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精力管理得越好,人生層次越高

01 你的精力管理能力,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精力管理能力,決定你的人生層次:精力管理得越好,人生層次越高。那么,怎樣才能合理、高效、科學地管理你的精力呢?

做好七個方面,就能讓你每天都精力飽滿,身體條件總是處于良好狀態。這七個方面分別是:學會借力;在重要的事情上花精力;用對夢想的渴求讓自己擁有飽滿的精力;做擅長與熱愛的事;每天睡一個好覺;吃出充沛的精力;用運動獲得精力與健康。

富人無論個人能力有多強,知識有多淵博,技術有多頂級,精力有多充沛,身邊都一定會有一個團隊,來為這個富人服務。因為富人知道自己的精力再充沛也是有限的,所以富人需要一個團隊來為自己處理一些事務。說白了,就是借助他人的精力、時間、才華智慧、技能等,來解決自己的各種問題,富人只做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事即可。

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在創業初期時,公司規模一直不大。公司成員最少的時候甚至還不到20人。然而,這個不足20人的團隊,卻為巴菲特帶來巨大的財富收益。因為這些人不但可以幫助巴菲特分析更多更重要的信息,讓他從中尋找到獲利的機會,更為他帶來了廣泛的資源與機會。

例如,巴菲特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時也是他生活中的摯友查理·芒格,就為他公司的茁壯成長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查理·芒格既謹慎多疑,有時候又很冒險,這些都是巴菲特所不具備的。正是查理·芒格的謹慎多疑,幫助巴菲特在生意當中少遭受了許多損失;而收購加州最大的糖果公司“喜詩”糖果則充分體現了查理·芒格的冒險精力。最終,這筆收購讓巴菲特賺了很多錢。

一個成熟的團隊可以令資源更加優化,成本獲得節約,效益不斷提高,讓團隊擁有者以及團隊的成員都減少精力與時間的消耗。巴菲特不但在股票與數字方面有著超越常人的天賦,在組建和打造一個成熟的團隊上也頗有心得。他年輕時就已經是一個非常擅長組建團隊的人。另外,他從小就對經商很感興趣,從那時候起就已經開始經營自己的各種事業,一美分一美分地積累著自己的財富,等到他上大學時,他手中已有了幾百美元。

這個時候,巴菲特認識了一個很擅長修理機器的朋友。這個人在經商方面一竅不通,但巴菲特卻在這個人的幫助下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那段時間,巴菲特負責收購破舊的游戲機和報廢的汽車回來,他的這位朋友則負責用自己的良好修理技術,將它們修好。很快,善于經營的巴菲特利用自己原來手里存著的幾百美元作為成本,賺回來了將近一萬美元。這筆錢,在巴菲特青少年時期的美國,從購買力上看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桶金”了。巴菲特善于與他人“組團”一起賺錢的案例,在他年輕的時候還有很多。

富人為什么總會擁有自己的團隊?因為富人都是精力管理方面的大師,非常善于管理自己和他人的精力,所以富人生活在人生的最高層次。一支面面俱到、執行力強大的團隊,能幫助富人迅速實現很多目標。沒有任何人是十全十美、全知全能的。有句老話說得好:“人多力量大。”一個人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往往兩三個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做就可以做到。只要人數夠多,科學分配,即使像長城、金字塔、秦始皇陵這樣的人類奇跡都能建成,試想,還有什么是人類聚集起來做不到的呢?

這就是團隊的威力。有的事情,僅憑借一人之力,可能一輩子也難以做到;但若依靠團隊,卻能輕輕松松達成。這也啟示了我們,你的精力、時間、能力和其他資源都是有限的,一定要學會管理你的精力、時間等資源,借用他人的精力、時間等資源,這樣無論多難的關你都能通過,多難辦成的事你都能辦成,多遠大的目標你都能實現。

組建團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利于風險的分擔。2017年收獲了56.8億票房的電影《戰狼2》,共有21家公司參與了投資制作。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公司一起投資呢?因為電影沒上映前,誰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會不會賠錢。如果電影上映后,票房不理想賠錢了,那么賠的錢由越多公司分攤,損失就越少,風險于是就越小。當然,一旦票房大賣后,參與利潤分成的公司也會很多。這部電影最后獲得了國產電影票房冠軍,利潤可觀,但其實具體到每一家參與投資的公司,能分到的利潤不會很驚人。這也符合了一條投資定律:風險越高,投資的回報可能越大,但也有可能會損失越大。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公司首先考慮的就是規避風險。所以,不用虧錢還能賺錢已是很好的結果。

總之,所有精力管理的高手都懂得組建團隊的重要性。當你學會借力,懂得讓別人來幫助你做事后,即使你花再少的精力甚至不花精力,也能讓你心想事成。所以,想成為精力管理大師,不妨從成為一名借力高手開始。

02 你的精力有限,能巧干就別苦干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里,每天埋頭苦干的人比比皆是,但僅靠埋頭苦干就成就了一番事業的人卻少之又少。只靠埋頭苦干,往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很多,收獲的回報卻很少,甚至有時候還會勞而無功,成為“窮忙族”的一員。

你的精力和時間都很有限,無論你是想成就一番事業,還是僅想完成上司交代給你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埋頭苦干,就盡量別埋頭苦干。要學會用巧干替代苦干,要知道,雖然過程很重要,但結果更重要。無論是你自己,還是你的上司,其實最后都更看重結果,至于這個結果是怎么來的,是通過埋頭苦干來的,還是發揮聰明才智、技術能力來的,還是借助別人的幫助得到的,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20世紀初期,在美國郵政系統里,郵遞員們分發郵件的方式還很落后,導致郵遞員們每天都辛辛苦苦地工作,但依然常常出錯,有些信件甚至會為此耽誤好幾個星期才能送到收件人的手上。盡管如此,郵遞員們也只能按照這種分發方式分發郵件。不過,有一個郵遞員終于忍受不了這種費力費時又出錯率極高的分發方式了。他要發明一種新的方法,讓自己和全國的郵遞員不再既苦干又經常出錯。

經過不斷的嘗試、實踐和修改,他終于找到了一種能把分發效率提升無數倍的分發郵件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把寄往同一個地點的信件統一收集起來,然后再集中分發。

為了更方便統計,他還設計出了相應的圖表。等一切都成熟之后,他寫了詳細的計劃書,然后拿給領導們看。領導們也一直深受用老方法分發郵件經常容易出錯之苦,看到他的計劃書后都格外重視。經過詳細的研究之后,領導們決定試點落實他的新方法。經過試點實踐,他的新方法效果果然很好,不但極大地節省了郵遞員們的精力和時間,而且出錯率極低,還很有條理。

很快,這種方法被推廣到了全國。事實上,盡管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智能科技時代,但你稍微了解一下那些快遞公司的派送模式,就會發現,本質上還是采用這種方法,只不過是在很多環節上,機器代替了人。發明了這套方法的人,是西奧多·韋爾。他后來成了美國鐵路郵政總局的局長,再后來,他還成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

世界上勤奮的人很多,但獲得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而大多數都是善于開動腦筋想辦法、找辦法解決問題的人。他們能埋頭苦干,但更能開動腦筋想辦法巧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非常有限,想要成功,就必須想出更好的做事方法,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里,倍增自己的收益。

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人們看馬戲團表演時,總能看到有小孩子在觀眾座位間走來走去,叫賣東西。這些東西主要是一些吃的喝的,以及香煙、火柴等。每天,賣東西的小孩子們都會很辛苦地走來走去,然而嗓子喊都干了,買東西的人還是很少。所以,不但小孩子的收入很低,馬戲團也賺不到幾個錢。

對于馬戲團來說,讓小孩子在觀眾席間叫賣,雖然賺不到錢,也聊勝于無吧,因為馬戲團也不靠這個賺錢。但對于小孩子來說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但每天的苦干下來,收入還是微薄得讓他們飯都吃不飽。窮則思變,有個名叫哈里的小孩,決定要想辦法提升銷量,增加自己的收入。

經過好幾天的觀察、思考,他終于想出了一個他認為特別好的方法,那就是:向每一位買票的觀眾贈送一包花生。他向馬戲團老板提議了自己的方法后,老板覺得哈里的方法荒唐之極,堅決不同意。

哈里卻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利可圖,所以他給了老板拒絕不了的理由:賠錢了就從哈里的工資里扣;賺錢了,哈里只拿一半,另一半歸馬戲團。穩賺不賠的生意誰不喜歡做呢?馬戲團老板最終同意了哈里的提議。

在平日里,馬戲團表演時觀眾來得雖然很多,卻還沒有達到能坐滿全場的程度。但在哈里此舉一出之后,觀眾比平時多了好幾倍,幾乎場場爆滿。比起增加的大筆門票收入,花生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只見觀眾們紛紛拿著免費贈送的花生進場來看馬戲,一邊看馬戲一邊吃花生的感覺很棒。等花生吃完,大家都開始感覺很口渴了,于是哈里叫賣的啤酒和汽水便大賣了起來。門票收入多了好幾倍,酒水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了,馬戲團老板很開心,哈里也從中拿到了數額不低的分紅。長大后,哈里成了美國廣告界赫赫有名的廣告、營銷奇才。

在職場里,有些員工來到公司后,就開始埋頭苦干,直到下班,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們還在工作。按照常理,這類員工的業績肯定很好吧?但事實上他們的業績往往并不理想。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不懂得思考,不懂得尋找解決問題的巧妙途徑,因此他們會走很多彎路,工作效率比較低下。他們看起來似乎很勤奮地工作,但其實每天進行的都是極其低效的勤奮。

而那些在職場工作得非常出色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整天只知道埋頭苦干的人,他們有時候也會很勤奮地工作,比如要搶在競爭對手之前把東西做出來,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會勤于思考,善于尋找方法,看能不能花更少的精力和時間,來得到更好的收益。所以,這樣的人在職場里備受重用。

惠普前公司助理總裁高建華曾深有感觸地說:“惠普這樣的跨國公司不提倡員工們整天努力拼命地工作,而是提倡員工們聰明地工作,希望員工們能在工作中開動腦筋,想出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完成工作,從而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聰明地工作意味著你要學會動腦,用認真思考代替埋頭苦干。如果你一味地忙碌以至于沒有時間來思考少花時間和精力的方法,往往會付出很多,得到的很少。因此我們要努力地工作,更要聰明地工作。

總之,你的精力有限,能巧干就別苦干,能用高效的方法去完成任務,就盡量不要向大家表現出你低效的勤奮。

03 別拖延!馬上落實最節省精力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莫過于在糾結與等待中蹉跎光陰。糾結不會對夢想的實現、事物的推進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等待,更不可能讓人夢想成真。有時候,太多的論證、包袱和準備,往往是一種后果嚴重的拖延,畏難心理的自我保護,是因害怕冒險而退卻的一種“完美反應”。只是,再完美的退卻,也遠不如一次簡單的出擊;最節省精力與時間的,反而是拒絕拖延,馬上落實。

有人向美國知名企業家卡明斯請教成功之道。卡明斯的回答是:“不要猶豫和拖延,把帽子扔過柵欄。”隨后他強調,這是他父親在他小時候經常對他說的話,意思是:當你面前有一道難以翻越的柵欄,在你不由自主地開始后退的時候,你一定要橫下心去,馬上把帽子扔到柵欄的另一邊。這樣一來,你就不得不強迫自己想方設法越過柵欄,而且你會立刻做這件事情。

卡明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座小鎮出生,這座小鎮距離加州的一座大城市奧克蘭市200千米左右。卡明斯的父親在自己20歲那年告別了親友,背井離鄉來到了奧克蘭。當時,剛到奧克蘭的卡明斯父親一無所有。城市里的工作很難找,卡明斯父親連續找了幾天工作,仍然一無所獲,在快要填不飽肚子的時候,他打起了退堂鼓,想回到200千米之外的家鄉去。但這樣做的話,意味著他又要回到早已厭倦的貧困生活中,這不但幫助不到家人,還會讓家鄉的人們笑話他們家出了一個很沒有出息的孩子。

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正當他身后沒有退路,往前已快錢盡糧絕之時,一個工作機會使他終于在奧克蘭站穩了腳跟。后來,他抓住了機會,躋身于中產階級的行列。在卡明斯還沒有成為富豪時,父親經常教育他:“如果你不想把自己逼入絕境,你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不要拖延,馬上去做。絕大多數時候,馬上去做,反而最省時間和精力。”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里,我們都會有一些早該去做卻又總被我們拖著不做的事情,結果這些事情不但荒廢了我們的光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還給自己找借口:“我現在沒有時間,等以后再說吧。”其實,我們并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我們沒有為它安排過時間,我們沒有真正想努力去實現它。而那些讓我們夢想成真的機會,往往就在一拖再拖中被我們錯過。

有人上學期間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在25歲那年便拿到了國內的名校碩士學位。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以后,他剛開始想創業開公司。但當他調研了一番發現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猶豫了好長一段時間后,便放棄了開公司的想法。

他剛碩士畢業的那幾年,國內股票還是大熱的時候。他的不少同學都進入股市炒股了,并且這其中的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從股市里賺了一些錢。看到這種情況,他內心開始蠢蠢欲動,也要進入股市炒股。然而,當他去辦股東卡時,他卻猶豫了:“炒股風險大,選擇需謹慎,我還是再等等看吧。”但當他看到很多同學都靠炒股發了財時,他終于下定決心進入股市里。沒想到,這時候股市已經開始疲軟,進入熊市階段。

為求安穩,他在某國企找了一份工作,成了家,日子過得不上不下,馬馬虎虎。可是,看到好幾個同學都賺了很多錢,他心里就總有不甘。有一天,在和好朋友聊起了自己心中的苦悶時,這位朋友建議他到社會上的培訓學校去做兼職講課,賺些外快。等積蓄多了,將來還可以作為創業之用。他對朋友的建議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但當他真的去找兼課的機會時,他又猶豫了:“講一堂課才三百塊錢,這要攢到什么時候才能存夠創業的資金啊?”所以,他又放棄了。

過了幾年,他上班的這家國企搞人事改革,他很不幸下崗了。這時,又有一位朋友建議他去開辦一個英語培訓班,說當下正值出國熱,辦這個肯定火。他心動了,可轉念一想:“這幾年也沒攢下多少錢,萬一招不到學生怎么辦?我存的這點錢,還不夠賠的。”于是,他又放棄了這次創業的機會。后來,當國內某知名英語培訓機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他悔得腸子都青了。

每個人心里其實都有一份“欲望清單”,都有很多想要去做的事情,都有很多想要擁有的東西。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總是喜歡一直拖延,從不落實到行動中去。有些人經常想去做某件事,但又總是猶豫不決。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其實就是馬上落實的行動力。總是拖延,總在猶豫,像剛才案例中的那個人似的,結果不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還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遇。

別拖延!馬上落實最節省精力。世界上既愚蠢又可憐的,莫過于那些總是瞻前顧后、不知取舍的人;莫過于那些不敢承擔風險、彷徨猶豫的人;莫過于那些無法忍受壓力、優柔寡斷的人。他們不知道,總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徘徊太久,最浪費時間和精力。甚至有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拖延,只是沒有競爭對手落實的速度快,我們就已經失敗了。

貝爾在研發電話的時候,有個叫格雷的人也同時在研究。更巧的是,兩個人都同時取得了突破。但是,貝爾在專利局贏了——他比格雷早了兩個小時申請到了專利。當然,他們兩個人當時是不知道對方的,但貝爾就因為這先到專利局的兩個小時而功成名就,譽滿天下,還收獲了巨大的財富。格雷做錯了什么嗎?只做錯了一件事,他在申請專利的時間上比貝爾晚了兩個小時,僅此而已。他其實都沒有拖延,只是被貝爾搶了先,他的所有努力,就都白費了!

速度創造成功。拖延,就是在拖慢落實的速度;猶豫,就是在停止落實的速度。沒有了速度,就容易落后,而落后者很容易成為輸家。如果你每天落后別人半步,一年后就落后別人一百八十三步,十年后就落后別人十萬八千里,到那個時候,你跑得再快,也已經看不到別人的項背了,因為你已經被甩在后面了。所以,別拖延,習慣于迅速決斷,馬上落實。這樣你不但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能讓你得到的回報成倍地增長。

04 不想總消耗自己的精力?請先學會借力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里,在遇到難題時,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怎樣投入我的精力和時間,想方設法去解決掉難題。然而,我們遇到的難題,對于我們來說,有些非常容易解決,那么我們投入一些精力和時間,就足以解決了。但還有一些難題對于我們來說極難解決,甚至是竭盡全力還是無解。這可怎么辦呢?一定要學會借助他人的智慧與力量,幫助你解決難題。對于你來說很難甚至不可能解決的難題,對于有些人來說,花不了什么精力和時間,輕輕松松就能解決掉。

有個看起來四五歲大的小女孩正在松軟的沙灘上玩得不亦樂乎。原來,她要在沙灘上修建一條“公路”。沒想到,修著修著,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擋住了她“工程建設”的步伐。她決定將大石頭搬開。于是,她開始挖走石頭周圍的沙子,想從石頭底部將它掀起。然而,這塊對于成年人來說并不算太大的石頭,對于一個幾歲大的小女孩來說,卻是一個“巨無霸”。只見小女孩手腳并用,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也只是將石頭挪動了一點點。但她馬上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那么大的力氣將這塊石頭搬離自己要修筑的“公路”。

這個小女孩還挺倔強,就是不肯改道,非要把大石頭搬離開才肯罷休。于是她用手推,用肩拱,用背頂,左搖右晃大石頭,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因為她始終力氣不濟,每次剛將大石頭推開一點兒,結果一泄勁,那塊大石頭就又滾了回來。最后一次,大石頭滾回時還撞到了她的膝蓋。她痛得哭了起來。

小女孩的這一切舉動,其實都被她的媽媽在不遠處看得清清楚楚。眼見她急哭了,媽媽趕緊走過來,慈愛地撫摩著女兒的小腦袋,溫柔地說道:“孩子,你為什么不使用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去搬這塊大石頭呢?”小女孩非常委屈,掉著眼淚說:“媽媽,我已經用了最大的力氣啦!”“不對,孩子,”媽媽親切地說,“你并沒有用盡全力,你并沒有請求我來幫助你啊!記住,媽媽也是你擁有的力量。”說完,媽媽彎下身來,抱起那塊大石頭,然后搬到十幾米開外,扔在了那里。

不要總想著消耗自己的精力、時間和資源去做成事情。如果你能夠學會借力,懂得借助別人的精力、時間和資源去成就你自己的事業,你又何樂而不為呢?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絕不是全能的。其實,人生成功的捷徑,就在于將別人的長處最大限度地化為己用。換言之,你要學會借力,借助別人的力量,達成你自己的目標。

成功者往往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里,也知道別人強于自己的地方是什么。所以,成功者在做事的時候,往往并不會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懂得適時地向他人借力,讓自己更容易做成一件事情。個體的力量其實非常渺小,而人與人之間互有短長,你解決不了的問題,對于別人來說或許輕而易舉就能解決。所以,請記住,他們也是你的資源和力量。

有一位國內非常著名的企業家,在應邀給某知名大學的學生們演講時,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窮人,每天都吃不飽也穿不暖,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經常要在橋洞、山洞或者沒有人住的房子里過夜。有一天,他夢到了老天爺,于是在老天爺面前哭泣,控訴老天爺的不公。于是老天爺問窮人道:“你說這個世界不公平,那么你倒是說說,要怎么樣才公平呀?”

窮人哭著說道:“這樣吧,要么你讓我和富人變得一樣有錢,要么讓富人變得和我一樣窮,這樣如果以后我們的生活還是有如此大的差距,我就絕對不會再埋怨了。”老天爺答應了窮人的請求,把當地最有錢的那位富人變得和窮人一樣窮,但同時又分別給了窮人和富人每人一座山。

老天爺分別對窮人和富人說道:“這座山里有煤礦,你們可以挖煤去換錢。但你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去開采煤礦,一個月后這兩座山都會消失。”

對于老天爺的安排,窮人非常高興。看看富人瘦弱的身板和自己強壯的胳膊,窮人想道,這不正是我翻身成為富人的大好機會嗎?于是,窮人開始精力飽滿、干勁十足地挖起了煤。每天天還沒亮,窮人就會起床,然后上山挖煤。窮人身體強壯,挖煤的技術也不錯,所以很快就挖夠了一大板車的煤。板車裝滿煤以后,窮人就會拉到集市上去賣。煤賣完后,他就拖著疲憊的身體和換來的錢,心滿意足地回家睡覺。

再看看富人。由于富人平時從來沒有干過重活,甚至連體力活都沒怎么干過,所以他連挖煤都不太在行。挖了一天的煤,還沒有窮人挖的煤的五分之一。富人發現,不能這樣下去,需要想辦法改變。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辦法。只見第二天,富人很早就起來了。起來后,他卻沒有上山挖煤,而是去了集市,用頭一天賣煤換來的錢雇用了兩個身強力壯的人,并指揮著他們挖煤、賣煤。

自從有了兩個強壯的工人,富人挖到的煤便迅速多了起來。煤挖得越多,賣的錢就越多。手上的錢多起來了,富人又雇用了更多的勞動力,來為自己挖煤。如此這般,由于富人雇傭的勞動力越來越多,所以一個月后,整座山的煤礦都被富人手下的勞動力開采完畢。于是,富人又重新擁有了一大筆資金。他利用這些錢開始投資做買賣。不久以后,富人變得比以前更加富有了!

反觀窮人,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因為他只是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挖煤,所以最終只是開采了整座山的一個小角落罷了。當老天爺收回整座山后,窮人很快便花光了手中的金錢,重新回到了貧窮的狀態。

通過企業家講的這個故事我們發現,僅從挖煤這一“技能”而言,窮人遠勝于富人。窮人身強力壯,懂得如何又快又多地挖出煤礦,這是富人比不上的。富人深知自己的劣勢在哪里,所以他雇用了在這方面和窮人一樣有優勢的人來替自己工作,借助他們的力量來為自己謀取財富。于是,明明缺乏勞動優勢的富人,卻因此“擁有”了勝過窮人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勞動能力,自然也就獲得了比窮人多了數十、數百倍甚至更多的財富。

很多窮人之所以窮,并不是因為他們懶,其實他們很多時候比富人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要多,然而,窮人們干得又苦又累,卻依然成不了富人,為什么會這樣?很大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去借力。窮人們只相信自己,只愿意依靠自己。然而,任何一個人,就個體而言,無論是精力、時間、能力還是其他資源,其實都極其有限。在這些有限條件的限制下,如果不懂得去借力,那么即使投入再多的精力、時間、體力和能力,還是做無用功。唯有像富人那樣,學會借力,調動一切力量和資源,來替自己“賣力”,為自己服務,窮人才有徹底變身為富人的可能。

05 融入團隊善協作,省時省力成大事

“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有才華為什么會一直受窮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種是,不愿意融入一個優秀的團隊,不善于借助團隊的力量去幫助自己建功立業,成就大事。很多有才華的人,往往容易心高氣傲,不愿意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也不愿意主動去幫助別人,所以做什么事都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然而,總是依靠個人的力量去單打獨斗,即使你再有才華、能力,精力再充沛,知識再淵博,技術再頂尖,在當今這個越來越講求分工協作的社會里,也很難做出多大的成就。

如果你身處職場,卻總是想靠個人的單打獨斗去做事,那就更要不得了。職場更講求團隊協作、互相幫助。在職場里,一個人只有很好地融入團隊里,善于與他人取長補短、配合默契,才能使自己的個人價值獲得最大的發揮。

但職場里有不少人并沒有融入團隊之中,互相協作的意識也比較薄弱。有些人在工作上喜歡我行我素、特立獨行,不注重和同事們一起配合,就像一個縱橫江湖的“獨行俠”。然而,這類人如果不做出改變,不能和團隊一起共生存、齊發展,就很難被團隊所容,于是在團隊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最終被團隊踢出局。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請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融入團隊找助力,就能為自己少耗精力多成事。

談到融入團隊、互相協作的好處,就讓人很容易想起這樣一個經典的故事。有個人很想知道天堂是什么樣子的,地獄又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找到了上帝,希望能給自己描述一下。上帝對這個人說,不用我描述了,我帶你親自去一趟地獄和天堂,你看一看,就知道天堂和地獄分別是什么樣子的了。

上帝帶著他先來到了地獄。這個人一下子就看到一群人正圍著一大鍋肉,肉香撲鼻而來,讓人胃口大開。然而,圍著這一鍋肉的那些人卻個個看起來都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眼神里充滿了絕望,肚子里不時地傳出饑餓的聲音。這些人每一個手里都拿著一只可以夠到大鍋里的肉的湯匙。但是,湯匙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要長,所以湯匙舀到肉,也沒辦法送到嘴里。所以,這些人個個都餓得痛苦異常,看著一鍋肉,卻吃不到嘴里,只能干瞪眼。

離開了地獄,上帝又把這個人帶到了天堂。當他們來到天堂后,馬上就看到這里仿佛和地獄沒什么不一樣啊:有一鍋湯、有一群人、有一樣的長柄湯匙。但天堂里的每一個人看起來都非常快樂。只見他們都在吃肉,吃得很愉快。咦?為什么他們能吃到肉而地獄里的人卻吃不到呢?原來,天堂里的人,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湯匙舀肉,然后去喂其他人吃。

原來,天堂與地獄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就是天堂,單打獨斗甚至互相爭斗就是地獄。

隨著當代社會各種分工的日益精細,任何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是否能迅速融入團隊、懂得相互協作、善于互相借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事實上,只要你能夠融入團隊,善于和他人默契配合,很懂得怎么和他人協作,你就能在團隊里借到其他人的力量,來成就你自己的事業。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因為能借別人的力,能做成更多的事。由此可見,融入團隊,善于協作和借助他人之力,是多么重要。

在一家外企,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叫姚詩。剛進入這家企業的時候,姚詩為了表現自己的優秀,在完成了自己手上的工作后,總會在辦公室里大聲喊道:“我的工作做完了,現在我沒事做了!”她這樣做,目的是想要炫耀自己高效的工作能力。

過了一個月,姚詩還是經常習慣于這樣做,所以部門經理特意把她叫到自己的辦公室,然后對她說:“在辦公室里,千萬不要說自己沒事做了。如果你沒有事做,其實就意味著公司不再需要你了。即使分配給你的工作任務你已經做完了,做好了,你真沒事做了,你也要學會主動給自己找事做!我們的工作是流程化的,整個隊伍全部做好才算是工作徹底完成。所以,咱們公司并不需要一個英雄,而需要一個能與其他所有人一起共同前進的隊員。你聽明白了嗎?”

姚詩聽完經理的這一番話后,突然恍然大悟,同時也羞愧得無地自容。后來,她漸漸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懂得了主動與他人進行協作,做到了與他人默契地配合。如果遇上加班,都是跟著整個部門的人一起上陣,等大家負責的工作都做完了,才一起下班。

第二年,姚詩所在的部門成了全公司加薪幅度最高的部門,而她也破例獲得了二十天的年假。她能在工作了一年后,就獲得了如此長的年假,完全是因為部門里的同事們愿意分擔她放假后的那些工作量,因為他們想用這個行動,來回報她平日里的為整個部門、為每一個部門成員的付出。

五年以后,原來的經理被調到國外工作,姚詩成為部門經理。原來,部門里的每個人都認為姚詩有能力、有資格擔任這個位置。因為姚詩在過去的這幾年里,除了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外,還給予過部門里的每個同事或大或小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姚詩和每個同事之間的相互協作的默契程度都很高,所以無意中形成了她在團隊里非常突出的領導力。姚詩完美地融入這個團隊之中,團隊也成就了姚詩。

懂得合作是一種在當今社會非常吃香的能力。當下,融入團隊,與他人進行良好的合作,已成為人類生存的一大手段。一個人只有學會與人合作,掌握這種能力,才能讓自己的事業獲得良好的發展。

個人勢單力孤、精力與時間都很有限,唯有團結才有力量。融入團隊、與人合作才能取長補短、互相成就。優秀的人都能從我做起,積極融入自己所處的團隊里,因為他們明白,只有團隊成功了,自己才能成功,只有自己為團隊里的所有人付出,大家才會反過來幫助我們。如果你也想成為優秀的人,也希望借助團隊來成就自己,請先融入團隊。

06 精力投入相同,平臺越好回報越高

電視連續劇《余罪》在互聯網上曾一度熱播。在這部劇里,男主角余罪從小到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他家所在的派出所里的一名普通的片警,能給擺小攤賣水果的父親撐腰。有趣的是,當有更好的工作機會與晉升空間擺在他面前時,他卻依然執拗地保持著這個小理想,從未想過去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更大的成就,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有不少觀眾都不明白余罪的這種執拗,要說只是單純地想為父親撐腰,希望父親能活得輕松一些,那么爭取更高的職位,站上更高的平臺,不是更好嗎?事實上,如果你多了解一下周圍的人群,像余罪這樣拒絕向更高平臺邁進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雖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能實現自我價值。但同時,每個人也都知道,成功需要付出代價,任何機遇實際上都伴隨著風險。往前一步可能是平步青云的天梯,也有可能是萬丈深淵。于是,在代價與風險面前,很多人對更高的平臺便望而卻步了。當然,在現實中我們也能看到一類人,即使前面會有風險,需要付出代價,但他們仍然勇往直前,一定要向更高的平臺邁進。我們所熟知的成功人士、偉大人物都屬于這一類人!

首先,我們來看看平臺對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假設有個人寫文章寫得很好,但他只是把文章寫在了自己的日記本里,從來不公開,平時只有自己能看到,那么這個人的文章不管寫得有多么好,對他的生活和事業都沒有任何積極的幫助。如果這個人把他的文章寫好之后,通過恰當的方式,比如向公司的企業內刊投稿,主動給領導、老板寫演講稿之類的應用文章,讓公司里的人都知道他寫文章很不錯。如果領導、老板欣賞這個人的文筆、才華,很可能會重用他。

如果這個人向那些全國知名刊物投稿,文章一旦被挑選上了,這個人不但能獲得相應的稿費,還可能會有被約稿的機會。如果這個人把文章發表在互聯網上的一些合適的網站上,讓無數人看到他的文章,一旦有很多人喜歡他的文章,并且不斷轉載,他就會越來越被讀者們所熟知,人氣便會不斷累積起來……當他的文章在網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時,當他發表的文章越來越多時,當他的文章質量越來越高時,就會有出版商找他談合作,挑選他的文章,結集出版。于是,他獲得了版稅和更多的名氣。

這就是不同的平臺對一個人事業發展的不同影響。我們會發現,在精力投入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同的平臺上,所起到的作用和所收到的效果會有著顯著的差異。可以說,平臺越好,回報就越高。

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尤其是精力。當一個人年富力強時,他會每天都精力充沛、飽滿旺盛;當一個人七老八十時,他往往會表現得精力不足的樣子。如果一個人想要追求成功,或者發家致富,最好還是抓緊青壯年時期的時間,好好努力一把。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們要盡可能找到最適合我們的平臺來發展。

例如,你想要在某個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己發揮才能的平臺。試想,如果你有聰明的頭腦、過人的才能,擅長金融、語言、繪畫、運動等等,你在哪一個行業都能取得極大的成功。但如果將如此優秀的你扔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島嶼上,你還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嗎?顯然不可能。缺少了平臺的支持,你的精力、才能、天賦都無從發揮。

絕大多數行業發展得好不好,與平臺的支撐力度強不強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一個人想發家致富,就更應該往人多、錢多、資源多的地方與平臺去了。人多意味著機會多,勞動力也多,容易實現高效的社會分工。錢多則意味著經濟發達,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更容易創造經濟效益。例如一個歌星,他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辦一場演唱會,通常至少有幾百萬元的收益;但如果到經濟落后的農村去表演,恐怕想賺幾千塊都不容易。每個人的精力、能力、時間和其他資源都是有限的。無論做什么事情,若所有環節都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去完成,工作效率一定非常低下,其所能創造出來的財富肯定很有限。

身處不同的平臺,競爭意識的強弱也完全不一樣。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站在越高的平臺上的人,競爭意識越強。君不見,很多時候越是成功、社會地位越高的人,似乎越努力,越喜歡競爭,危機感越強。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關于明星、政要、企業家忙碌于各種事務與活動的報道。例如,某明星今天在橫店拍戲,明天可能就出國補拍鏡頭去了;某政要今天在北京開會,明天可能就去紐約參加某個活動了;某企業家今天還在日本學習,明天可能就到國內某大學演講了……這些人的背后仿佛有什么吃人的兇禽猛獸追在他們后面,不斷逼迫他們去做事情,如果不做事就吃掉他們似的。

站在不同的平臺上,眼光也會不一樣。當你站的平臺越高,你能接觸到的機會、資源就越多,視野就越開闊。當你擁有一千萬元財富時,你會看到擁有一億元財富的人是怎樣生活、怎樣做事的;當你擁有一億元財富時,你會看到有十億元財富的人是怎樣生活、怎樣做事的……如果你站的平臺很低,你能接觸到的機會、資源會非常少,你的視野會很狹窄。例如,一個每個月領著五千元工資的人,可能只看得到領著八千元月薪的人過著什么樣的生活。看完后往往會覺得,比我月薪高三千元的人,也沒比我過的日子好多少嘛。我們發現,平臺越低,競爭意識越薄弱,人越發容易變得安逸懶散、不思進取。

平臺不同,相同的投入,回報也會不同。例如,精力投入相同,在好的平臺上,回報就高;在差的平臺上,回報就低。例如,一個唱歌很棒的年輕人,參加《中國好聲音》并進入總決賽所收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恐怕要比參加某個省級歌唱大賽所收獲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大上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畢竟,《中國好聲音》是全球播放的,不但內地、港澳臺、東南亞的所有人都能收看,連日韓、北美、歐洲等地的人也看得到。

進入了《中國好聲音》總決賽,會有數億觀眾認識你;參加當下的省級任何歌唱大賽,即使得到冠軍,可能也只有幾百萬人通過直播見證而已。可見,平臺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想實現你的價值、達成你的目標、過上你想要的人生,請先選擇一個最適合你發展的平臺。在精力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平臺越高、越好、越適合你,你越容易夢想成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江油市| 阿勒泰市| 酒泉市| 达日县| 隆子县| 青川县| 阿鲁科尔沁旗| 鹤山市| 安徽省| 保德县| 湖南省| 方山县| 凌云县| 马鞍山市| 高阳县| 福建省| 枣阳市| 松潘县| 五常市| 敦煌市| 马公市| 如皋市| 纳雍县| 博客| 泰安市| 西峡县| 西贡区| 高清| 保定市| 阳曲县| 牡丹江市| 卢氏县| 济源市| 金湖县| 永泰县| 宁海县| 平顶山市| 武汉市| 普定县|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