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情偶寄譯注
- (清)李漁著 孫敏強譯注
- 1008字
- 2021-07-13 19:07:32
一戒剽竊陳言
不佞半世操觚〔1〕,不攘他人一字〔2〕,空疏自愧者有之,誕妄貽譏者有之〔3〕,至于剿窠襲臼〔4〕,嚼前人唾余〔5〕,而謂舌花新發者,則不特自信其無,而海內名賢,亦盡知其不屑有也。然從前雜刻,新則新矣,猶是一歲一生之草,非百年一伐之木。草之青也可愛,枯則可焚;木即不堪為棟為梁,然欲刈而薪之〔6〕,則人有不忍于心者矣。故知是集也者,其初出則為乍生之草,即其既陳既腐,猶可比于不忍為薪之木,以其可斫可雕而適于用也〔7〕。以較鄴架名編則不足〔8〕,以角奚囊舊著則有余〔9〕。閱是編者,請由始迄終驗其是新是舊。如覓得一語為他書所現載,人口所既言者,則作者非他,即武庫之穿窬〔10〕,詞場之大盜也。
【注釋】
〔1〕不佞(n ìn g):謙稱,猶言不才。操觚(g ū ):執簡操筆,寫文章。觚,木簡,古代用以書寫文字。
〔2〕攘(r ǎn g):竊取,奪占。
〔3〕貽:招致。
〔4〕剿窠襲臼:襲用舊規,落入俗套。
〔5〕嚼前人唾余:拾人牙慧,抄襲前人。
〔6〕刈(y ì ):砍伐。
〔7〕斫(zhu ó):砍削。
〔8〕鄴架:指用專門書架保存珍貴書籍。典出《鄴侯家傳》,唐鄴侯李泌父承休藏書萬卷,以別架置之。
〔9〕奚囊:指盛儲詩句的錦囊。語出唐李商隱《李賀小傳》。唐代詩人李賀常騎驢外出,帶一小奚奴背舊錦囊相隨,得新警詩句就投入錦囊。
〔10〕穿窬(y ú ):穿墻,指偷盜行為。語出《論語 · 陽貨》:“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道也。”
【譯文】
鄙人大半輩子舞文弄墨,從不剽竊別人一個字。因為筆墨空疏而自感慚愧的情況是有的,因為荒誕虛妄而招致譏嘲的情況也是有的,至于因襲舊軌,落入俗套,重復陳詞濫調,卻自以為口吐新蕊、妙筆生花的情況,不僅自己確信沒有,就是海內名人賢士也都知道我不屑為此。然而以前刊刻的一些雜著,新固然是新的,但還只是一年一生的小草,而不是百年一伐的大樹。小草青青時可愛可喜,枯萎之時即可付之一炬;大樹即使不能為棟為梁,要把它砍掉當柴來燒,還是會有人于心不忍的。因此知道我的這本書,剛面世時就像初長的小草,即使它隨著時移世改而顯得陳腐了,也還可以比作不忍心砍了當柴燒的樹木,因為它可以砍削可以雕琢,而適于實用。雖然跟藏書之家特架珍藏的名著相比有所不足,但比尋常口袋中隨帶的舊書卻綽綽有余。閱讀本書的人,請從頭至尾驗視它是新還是舊。如果找出一句是其他書中已經刊載,或他人口中說過的現成話,那么我作為作者不是別的,正是武庫里穿墻的竊賊、文場上抄襲的大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