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天子庸知非福
自古以來美麗就是女人改變命運的重要資本。楊夫人看著女兒豐麗的小臉,也不禁開始動起重振家聲的念頭。她一有這個念頭,整個楊氏家族就開始行動了。當時,楊氏一族至少有兩三個女子都正當著太宗的妃嬪,這些人就開始在宮里宣傳起武則天的美貌來。一來二去,當然就傳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唐太宗當時正是后宮寂寞,決定征召她進宮當才人。那正是:武家有女初長成,一朝選在君王側。這“才人”是個什么稱號呢?古代普通男子有妻有妾,皇宮里呢,當然也有高下貴賤之分。皇帝的嫡妻,也就是大老婆,叫皇后。在皇后之下,皇帝的小老婆們也就是妃嬪,也是分等級的,并且每個等級都有固定的員額。第一等叫妃,有四人,為一品;妃之下是二品的嬪,共九人;嬪之下,第三等是婕妤,九人;婕妤之下是四品的美人,也是九人;再往下就是第五品的才人,還是九個人。
進宮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很難說清楚。一方面,十四歲的小姑娘,進宮就封為五品才人,確實是很榮耀的事情。另一方面,“后宮佳麗三千人”,皇帝身邊的女人很多,可是真正能夠得寵的人卻寥寥無幾,所謂“三千寵愛在一身”,中獎率很低啊。大部分妃嬪都是寂寥一生,出頭沒什么指望,所以一般的父母都不舍得讓女兒去冒險。楊夫人雖有心讓女兒改變命運,但事到臨頭還是難以割舍,聽到這個消息后,日夜啼哭。但是武則天不這么想,她覺得家里的生活前景很暗淡,如果進了宮,也許會有新的機會。大概是她父親武士彟喜歡冒險的基因遺傳給了她吧,她愿意去冒險。
臨上車進宮的時候,武則天對母親回眸一笑,說:“見天子庸知非福?”您怎么知道見皇帝不是一件好事呢?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已經表現出不一般的見識和膽量。
就這樣,貞觀十一年(637年),武則天帶著改變命運的夢想,正式進入了宏偉壯麗的大唐宮殿。剛進宮的時候,唐太宗確實喜歡過她,還給她起了個名字叫“武媚娘”,因為這個小姑娘長得是嬌媚動人啊。這個名字初聽起來也許會覺得不錯,可是不能太認真,為什么呢?《武媚娘》其實是從隋朝開始就流行的一首歌曲的名字,猶如若干年前流行過的歌曲《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如果給女朋友起個名字叫“小芳”,在那個時代就會讓人覺得有失莊重。透過這個名字,我們也可以看出,武則天在唐太宗心目中,就是可以隨玩隨丟的一個小玩意兒。喜歡了一段時間以后,軍國大事一忙,太宗就把她丟到腦后去了。武則天可是帶著夢想進宮的,她怎么能夠容忍皇帝把自己忘了呢?她要尋找機會,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