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第一章 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
第一節 人力資源與企業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
彼得·德魯克1954年在其著作《管理的實踐》中引入了“人力資源”這一概念。他指出,人力資源有一種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特性:具有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的能力。作為一種資源,人力能為企業所“使用”,然而作為“人”,唯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力資源是推動社會和組織發展的第一資源”這一觀念已得到普遍認可,人力資源憑借其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組織的核心能力建設與競爭優勢獲取過程中發揮著首要作用。
一、企業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
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命題是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化競爭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可持續成長與發展取決于企業的競爭優勢,想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就要在為客戶創造獨特價值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理由和價值。
具體而言,企業競爭優勢的獲取有兩條途徑:一是外部途徑,即企業可以通過準確的行業選擇和定位,使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能夠依托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有和高速成長機會的行業平臺,并通過對外部行業機會的把握和對外部威脅的防御來使企業具備競爭優勢;二是內部途徑,即企業可以依靠對組織內部資源的整合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從而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圖1—1)

圖1—1 企業可持續發展與企業核心能力
在實踐中,企業的可持續成長與發展必然是外部途徑和內部途徑的統一,即一方面需要進行理性的外部行業選擇,并對行業競爭要點進行準確把握,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不斷苦練內功來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并持續地變革創新,只有兩者兼顧的企業才能夠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企業核心能力及其特征
核心能力是指企業自主擁有、能夠為客戶提供獨特價值、競爭對手在短時間內無法模仿的各種知識、技能、技術、管理等要素的組合。在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眾多因素中,主要圍繞以下四個特征來評判某項因素是否構成企業核心能力。
一是價值性。價值=收益/成本,即企業獲取并持續擁有這項因素的收益與成本之比必須大于1,否則企業得不償失。收益成本之比越高,它對企業核心能力的貢獻也就越大。
二是獨特性。一個企業擁有的核心能力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即其他企業不具備或者至少暫時不具備。核心能力的獨特性決定了企業之間的異質性和效率差異性。
三是難模仿性。核心能力在企業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積累形成,深深地打上了企業的特殊組成、特殊經歷的烙印,其他企業難以模仿,至少在短期內難以模仿。
四是組織化。核心能力不是組織擁有的某個單一要素、資源或者技術,而是多種能力相互整合而形成的組織化的系統能力。任何一項要素要成為企業核心能力的源泉,除了要具備前述三個特征之外,還必須融入企業,通過與其他要素的系統整合來發揮作用。
三、企業持續競爭優勢及其獲取方式
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的核心能力,是指企業擁有的獨特的、有價值的、不易被復制的并且組織化的資源帶來的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的產品、服務及聲譽。企業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獲取競爭優勢:
一是整合資源,構建戰略聯盟。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在特定時間擁有所有最恰當的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物質資源等。戰略聯盟就是幾家企業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建立的聯盟,互相交換資源以創造競爭優勢。
二是整合組織,建立扁平化的團隊。為了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必須改變傳統的金字塔等級式組織結構,構建扁平化團隊。團隊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組建和解散,提高企業的組織柔度。
三是整合文化,創造學習型組織文化。在新經濟時代,組織如果不進行變革就無法生存,而要實現變革,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改進。企業需要的強勢文化必然是一種學習型文化,要建立共同的愿景,鼓勵員工創新,促進組織成員有活躍的思維和主動學習的熱情。
四是整合制度,創新組織管理方式。知識已經成為未來企業最關鍵的戰略資源,因此對于知識型工作者的管理顯得更加重要。企業需要整合制度,實現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有效結合,使知識型員工的長期利益通過企業的持續發展而得到充分體現。
四、人力資源是形成企業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根本源泉
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中能為客戶創造獨特價值的一系列知識、技術、關系、流程等要素的組合。其中,知識主要包括客戶知識、技術知識、運營知識和管理知識;技術主要指員工所掌握的,能夠在組織中分享、傳播和增值的核心技術;關系指組織所建立和維系的各類社會關系所形成的一種資源,比如客戶熟悉程度、頂尖專家顧問、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等;流程指組織內部運作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客戶細分、模塊用戶化等。上述四個方面的要素,任何一個都無法單獨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必須通過相互整合共同支撐企業的競爭優勢。
在上述四個方面的要素中,知識與技術更多地儲藏于員工個體之中,而關系和流程更多地存在于組織系統之中,組織系統強調人力資源的系統開發與管理。因此,人力資源是形成企業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根本源泉,人力資源同時符合價值有效性、稀缺性與獨特性、難模仿性和組織化這四個核心能力要素的特征。
1.人力資源的價值有效性
人力資源對現代企業的價值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人力資源是企業價值創造的主導要素。企業人力資源中的核心資源主要指企業家和企業中的知識型員工。當前企業價值創造的主導要素已經從傳統的體力勞動逐步轉向知識的創造、傳播、分享、應用與增值。企業家和知識型員工作為企業中知識管理的主要載體,日益成為現代企業價值創造的主導要素,從而使人力資源逐步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要素。
第二,人力資源能夠為企業持續地贏得客戶、贏得市場。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理念基礎,即企業使命、愿景和核心價值觀,二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客觀基礎,即企業的市場與客戶。企業經營的本質是經營客戶和經營人才,而經營客戶最終還是經營人才。人力資源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主導要素,其價值創造的作用主要通過以下機制來實現(圖1—2):

圖1—2 企業的經營價值鏈——人力資源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
第三,人力資源價值有效性的其他表現。人力資源對企業具有價值有效性,不僅表現在為企業持續地贏得客戶、贏得市場,而且在企業的戰略與組織變革、質量管理、商機開拓、生產率提高、成本節約等諸多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人力資源的稀缺性與獨特性
首先,人力資源具有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由于資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導致資源的相對有限性。人力資源的稀缺性分為兩種:一種是顯性稀缺,即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市場上具有某一特征的人力資源供給數量絕對不足;另一種是隱性稀缺,即由于人力資源某種特性往往呈非均衡分布狀態而導致企業人力資源的結構性失衡。
其次,人力資源具有獨特性。人力資源的稀缺性是人力資源具有獨特性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人力資源對于某一組織的獨特性還具體表現為:人力資源無法從市場隨意獲取,不能購買和轉讓,難以模仿和復制,難以替代,必須為組織量身定做,接受實際工作經驗的培訓,與競爭對手具有差異性。
3.人力資源的難模仿性
人力資源的難以模仿性在于成員認同組織的獨特文化,其獨特的價值觀、核心專長和技能與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相匹配、相融合,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一體化特征,使得競爭對手難以準確地加以識別,更難以進行簡單的模仿。比如,美國杜邦公司的競爭對手難以引進杜邦公司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體系,是因為杜邦公司從制造炸藥起家,安全意識早已通過企業的文化教育和制度體系深深銘刻在每位員工的心里。
4.人力資源的組織化特征
資源的組織化是指一種資源與整個組織系統相融合而成為整個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力資源在現代企業中已成為一種高度組織化的資源,因為它已經完全與整個企業的戰略、經營模式、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管理方式等方方面面相融合,不再是一種游離于組織系統之外的資源。
從上述不難看出,人力資源具備了價值有效性、稀缺性與獨特性、難模仿性、組織化這四個基本特征,因而已經成為重要的核心能力要素,支持著企業核心能力的構建。從大量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中也不難發現,發展好的企業,其核心人力資源均符合以上特征,與經營不善的企業相比,最明顯的差距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