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課
鳥籠效應:要想不被別人反復提及,就得先行道破

【核心提示】在溝通中,如果有些事情不想被別人反復提及,我們自己就得先行打破令人反感的話題。

【理論指導】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發現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其內容是:如果你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你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只鳥回來放在鳥籠里。其含義是:要想不被別人反復提及,就得先行道破。

鳥籠效應來源于一個有趣的故事:

1907年,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于哈佛大學退休了,閑來無事,他去好朋友物理學家卡爾森家走訪。這天,兩人開玩笑似的打了一個賭。

詹姆斯說:“老伙計,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只鳥的。”卡爾森笑著搖頭:“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養一只鳥。”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他的禮物—一只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納了:“我只當它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然而從此以后,每逢有客人到訪,看到卡爾森書桌上那個精致的、空蕩蕩的鳥籠,便會問:“教授,您養的鳥什么時候死了?”

卡爾森只好一次次耐心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態度雖然誠懇,客人的目光卻分明是不相信的。

最后,出于無奈,卡爾森只好買了一只鳥。這就是詹姆斯著名的鳥籠效應。正如一個男孩送了女朋友一束花,女孩很高興,特意讓媽媽從家里帶來一只水晶花瓶,結果為了不讓這個花瓶空著,她的男朋友必須隔幾天就送花給她。當然這是鳥籠效應的一種甜蜜的體現。

鳥籠效應為什么會奏效呢?心理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買一只鳥比解釋為什么有一只空鳥籠要簡便得多。即使沒有人來問,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釋,鳥籠效應也會造成人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使其主動去買來一只鳥與籠子相配套。

其實,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在自己的心里先掛上一只“鳥籠”,再不由自主地往籠子里放“小鳥”,事實上只能給自己創造一次又一次麻煩。

以卡爾森為例,其實就算是沒有客人來問,卡爾森長時間面對著空鳥籠,在心理上也會產生一種壓力,精致漂亮的鳥籠棄之可惜,只有買鳥來養才能與之匹配,環境才能協調、才能和諧,才不致招來猜疑的詢問和怪異的眼光。

應用在溝通過程中,鳥籠效應告訴人們:如果我們不想被別人反復提及討厭的話語,我們自己就得先行打破令人反感的話題,否則你就只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无棣县| 大田县| 五大连池市| 和田县| 夏邑县| 松桃| 开原市| 临朐县| 苍溪县| 库尔勒市| 杨浦区| 封丘县| 游戏| 兴城市| 阳东县| 巴南区| 冷水江市| 南江县| 中西区| 广河县| 宜都市| 云浮市| 盘锦市| 离岛区| 灵台县| 友谊县| 长春市| 凤山市| 儋州市| 丘北县| 江门市| 黎城县| 合江县| 盱眙县| 出国| 重庆市| 浦东新区| 海晏县| 安阳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