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的哲學課:自我與人生的思考
- 梁光耀
- 684字
- 2021-07-12 17:42:39
教與學
“教”和“學”這兩個字的概念十分相近,但教一定蘊含學嗎?有時老師明明是教了,但學生卻說一點東西都學不到。我認為學習比教育廣泛,因為我們可以自己學習,也可以在學校之外繼續學習,學習不受時空所限,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現在不是要提倡終身學習嗎?教育固然有很多問題,也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解決的,但相對于正規的教育來說,在學習上個人其實有很大的自主性。當代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就特別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有主動性,甚至自己訂立學習的目標。很多人離開了學校就不再學習,即使學習,也多是為了工作關系,此之謂“增值”。但我認為,離開了學校,真正的學習才開始;因為學校的教育大部分是被動的學習,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的理想工作是什么,主要是你自己決定的,前者跟品德有關,后者與能力相干。無論是品德或能力,都要通過學習才有所成。當然,學校教育仍有其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讓學生獲取學習的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習的興趣。
蘇格拉底也十分強調學習要靠自己,老師不過是從旁協助,他將老師的角色比喻為“心靈的助產士”。蘇格拉底要求學生主動提問題,但不會直接給予答案,而是通過對話和辯論,讓學生思考,由學生自己講出答案,或者使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是學生對問題和答案都會有深刻的印象,因為這是由他自己思考所得。
教育、學習、上課、訓練
教育是一個受操控的過程,指向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學習。上課也不過是教育的一種,不妨將上課理解為形式化的教育。至于訓練,雖然也涉及知識的傳授,但似乎不需要太多智性上的理解,它重視操作性,可以說是一種特定目標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