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雪丸日本通俗史新作(全4冊)
- 櫻雪丸
- 1877字
- 2021-06-23 17:16:17
第三章 男兒節傳說
出處:第六卷 鯉魚旗
男兒節那天,可惡的有錢人骨川小夫又趁著得空的時候在那里當眾炫富,又是帶著大家參觀自家的庭院又是給大伙看自己的鯉魚旗,最后還洋洋得意地來了一句:“男兒節沒有鯉魚旗那簡直是太可憐了?!?/p>
結果真有一個可憐的窮孩子,家里因為過于貧困而買不起鯉魚旗,所以獨自一人抹著眼淚離去了。
小夫知道真相后當時就覺得很內疚,要把自家的鯉魚旗給剪了以示賠罪,但被哆啦A夢給攔了下來,表示自己有辦法讓鯉魚旗生鯉魚旗。
最后的結局是在22世紀的高科技幫助下,無所不能的哆啦A夢果然讓那個窮人家的孩子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面鯉魚旗。
于是這集的主題也就被確定了——男兒節。
日本的男兒節是每年的5月5日,同時那一天也是全日本范圍的兒童節,日語叫子供の日。
不過你或許不知道,這男兒節在很多年前,其實是女性過的節日,堪稱是日本的婦女節。
5月5日過節,這是從中國傳來的,因為這一天在中國也是個著名的日子——端午節。
大約在隋唐時候,便有中國人將端午節的一整套習俗,比如在門口插菖蒲驅蟲辟邪啊,或者是弄點糯米包個粽子啥的,千萬不要小看這些事兒,因為盡管乍看之下事情本身確實有些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卻是意義重大——在農耕時代的日本,每年的5月正好是播種的春耕時節,信奉萬物皆有靈的日本人無不把這吃粽子插菖蒲的活動視作祭拜田間神靈的一種形式,所以在吃插之余,他們還會打掃自己的農舍,希望以一種嶄新的,干干凈凈地姿態來迎接到訪的農田大明神,以便讓他保佑全家這一年能有個好收成。
由于無論是包粽子還是掃屋子,一般總是由農家的女主人來完成,所以時間一長,這端午節也就變成了一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節日,久而久之便從端午節演變成了婦女節。
當然,話是這么說沒錯,但其實在那天日本的女性們并不如三月三女兒節那樣有人偶之類的好處,只是單純地做家務,所以說是婦女勞動節恐怕更為妥當。
這種情況到了鐮倉時代開始發生了變化,倒不是說婦女翻身解放了,而是男人開始插足了。
鐮倉時代也稱鐮倉幕府時代,是日本第一個由武士所開創的時代,在武士們眼里,端午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其程度甚至能不亞于新年。
這主要是因為“菖蒲”。
在日語中,菖蒲的發音和尚武非常相近,對于以戎馬一生為生涯榮耀的武士而言,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口彩,故而從鐮倉時代開始,每年端午,幕府將軍和各地諸侯必然會舉行盛大的慶典,同時也要主辦一些諸如相撲比賽,跑馬比賽等能彰顯武勇的活動,以示尚武精神。
其中,跑馬比賽因為在觀賞性方面比較出眾,而且也比較貼近武士的日常生活(騎馬砍人),故而很受歡迎,甚至連天皇都對此發生了興趣,特地下詔,在端午節的那天,以皇家的名義舉辦跑馬比賽,地點選在了京都的賀茂別雷神社,此后這個慣例被保存了下來,并被稱之為茂雷競馬,到了戰國時代,因為戰亂迭起天下混沌,所以皇家也敗落了,天皇最窘的時候過年連一塊年糕都吃不上,自然哥們兒本人也就顧不得再在端午節玩賽馬了,于是這項盛大的娛樂活動只得落在了實力派諸侯的手里,比如織田信長,再比如豐臣秀吉,而在經這兩位之手后的茂雷競馬,其本身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從原先單純地比誰家的馬兒跑得快,發展到了不光比快,還比誰的馬長得更漂亮,同時也要比一比參賽者帶來的跑馬的數量是不是夠多,最好能組成一個更快,更漂亮并且更龐大的戰馬方陣。
所以在信長和秀吉執掌天下的時代,每年的端午,都是武士們的節日——從原先的婦女勞動節,莫名其妙地就演化成了男人的炫富狂歡節。
這簡直就跟今天的F1賽事那樣讓人熱血沸騰。
而端午節和男孩子扯上關系,那則是江戶時代的事兒了。
話說德川家康消滅了豐臣家,統一了日本之后,扶桑大地終于是迎來了久違的和平,不過這日子雖說是太平了,可天下畢竟還是武士的天下,這尚武精神可不能忘,非但不能忘,還要代代傳承,把尚武教育當成基本國策來搞,于是這5月5日的尚武節,便成了一年一度武士們用來教育孩子不忘根本的好時節了。
在那一天,家中有男孩的武士家,都會準備一套少兒專用的鎧甲裝束,以祈禱孩子以后能武運長久,同時也會在院子里升起印有武門家紋的旗幟和隨風飄揚的風向袋。
不過,由于上述的這些東西都是武士專用,所以一般老百姓的孩子,都是沒資格過這個節日的。
到了江戶時代的后半期,有人覺得單單掛風向袋看起來不美觀,于是便將其外觀改制成了鯉魚的模樣,因為鯉魚素來有跳龍門的典故,掛著鯉魚風向袋,有出人頭地的意思,這便是現在家喻戶曉的鯉魚旗的原型。
明治維新之后,因為提倡四民平等,不再嚴格地區分士農工商,所以鯉魚旗也開始走進了普通人家,只要你買得起,只要你家有院子能插旗桿,那么你的孩子就能過上一個傳統的男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