易漏節點對患兒家屬進行反復強調。第一階段制作紙質版入院指引,醫生應提醒患兒家屬拍照留存,以便后續查閱;第二階段,計劃引入院內精準導航系統。
結果與持續改進
項目團隊跟蹤改善結果,發現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手續的時間從28~76分鐘減少到24~43分鐘,患兒家屬在住院樓下即可辦理入院手續,不必再在多棟樓之間往返,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手續的走動距離從430~570米,下降到40米(見圖3-17)。

圖3-17 醫保患兒家屬辦理入院手續的時間變化
下一步,項目團隊計劃將“優化后的入院流程”進一步推廣到全院其他科室,以及進一步實現病區辦理入院,提升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