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雪丸日本通俗史新作(全4冊)
- 櫻雪丸
- 3068字
- 2021-06-23 17:16:17
第二章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為什么那么長
出處:第五卷 大象與叔叔
這是非常感人的一集,曾經被評為年度經典從而在屏幕上反復播放。
話說大雄有個叔叔,從小熱愛動物,尤其喜歡大象,小時候只要得空就泡在動物園的大象館,就跟我小時候沒事兒經常去看熊貓一樣,只是野比叔叔生不逢時沒趕上好時候,恰巧碰到戰爭,天天美軍來空襲,于是哥們兒只能隨大流被疏開到了鄉下,但身在曹營心在漢,天天都想著那頭叫大夫(最新動畫版里叫花男,日語中花和鼻同音)的大象,等到戰爭一結束,他回到東京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拔腿跑去大象館找大夫,但非常遺憾的是,飼養員告訴他,大夫在戰爭的時候,被軍方給殺死了。
插一句,當時日本軍方確實有針對大型動物的抹殺行為,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天天空襲,萬一哪天把籠子給炸開了個口子,那獅子老虎跑出來傷人就麻煩了。
但哆啦A夢和大雄這對逆天組合顯然并不認同這種事情,他們決定拯救大夫,于是便坐上了時光機,來到了昭和二十年(1945)。
經過跟動物園以及軍隊方面一番斗智斗勇后,哆啦A夢先將大夫用縮小燈縮小,再用郵政火箭把他送去了故鄉印度,不僅再度篡改了歷史,也同時篡改了大雄叔叔的記憶——哥們兒在大雄家正說到傷心唏噓處,突然就峰回路轉又一村:“當年,我在印度探險迷了路,彈盡糧絕正以為自己不行了的時候,忽然就被一只大象背著走出了山林,仔細一看,居然是大夫…”
嘛,不管怎么說,結局很圓滿,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本篇仍是一如既往地沿襲了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反戰風格,尤其是當哆啦A夢談笑風生地對那位留著仁丹胡的日本軍官說“戰爭的話你就別擔心了,日本戰敗咧。”的時候,真心是蠻帥的,帥的都讓我有了一種哥們兒那1米29的腰圍被縮小至1米28的錯覺了。
和野比大助去農村插隊落戶一樣,動物園里頭殺大象也是源自有典可查的真實歷史,標準的說法叫做“戰時猛獸處分”。
話說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末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日本軍方里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明白,出來混是要還的,自己多年來只單方面侵略別人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該是挨打的時候了。
為了防患于未然,這一年,根據東日本司令部的指示,東京上野動物園出臺了《動物園非常處置綱要》,用以應對非常時期發生的非常事件。
所謂非常時期,其實指的就是美軍來空襲的時候。
在綱要中,動物園把動物按照危險度分為4類,并明確指出,在今后的日子,美國必然會空襲日本本土,為了避免動物園里的猛獸趁著籠子被炸壞的當兒逃出去傷人,所以必須要做好防范措施——在空襲頻發的時節,將上述4類猛獸依次處死,處死的方法通常是毒殺,若是空襲來得突然,也可直接就地當場射殺。
這個綱要雖然頒布,但當時日本還并未遭到美軍空襲,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過是一張白紙黑字外加紅印章的文件而已。
到了昭和十八年(1943),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美國飛機隔三差五地就會光顧日本領空,于是日本人也不得不真真切切地開始考慮,到底應該怎么處理那些動物園里頭的大家伙。
當年8月16日,新到任的東京都長官大達茂雄下令上野動物園,要他們在一個星期內將園里的“第一類猛獸”全部處死,一匹不留。
所謂第一類猛獸就是指危險度最高的那些動物,總共有14種27只。
大達長官在出任東京之前是新加坡的殖民軍政擔當,他深知南洋戰場的水深火熱,也非常明白日本本土淪陷只是時間問題,所以一上臺就防患于未然,拿大型動物開刀。
對此,動物園方面雖有不滿,但無奈軍令如山,也就只能接受了。
順便一說,27頭所謂的“猛獸”里,其實還包含了一只出生不到半年的幼豹,這怎么看怎么都屬人畜無害,但大達茂雄依然執法如山地下達了處死令。
8月17日,兩頭棕熊先被毒殺。
20日,一條蟒蛇,一條響尾蛇和一頭美洲野牛死于刀下。
為了避免槍聲引發市民恐慌,所以那些猛獸多是用毒藥毒殺或是高壓電電殺等方式,也有少數用刀捅死或是活活餓死。
9月23日,包括那頭半歲幼豹在內的27頭猛獸被全部處死完畢。
在這一連串的殺戮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三頭印度象之死。
順便一說,藤子·F·不二雄的《叔叔與大象》一篇,正是取材于此。
三頭印度象,兩母一公,兩頭母的分別叫多奇和花子,公的叫喬恩。
喬恩性格暴躁野蠻,屬動物園一霸,所以他是和兩頭棕熊一同列在第一批被殺名單里頭,只不過大象畢竟是大象,皮厚肉糙很難將其迅速弄死,所以園方決定將其餓殺。
從8月17日一直絕食到29日,喬恩被活活餓死在籠子里頭。
喬恩的死,雖說讓人感到傷心,但也無可奈何,因為這家伙真的是性格暴烈,屬真正意義上的猛獸,一旦逃出來,后果不堪設想,但剩下的多奇和花子卻非常聽話,性格也很溫順,所以他們的飼養員菅谷吉一郎懇求動物園領導,放兩頭大象一條生路。
當時的園長叫福田三郎,他也不愿意看著自己親手養大的動物就這么被弄死,于是便想出了一個辦法,說是把多奇和花子送到東京外的動物園里,也不光是大象,包括其他的動物,能送走的都送走,不能送的再想其他辦法。
然而,正值此多事之秋,誰家的日子都不比誰家舒坦,處死大型動物的命令不光東京有,其他地方也有,故而盡管福田園長先后給仙臺的仙臺市動物園以及名古屋的東山動物園寫信請求收留自家的動物,但均遭婉拒;倒是香川縣高松市的栗林動物園表示愿意接受那只幼小的豹子,而位于東三省偽滿洲國境內的新京動物園因為無空襲之憂,所以也來信說是可以接納大型的爬行類動物。
事情走到這一步應該說雖然不是百分百完美順利,可好歹也算是救了不少性命,所以上野動物園方面一邊千恩萬謝地開始安排那幾頭有了著落的動物,一面繼續幫多奇和花子找新的歸宿。
但很快問題就來了。
大達茂雄長官聞訊之后,親自來到上野動物園,表示自己圈點的那27頭猛獸必須就地處死,決不允許運出去。
理由是一來戰事吃緊,交通線繁忙,運軍需都來不及還有空幫你運大象?二是萬一運輸途中遭到空襲有個意外動物逃出來怎么辦?
就這樣,最后的活路也斷了,園方只能向著那些曾被自己當做孩子般撫養的動物們痛下殺手。
9月11日,花子餓死。
9月23日凌晨2點42分,27頭動物里最后的殘存者母象多奇,停止了呼吸,在此之前,她已經整整30天沒有吃過任何東西了。
雖然表述只需要短短的兩句話,但這一個多月的日子,對于眾飼養員尤其是菅谷吉一郎而言,卻是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噩夢。
和《哆啦A夢》中描述的一樣,原本軍方想將花子和多奇毒死,還主動下發了帶毒的飼料,可當菅谷吉一郎一百個不情愿地將飼料丟入籠中后,卻被兩頭大象成功識破,連碰都沒碰。
之后,又決定用注射毒液的方式殺死她們,但仍然以失敗而告終,最后不得已,下達了餓殺令。
在一個多月里,用盡無數辦法,只為殺死和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伙伴,這一份難受或許只有當事人才會明白。
而這一切都被福田三郎記載進了自己的日記,并于戰后發表,昭和三十二年(1957),著名導演山本嘉次郎以此為藍本,拍攝了電影《象》,風靡一時。
再說繼上野動物園之后,日本其余各地的各處動物園也都紛紛開始處死園內猛獸,在之前提過的名古屋東山公園里,盡管園長北王英一拼死抗命,但終究是抵不過軍隊的真槍實彈,僅昭和十八年(1943)十月,園內就有52頭獅子死于槍下。
此外,大阪的天王寺動物園處死了10種25只動物,京都動物園處死猛獸13頭,等等。
總之,日本的大型猛獸基本全滅,戰后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當時日本境內動物園里頭,大象只剩下3頭(兩頭位于東山動物園,是北王英一園長的戰果);長頸鹿只剩4頭;黑猩猩只有1只(仍是東山動物園的),沒有等等。
其實,在戰爭降臨之時將動物園里的猛獸處死的情況相當普遍,可以說是各國都有,日本絕非個例,但只要一想到因為人類的欲望而讓那些無辜的動物遭到牽連以至喪命,心中仍會油然而生一種說不出的惡心。
只能祈禱戰爭不再,和平永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