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體(二)——人體各部分的結合及運作:體在日常行為中的作第用四章
腺體是一種反應器官:或許你原本并不認為腺體具有反應器官那樣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我在你面前剝開洋蔥或者放出催淚性氣體,你也許不會跑開,但你的眼睛肯定會流出淚水。同樣,特別強烈的疼痛刺激也會引發淚水。流淚反應可以被條件化,例如,聽到悲傷的消息會淚水成行,3歲的孩子一見到醫生就會哭。無論此類反應是真是假,它們確實讓很多人屢次逃脫父母的責罰,或是讓乞丐的碗里裝滿了錢,或是讓政客們贏得了大量的選票。此外,女性的淚水改變國家命運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當你走進一個悶熱的房間里,你皮膚中的汗腺就會開始活動;你的口中開始變得濕潤或干燥,這是因為唾液腺分泌過度或分泌不足。這樣一來,你至少會了解到腺體是一種行為的器官,是重要的反應器官。它們與內臟關系密切,隸屬于內臟系統。它們幾乎不是肌肉器官(雖然也含有一定的平滑肌纖維)。或許你還記得,我在上一章中已經說過,腺體其實是由極其特殊的上皮組織構成的。它們產生的反應不是橫紋肌或平滑肌那樣的收縮反應,而是分泌液體的反應。
管狀腺:如果具體介紹每一種腺體的構成和功能,那么必定會偏離主題。因此,我們把腺體分為管狀腺和無管腺兩大類。管狀腺上有一根小管,從腺體通到體外(例如汗腺),或通到內腔(例如唾液腺)。它們通常分泌一定量的某種液體或固體(例如內耳中的耳垢)。整個消化道上分布著一系列小腺體——在黏液腺的作用下,所有分泌黏液的器官,例如鼻孔、口腔、舌、性器官等,都會保持濕潤的狀態。
很多管狀腺能夠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在消化過程的開始,口腔中的唾液腺會分泌出唾液。接著,胃囊中的幾種腺體會發揮作用。最后,小腸內部或周邊的腺體會幫助完成消化過程。這些腺體主要包括胰腺(分泌胰液)、腸壁上的腺體(圖4-1描繪了腸壁上排列著的腺體細胞)、肝臟(分泌膽汁)。分泌尿液的腎臟是人體的大腺體之一。

圖4-1 腸壁上的腺體細胞
感覺器官帶來的無條件刺激會引發腺體反應。也就是說,與運動反應相同,分泌反應也源于感覺器官的刺激。
通過以上對管狀腺的簡要介紹,你還會認為腺體的分泌無關乎人類的高級行為嗎?你會認可“低級分泌反應嚴格地制約著我們所謂的高級行為,特別是在它們中的一種或多種發生失調的情況下”這一說法嗎?有時候,唾液腺會出現分泌過度或分泌不足的情況;當我們受涼時,鼻腔中的小黏液腺會分泌過度;當消化道分泌失調或分泌不足時,喉嚨會干燥發炎;此外,還有腎臟的分泌過度、膀胱中充滿液體、性器官的分泌過度,這些都會讓我們的行為發生改變。就連我們的社會行為也與此有關。如果內臟上的一些腺體出了問題,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友情、工作,甚至發生更糟糕的事情,但我們卻對此不明所以。我要再次強調,我們無法用言語對內臟和腺體的反應進行描述。
無管腺(也被稱為內分泌器官):無管腺結構雖然高深莫測,但吸引了人們不斷的關注。近年來,生理學領域和醫學領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管狀腺通過管道上的開口分泌液體,它們的活動決定了這些分泌反應,其分泌量也是可測量的。
無管腺則不同,雖然可能具有很大的腺體,例如甲狀腺,但分泌物極少,以至于現有的生物方法無法進行采集,也無法直接測量。
而且,無管腺上沒有外部開口,那么它們如何向人體分泌物質呢?或許我已經給出了答案。將這些(封閉的或無管的)腺體視為一個化學實驗室,它們所制造的是微量卻作用強大的化合物或化學物質(其中一些我們現在才了解)。血液在經過這些腺體細胞時會帶走化學物質,將其輸送到其他器官;或是間接地帶走腺體中的分泌物。這些微量的化學物質能夠引發人體很多其他器官中的活動。我們將這些無管腺的分泌物稱為“激素”,意指其能夠激起活動。激素是一種化學遞質,腺體以其激發或抑制人體另一部分(通常是另一種被激發或被抑制的無管腺)的活動。我們對無管腺分泌的大部分了解,都是關于它們對人體產生藥物般的作用。它們在人體基本營養和生長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同樣,他們在人類一般行為方面的作用也相當關鍵,正如下文所述。
最重要的內分泌腺:最重要的無管腺包括,甲狀腺和甲狀旁腺;腎上腺體;腦垂體;松果體;所謂的發身腺。此外,像外分泌一樣,還有另一些腺體,例如胰腺、肝腺、胸腺等,但上述五種相對來說是最重要。
甲狀腺:男性可以在喉結下方沿著氣管摸到甲狀腺。女性雖然沒有喉結,但也可以在相應的位置摸到甲狀腺。這種腺體非常大。腺體上有兩個葉,通過氣管前橫跨的橋梁狀結構連接起來。其主要由特殊的上皮細胞構成,無管,上面有很多直接通向腺體細胞的血管和神經纖維。
這種腺體能夠分泌一種作用相當強大的化學物質。已經有實驗提取出了這種化學物質,甚至在實驗室中也可以制造這種化學物質。我們將這種物質稱為甲狀腺素,其含碘量為60%。
甲狀腺素對生長發育的作用:如果一個孩子先天甲狀腺素不足或缺乏,那么他將患有呆小病(也被稱為愚侏病),即身體停止生長,骨骼無法變得堅固(不完全骨化),皮膚干燥,頭發干枯粗糙,生殖器停止發育。難以正常行動,只能做最簡單的事。這種狀況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得到改善,他的反應一直都會像嬰兒一樣。
如果是疾病造成的成人后天甲狀腺素缺乏,那么不會影響身高和體型,但會有其他一些破壞性癥狀,例如皮膚蒼白、寒涼,頭發干枯、脫落,體重降低,一般行為能力受限。
對此,現代生理科學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希望。通過補充綿羊甲狀腺,或定期補充少量的甲狀腺素,兒童的生長就能恢復正常。這兩種補充都要持續終生。
有時候,甲狀腺會因亢進而分泌過量。此時,人體的活動水平提高,所有的機體活動變快(格雷夫斯病),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個體表現為活動過度,易激動,頻繁失眠。對于這種病癥,通常采取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即切除部分甲狀腺。而目前,更普遍的療法是“特殊攝入療法”。通過輕松地補充碘,人們無須再面對手術,從而獲得了安定和自由。
一般來講,甲狀腺統領著整個人體。當它分泌過度時,人體的所有細胞都會提高活動性。當它分泌不足時,人體的所有細胞都會降低活動性。
每一位行為主義者都非常關注生理學家在腺體領域能夠給出的所有信息,這是否有點奇怪呢?
甲狀旁腺:在甲狀腺每個葉的旁邊(有時在小葉內),有兩個像豌豆那么大的結構(一共四個)。它們是由特殊的上皮細胞構成的固體塊狀結構。甲狀旁腺的真正作用尚未確定,但我們知道將其切除會導致怎樣的后果。在進行甲狀腺手術時,甲狀旁腺有時也會出于某種原因而被切除。如果完全切除甲狀旁腺,那么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哺乳動物都會死亡。甲狀旁腺被切除后,動物會立即表現出肌肉震顫——痙攣,收縮失調,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嘔吐腹瀉,最終死亡。可以說,甲狀旁腺的分泌物能夠監督神經系統的活動,防止其過度活動(抑制神經細胞活動)。此外,甲狀旁腺的分泌物還影響著骨骼與牙齒所需的鈣的貯存。在一小部分病例中,有些小動物在被切除了甲狀旁腺以后,還能繼續生存幾個星期。在它們身上則發生了骨質疏松、牙齒松動的現象。對于因切除甲狀旁腺而經歷痛苦的動物來說,補充甲狀旁腺素(提取自綿羊甲狀旁腺)能夠使其生存下來,但尚未找到更好的方法能夠使其長期生存。此外,目前還無法分離從甲狀旁腺中提取的化學物質。
腎上腺:腎上腺位于腎臟旁邊,左右各有一個。切除腎上腺會導致死亡。被切除了左右腎上腺的動物會出現肌無力癥狀,體溫降低,心跳變慢,通常只能存活三天。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埃貝爾等人已經成功提煉出腎上腺的分泌物(來自其髓質部分),我們將其稱為腎上腺素。
在情緒激動時,大量的腎上腺素會被釋放出來并進入血管。在高度興奮的狀態中(例如“恐懼”“憤怒”“悲傷”),會產生持續強烈的肌肉作用。
在興奮的刺激下,肌肉作用之所以會增強,主要出于以下幾個原因:我說過,肝臟中儲存著一種名為糖原的物質。我們知道,在情緒激動時,血液中腎上腺素的含量會增加,而腎上腺素能夠分解肝臟中的糖原,使其以血糖的形式進入血液中,血糖作為備用營養被提供給工作中的肌肉。血液中的腎上腺素還會讓動脈血管擴張,使工作中的肌肉增加血流量,提高血流速度。此外,肌肉活動產生的廢物也能被腎上腺素迅速地清理干凈。哈佛大學的加農教授發現了腎上腺機制,動物在這種機制的作用下能夠跑得更快,打得更狠、更久。對人類而言,這種機制是敵對環境中爆發爭斗的生物因素。
腦垂體:這是一個很小的組織,位于大腦后下方。如果在口腔上顎的后部開一個小口,那么最先暴露在你面前的就是腦垂體,然后是大腦。腦垂體分為前后兩部分,每一部分都可視為獨立的腺體,分別釋放一種或多種特殊的激素。
腦垂體前部或前葉:切除腦垂體前部或前葉,人會體溫下降,走路不穩,萎靡不振,腹瀉,并在幾天內死亡。如果年輕時,疾病導致前葉部分過度分泌,那么整個人體就會發育過度,造成嚴重的畸形(你可能在馬戲團見過這種發育過度的巨人);如果成年以后出現過度分泌,那么會造成臉和四肢的骨骼肥大癥。
這類激素至今尚未被成功提煉出來。從腦垂體前葉提取垂體部分的效果并不理想。現有的醫學證據表明,腦垂體前葉的分泌物確實嚴重影響著人體骨骼和結締組織的發育。
腦垂體后部或后葉:切除腦垂體后葉不會導致死亡,但會明顯改變人體的新陳代謝(人體吸收營養的方式)。人體會吸收大量的糖分,從而迅速變得肥胖。被切除腦垂體后葉的小動物身上會發生性腺發育受阻現象,導致其行為猶如太監或閹人。
雖然后葉的化學分泌物尚未被提煉出來,但是提取干的腺體提取物能夠帶來明顯的效果,心跳變慢,血壓升高(有點類似于腎上腺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所有非橫紋肌活動都會增強;此外,還會引發子宮肌肉收縮這一特殊效果(通常應用于生育過程中)。這部分的提取物會對腎臟和乳腺產生特殊的刺激作用。它像腎上腺素一樣,能夠加速分解肝臟中儲存的糖原,并以血糖形式提供給工作中的肌肉。
松果體:大腦中非常小的一個腺體。它的發育在人出生后的第七年達到高峰,然后便開始萎縮,腺體組織逐漸消失。根據推測,在生命早期,該腺體的分泌物能夠控制性器官的發育,這一作用一直持續到青春期。與之共同發揮該作用的是胸腺——頸部的另一個無管腺。在大約青春期或更早的時候,胸腺會逐漸消失。
發身腺:性腺不僅提供生殖所需的外分泌物,而且提供無管腺分泌物或激素。提供外分泌物的細胞被稱為生殖腺(它們是真正的生殖細胞)。在這些性腺細胞或生殖細胞之間有很多小細胞,被稱為間質細胞,它們把激素或無管腺分泌物釋放進血液中,再由血液輸送至身體各處。這些間質細胞構成了所謂的發身腺。
該腺體一直被醫學界和公眾關注。所有所謂的“回春手術”都與它有關。
如果將青年男性的這一腺體(或這些間質細胞)切除,那么他們會長得很高,臉上沒有胡須,聲音不渾厚。就像被閹割了一樣,不會出現性攻擊行為。而相對來說,將女性的這一腺體切除則沒有那么明顯的影響。
更多證據表明,相比切除生殖腺,切除發身腺更能有效控制個體的性攻擊和種種性行為。
也就是說,發身腺提供的激素能夠讓兩性的性活動更加活躍。如果缺少這種激素,我們就會缺少性活力,并且對性生活缺少所謂的“激情”。
近年來,人們發現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通過手術得到恢復。巴黎的塞奇·沃羅諾夫(Serge Voronoff)博士嘗試在老年雄性動物身上嫁接同種系或相鄰種系年輕健壯雄性的睪丸。在他看來,嫁接的睪丸可以向血液釋放能夠恢復性活力和性生活的激素。我們可以看到,不管腺體組織被嫁接到身體的哪部分,它都能將分泌物釋放進血液,讓必要的身體組織獲得性動力。然而,接受了該手術的老年男性是否可以使女性懷孕,則取決于其睪丸和生殖細胞的生殖功能是否依然存在,換句話說,就是要看睪丸是否還能提供具有活力的精子。要想維持性生活,至少要能夠勃起并達到性高潮(男性性行為的本質特征)。
維也納的外科醫生斯坦納赫則采取了另一項利用生殖腺激素來提高生殖能力的手術。他發現,如果對輸精管進行結扎,使精子無法得到釋放,那么體內的這些性細胞就會萎縮,除了間質細胞。這些細胞會明顯變大、變多,它們的活動也會隨之變強。這種手術能夠讓已經失去活力的男性明顯恢復性生活。當然,他們已經無法產生精子,或者精子無法釋放出來,因此他們也就失去了生育能力。
我們尚且無法預測對延長性生活的嘗試能夠產生怎樣的社會效應。我們還不清楚女性實施這些手術的效果,也不清楚男性接受這些手術后的長期效果。如果可以通過實驗提煉出激素中的化學物質,如果它可以像甲狀腺素那樣通過嘴巴產生效應,那么中老年人的自卑感和焦慮感或許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無管腺的活動是否可以被條件化?在研究橫紋肌、非橫紋肌以及管狀腺等其他一些反應器官時,我們發現,這些反應器官的活動是可以被條件化的,例如讓它們建立某種習慣。但是,至今尚無明確的證據能夠表明無管腺也可以被條件化。既然這些激素能夠起到類似強效藥的作用,并且決定著人體的生長、發育及其速度,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弄清楚它們能否被條件化。如果它們是可以被條件化的,那么社會就需要重視嬰兒和兒童的早期家庭訓練。這件事史無前例。這些物質無論是分泌過量、分泌不足,還是分泌失衡,都會使兒童的生長發育出現異常。
雖然尚無實驗證據,但我個人相信,這些腺體是可以被條件化的。我們知道,引發害怕、憤怒等反應的無條件刺激——例如貓被兇猛的狗抓住、撕咬、折磨——會導致腎上腺的分泌。現在我們知道,害怕和憤怒的反應是可以被條件化的。那我們就可以認為,在無條件性刺激的作用下,發身腺是能夠直接活動的。而知道了積極的性行為是可以被條件化的,我們就有了充足的理由認為發身腺的活動是可以被條件化的。從證據來看,無腺管與整個條件反射的身體過程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因為條件刺激能夠造成無腺管的分泌過度或分泌不足。
或許以上陳述可以為以下這些問題提供一些解釋:為什么心理病理上的行為障礙源于長期處于充斥著種種負面條件刺激的環境中?為什么擺脫這種環境能夠讓我們重獲健康?有時候,我們會將舊環境以言語組織的方式納入新環境中。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使用新的言語、開始新的活動時,最好通過摒棄的方式來清除舊環境中明顯的活動,使舊的言語喪失掌控力。這種方式幫助很多年輕的精神病患者和罪犯得以痊愈和改造,甚至可以讓我們在追尋目標時不再盲目而缺乏計劃。在我看來,我們完全可以沿著這條道路更加明確地開展研究,特別是在關于困難兒童、低齡罪犯等群體的兒童領域中。
小結:至此,如果你感到一頭霧水,我們不妨簡要地總結一下。首先,我們探討了基礎細胞及其所構成的基礎組織,然后,我們又講了這些組織所構成的器官。其中包括感覺器官,也就是施加刺激的地方。我們已經對此有所研究。還包括反應器官,即橫紋肌和非橫紋肌,以及管狀腺和非管狀腺。我們也對此進行了探討。此外,還有一種器官,即傳導器官,也就是神經系統。其作用就是將神經沖動由感覺器官傳送至反應器官(肌肉和腺體)。這項工作要求它必須具備一系列神經細胞(及其纖維),由各個感覺器官傳向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再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向肌肉和腺體。最后,我們來具體談一談這個相當重要的人體組成部分。
神經系統的構成:我已經描述過單獨的神經細胞及其纖維,并且提供了相關的圖片。這些神經元由感覺器官排列到反應器官,組合成整個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這些中樞器官也包括在內,所以,我們必須將它們視為感覺器官與反應器官之間通路的一部分。當然,在整個神經系統中,特別是在大腦和脊髓中,還存在著結締組織膜、血管等支持性結構。
感覺器官與反應器官之間最簡單的通路——短反射弧(見圖4-2):在感覺器官與反應器官之間發揮作用的最簡單的通路叫作短反射弧。例如,我的手指一旦碰到通了電的鐵板就會產生灼痛感,在我驚叫出聲之前,手就已經縮回來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反射。(從理論角度來講)參與這個動作的神經元只有三個,其一是從皮膚至脊髓的傳入神經元;其二是脊髓內(不延伸至脊髓外)的中樞神經元;其三是從脊髓至手部肌肉的運動神經元。試想有成百上千個短反射弧連接著皮膚與反應器官,它們形成了一個弧形排列,在危險刺激與快速反應之間建立了直接的聯系。

圖4-2 短反射弧
長反射弧通路:不管神經沖動的通路有多么復雜,都必須具備上述短反射弧的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從感覺器官至脊髓或大腦的傳入神經元(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短反射弧在大腦與一些反應器官之間建立了連接,例如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半規管、頭皮,以及一些內臟和橫紋肌中的反應器官結構);另一個是從脊髓或大腦至肌肉和腺體的運動神經元。無論什么時候對刺激做出反應,都必須具備反射弧的這兩個基本要素。
現在,一些反射弧因為包含了一個或多個中樞神經元,所以導致神經通路變得更長且更復雜。脊髓和大腦中的通路有時候相當復雜。假設我現在要去樓下摸黑尋找一支鉛筆。剛才,我把它放在了書房的桌子上。我伸手碰到了一個光滑的圓柱形東西,我摸到它的頂端后,發現它不是要找的鉛筆。我大聲說:“這是我大兒子的玩具!”然后丟掉它,繼續找。我又碰到了一個圓柱形東西,它的頂端是尖的。我摸了摸另一端,發現沒有橡皮頭。我又說:“這是嬰兒車上的一根小棍子。”然后丟掉它,再次繼續找。最后,我碰到了一根圓柱形東西,一端是尖的,一端有橡皮頭。我抓著它站起來,上樓繼續寫字。請注意,此類反應關系到一系列調節:手部肌肉、腿、軀干都參與了動作;需要多個身體部分參與;需要很多身體部分協同完成動作。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把身體各部分組合起來。要想完成這種整合的過程,就必須有中樞神經系統——不只是在特定的感覺器官與特定的肌肉之間建立開放的聯結——我們需要的是復雜的神經通路系統,需要大腦和脊髓。
神經沖動的性質:神經通路所傳遞的,是感覺器官“化學工廠”中制造的神經沖動。從本質上講,它就像一連串局部電流一樣(有人從科學的角度將其描述為本質上近似于電流的化學分解波的快速傳遞)。我們知道,它的傳遞速度為125米/秒。更進一步,神經元在缺氧的情況下是無法傳遞神經沖動的——我們知道,相比靜止時,神經元在積極活動時會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雖然我們對神經沖動的本質特征了解得并不全面,但我們已經完全可以相信,它是一個普通的物理化學過程,只要通過實驗,很快就能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本章內容涉及的范圍很廣。但你們是否發現,你們已經全面地了解了人體?即使尚未完全掌握,但至少已經了解其主要功能?不知這些內容能否幫助你們建立心理學基礎。
簡單概述一下我們的主要結論:人體是由細胞及其產物構成的。由細胞構成基礎組織,由基礎組織構成更大的結構——器官,各器官都具有特定的統一性和特定的作用。這些器官包括:(1)感覺器官——皮膚、眼睛、耳朵、鼻子等(切記,有些感覺器官不能從體表直接觀察到,例如肌肉、肌腱、內臟中的感覺器官);(2)反應器官——橫紋肌或骨骼肌,非橫紋肌和腺體(主要構成內臟);(3)聯結器官,即神經系統,包括由感覺器官至大腦或脊髓,以及由大腦或脊髓至反應器官的通路(切記,大腦和脊髓中有相當復雜但并不神秘的通路)。
我們可以將整個人體的構成概括為迅速地(根據需要,也可以加上復雜地)對簡單的刺激和復雜的刺激做出反應。
在下一章中,我們將介紹人類的一些非習得性胚胎式反應,即不經訓練就有的行為。我們通常稱之為本能。現在,我們懷疑這些反應是“天生的”和“遺傳的”。顯然,它們是胎兒生活中復雜刺激的結果(在逐步形成的過程中,它們的結構會發生變化,就像經過鍛煉的手臂和軀體會變得更加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