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我們是誰手中的牽線木偶?

奧古斯丁

055-01

奧古斯丁(354—430)迫切地想知道世界的真相。作為一個基督徒,他相信上帝,但是信仰又給他帶來了許多難以回答的問題。上帝想讓他做什么?他應該如何生活?他應該相信什么?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思考這些問題,并作為寫作的主題。這些問題太重要了,對于那些相信死后可能被投入地獄、永劫不復的人來說,似乎任何人生哲學上的錯誤都可能帶來可怕的后果。在奧古斯丁看來,如果他弄錯了,死后可能永遠都要在地獄中煎熬,遭受硫黃燒灼。他反復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上帝允許邪惡存在?他給出的答案到現在仍然為許多信徒所接受。

中世紀時,即約5世紀到15世紀,哲學和宗教緊密相連。中世紀的哲學家受教于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理念,并對這些理念進行改造,應用到自己的宗教中。這些人中許多是基督徒,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哲學家是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如邁蒙尼德(Maimonides)和阿維森納(Avicenna)。奧古斯丁是其中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后來受封為圣徒。

奧古斯丁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Tagaste),當時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現在屬于阿爾及利亞。他的真實姓名是奧勒留·奧古斯提奴斯(Aurelius Augustinus),但是現在幾乎總是被稱為圣奧古斯丁(St Augustine)或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希波即他后來居住的城市。

奧古斯丁的母親是基督徒,但父親信仰當地的宗教。他在青年時代生活十分放蕩,很早就進入成年人的世界,還和一個情人生了一個孩子,但在30多歲時皈依基督教,最終成為希波的主教。關于他有一個頗為有名的故事:他曾向上帝祈禱,讓他失去性欲,但“現在還不要”,因為他仍然非常享受世俗的快樂。后來他寫了許多書,包括《懺悔錄》(Confessions)、《上帝之城》(City of God)和其他近百本書,大量借用柏拉圖的哲學智慧,但是加入了基督教的詮釋角度。

大多數基督徒認為上帝有特殊的能力:至善、全知、全能。這是上帝定義的一部分,沒有這些能力,上帝就不是上帝。在許多其他宗教中也有類似的上帝,但是奧古斯丁只關心基督教的視角。

任何相信上帝存在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世界存在許多邪惡,因為邪惡實在難以否認。有些是自然的邪惡,比如地震和疾病,但另一些是道德的邪惡,即人類的罪惡,謀殺和酷刑是兩個極為明顯的例子。早在奧古斯丁開始寫作之前,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見第四章)就已經認識到這是一對矛盾。一個全能至善的上帝怎么能容忍邪惡存在呢?如果上帝不能阻止邪惡的發生,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全能,因為能力有限。但是,如果上帝是全能的,卻似乎不想去阻止邪惡發生,那他怎么可能是至善的呢?這實在無法理解。即使在今天,許多人仍然為此困擾。奧古斯丁關注的正是道德的邪惡。他意識到,一個至善的上帝知道邪惡會發生,卻不加以制止,這實在很難理解。有一種解釋是上帝以超越人類所能理解的神秘方式行事,但是奧古斯丁對這一說法不甚滿意,他想要知道真正的答案。

想象一下,一個兇手即將殺死受害者,他站在受害者面前,手持一把鋒利的刀,邪惡事件即將發生。然而,我們知道上帝有能力阻止謀殺的發生:只要對潛在兇手的大腦神經元進行一些細微的調整,或者每當有人用刀殺人時,上帝就讓刀子變軟而有彈性,這樣刀就會從受害者身上彈開,沒有人會受傷。全知的上帝一定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什么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而至善的他一定不希望邪惡發生。但是兇手仍然殺死了受害者,鋼刀不會變成橡膠,沒有強光或雷電阻止兇手,兇器沒有奇跡般從兇手手中掉落,兇手在下手前最后一刻也沒有改變主意。這是怎么回事呢?這便是經典的“邪惡問題”(Problem of Evil):如何解釋為什么上帝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一切都由上帝創造,那么邪惡一定也是上帝創造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上帝一定希望邪惡發生。

奧古斯丁年輕時有一套辦法可以避免接受上帝希望邪惡發生這一說法。他是一個摩尼教徒(Manichaean)。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一種源自波斯(Persia,即今天的伊朗)的宗教。摩尼教徒相信上帝不是全能的,相反,善惡之間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斗爭。因此,上帝和撒旦(Satan)不斷為爭奪控制權而相互對峙,雙方都能力非凡,卻都不足以擊敗對方。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邪惡有可能會占上風,但不會持續很久。善良會發動反擊,再次戰勝邪惡。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會發生可怕的事情。邪惡是來自黑暗的力量,而善良則是來自光明的力量。

摩尼教徒相信,一個人的善良來自靈魂,邪惡來自身體,身體帶有各種各樣的弱點和欲望,常常會把人引入歧途,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人們有時會被誘導做出錯事。“邪惡問題”對摩尼教徒來說不是問題,因為他們不相信上帝是全能的,不可能控制現實中的每一個方面。如果上帝不是全能的,那么他就不應該為邪惡的存在負責,也不應該因為沒能阻止邪惡而被責怪。在前面的例子中,摩尼教徒的解釋是:兇手的行為是由于他內心的黑暗力量引導他走向邪惡,一個人身上黑暗力量可能非常強大,以至于光明的力量無法將其擊敗。

后來奧古斯丁不再接受摩尼教對此的解釋,他不相信善惡之間的斗爭永無止境:為什么上帝沒有徹底打敗撒旦?善良不是比邪惡有著更強大的力量嗎?雖然基督徒承認邪惡的存在,但邪惡永遠不會像上帝那樣全能而強大。然而,如果像奧古斯丁后來相信的那樣,上帝是全能的,那么就仍然需要回答“邪惡問題”:為什么上帝允許邪惡存在?人世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邪惡?對于這種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奧古斯丁思考了很久很久,他提出的答案主要基于自由意志的概念:人類有選擇下一步行動的能力,這一說法通常被稱為自由意志辯護(Free Will Defence)。這就是神義論(theodicy)的范疇:解釋為什么至善的上帝會允許苦難發生,并為此提出辯護。

上帝給了我們自由意志。例如,你可以選擇是否閱讀接下來的一句話。這是你的選擇,如果沒有人強迫你繼續讀下去,那么你可以自由地停下。奧古斯丁認為擁有自由意志是好的,可以讓我們選擇做有道德的事。我們可以決定做一個好人,這對他來說意味著遵守上帝的指令,尤其是十誡(Ten Commandments),以及聽從耶穌的話去“愛你的鄰居”。但是擁有自由意志的一個后果是:我們也可以決定去做邪惡的事,我們可能會誤入歧途,去做壞事,比如撒謊、偷竊、傷害甚至殺人。當情緒壓倒理智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我們對物質和金錢產生強烈的欲望,屈服于肉體的欲望,疏離于上帝及其指令。奧古斯丁相信我們身上的理性應該控制激情,在這一點上他和柏拉圖一致。人類與動物不同,具有理性的力量,應該加以使用。如果上帝控制我們,讓我們總是選擇善良排斥邪惡,我們不會做出任何造成傷害的事,但是也就不會真正地獲得自由,不能根據理智作出判斷,決定下一步做什么。奧古斯丁認為,上帝可以把我們創造成那樣,但是上帝給了我們選擇的機會,這樣比不給我們選擇好得多,否則我們就會像木偶一樣,所有的行動都由上帝牽線控制,永遠表現良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不必去思考如何正確行事,因為沒有選擇,總是會自動做正確的事情。

所以全能的上帝可以阻止一切邪惡,但邪惡存在于世這一事實并不直接歸因于上帝。道德的邪惡是我們自由選擇的結果。奧古斯丁還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亞當和夏娃所作選擇的后果。像他那個時代的許多基督徒一樣,奧古斯丁也相信《圣經》第一卷《創世紀》(Genesis)中的描述,在伊甸園(Garden of Eden)中亞當和夏娃犯下可怕的錯誤,偷吃了智慧樹(Tree of Knowledge)上的果實,他們背叛了上帝,把原罪(Original Sin)帶到人世間。原罪影響的不僅僅是亞當和夏娃,人類的每一個個體都要為此付出代價。奧古斯丁相信原罪通過兩性生殖傳遞給下一代人,因此即使是初生的孩子,他們身上也會帶有這種原罪的痕跡,而原罪使我們更容易犯下道德上的錯誤。

當今的許多讀者很難接受我們應該為別人的行為負責并受到懲罰這樣的想法,因為這似乎不公平。但是,邪惡是我們自由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直接歸因于上帝,這一觀點仍然被許多信徒接受,這樣他們就可以相信存在一個全知、全能、至善的上帝。

波伊提烏(Boethius[1])是中世紀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他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是在自由意志這一點上,他卻非常困惑:如果上帝已經知道我們會如何選擇,我們怎么還可能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作出選擇呢?


[1]也譯為“波愛修斯”。——譯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轮台县| 辽阳市| 和静县| 无为县| 莱阳市| 郯城县| 济南市| 长海县| 柯坪县| 临澧县| 平湖市| 凌云县| 叙永县| 永登县| 上饶县| 水城县| 荃湾区| 安远县| 湟源县| 昌黎县| 海安县| 辽阳县| 白城市| 莱芜市| 温州市| 汉川市| 自贡市| 濮阳市| 娱乐| 凯里市| 嘉鱼县| 博湖县| 安龙县| 星子县| 出国| 交城县| 曲周县| 明溪县| 青海省|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