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宇宙觀與人生觀之合一

《鬼谷子》之哲學思想見于《本經》,其言曰: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是謂神明。”按“神明”之“明”字原本作“靈”,查全書他無“神靈”之句,接下文即書“道者,神明之源”,足證為“明”字之誤,茲考正。

“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生受之天者,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

“知者內修練而知之,謂之圣人。圣人者,以類知之。”

由此以觀,《鬼谷子》之宇宙論與人生論結合為一,其宇宙觀上所建立之一元論以“道”為萬物之理的總原理,其在形而上學解釋直可以謂之“神明”。然《鬼谷子》之所謂“神明”,乃賦有精神上之意義,絕無絲毫宗教的臭味,蓋其出發點雖由宇宙之普遍的觀察立言,而其瞬間即歸落人生的境域,而與其理想之人生觀——理想之人格——切合無間。換言之,《鬼谷子》之理想之“神明”,實為全智全能之理想的人格之變名。《鬼谷子》懸此目標為其人生哲學上極量的準繩,遂賦以專名,目為“真人”。而其所謂“道”者,乃亦因是而賦以人生的意義,而為一切修為所以達此理想的人格之涂徑、方法、學問;于是其所以修為之“道”,鬼谷子乃名之曰“類”。“類”者,人為之“道”也,然《鬼谷子》于“類”之極量充分發展之后,乃賦以知識論之意義,而名之曰“道知”,詳見下節于是而與宇宙自然之道完全切合,而達到鬼谷之理想的境域。至于修為而達到之理想的人格,其與自然之“真人”有別,則亦名之曰“圣人”。“圣人”之“類”與“真人”之“道”,一出于人為,一本于自然,名制有異,要其為鬼谷理想上最高之人格則同。

然《鬼谷子》此種宇宙觀非無所本者,老聃有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名之曰大。”今本《老子》第廿五章老聃此言為其原始之一部份,亦可謂之最古之一部份。韓非解之云: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者,理之也……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韓非子·解老》篇

持此說與鬼谷相印證,則《鬼谷子》之哲學思想直可謂之紹述老聃之學者。韓非之解謂物各有理,而萬物之理源于一個總原理,是以謂之曰“道”,與鬼谷所謂“一其紀也”之說相合。紀者,綱紀也,萬物之紀一之以“道”,故曰“一其紀也”。韓非又謂“道盡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此與《鬼谷子》“一其化端”之說相合:“一”者,道也,“化”萬物之理也。鬼谷子嘗言:

“人與生,一出與物化。”《本經》

所謂“出與物化”者,化于萬物之理也,此可互證。由此觀之,《鬼谷子》之宇宙觀可謂完全為老學之支流。然其直將宇宙觀與人生觀打成一片,毅然將其宇宙觀之哲理完全應用于人生觀之上,為人生努力而別辟一嶄新之涂徑,此種理論絕非老聃崇尚自然之學風所可有者,而在楚人崇天敬鬼之學中有此見解,其精神真不可企及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杭锦后旗| 固阳县| 安达市| 台湾省| 雷山县| 永康市| 九龙坡区| 崇礼县| 都匀市| 阳城县| 嘉禾县| 镇宁| 上虞市| 昭平县| 方正县| 文成县| 贵溪市| 顺昌县| 郑州市| 凤山县| 陆丰市| 驻马店市| 客服| 东乡县| 合江县| 宜都市| 南投县| 玛沁县| 沙雅县| 碌曲县| 理塘县| 封丘县| 寿光市| 镇江市| 正安县| 淮滨县| 林口县| 萨迦县| 黑河市|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