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貨幣的職能

貨幣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是貨幣的一般職能。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是從其他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與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價值尺度

為了敘述方便,在本書中都假定金是貨幣商品[9]

金的第一個職能,是為一切商品提供表現價值的材料,或者說,是把商品價值以等值的量表現出來,從而使商品在質上相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較。所以,金執行一般的價值尺度的職能,使得金這個特殊的等價商品成為貨幣。

商品并不是有了貨幣才可以流通。相反,由于所有商品作為價值都是人類勞動的物化,其本身就可以流通,因此所有的商品都能共用一個特殊的商品來計量自己的價值,而這個特殊的商品就成為它們共同的價值尺度或貨幣。貨幣是商品內在的價值尺度,即勞動時間的外部表現形式。

黃金

黃金因為數量少、難冶煉、價值高,同時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延展性和分割性,并符合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條件,即形式統一、質地均勻、堅固耐用、價值穩定、便于攜帶而成為最適于充當貨幣的商品。

金所表現的商品價值,就是商品的貨幣形式或價格,如要表現鐵的價值,只需用“1噸鐵=2盎司金”就可以了。這個等式不再需要和其他商品的價值等式排成行列,因為作為等價商品,金已經具有了貨幣的性質,它使得如今商品的一般相對價值形式又具有了商品最初的、個別的相對價值形式。另一方面,擴大的相對價值表現,就成為貨幣商品所特有的相對價值形式[10]

與商品的所有價值形式一樣,商品的價格或貨幣形式是不可捉摸的,它只是一種觀念或想象。既然商品在金上的價值表現是抽象的,那么,要表現商品的價值,只需用想象或觀念中的金即可。所有商品監護人都明白一點:當他以想象的形式來表現商品的價值時,他根本不需要把眼前的商品換成金,也就是說,他可以用金來估量數以萬計的商品,而不必用到絲毫實際的金。所以,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表現價值,而不是實現價值。雖然貨幣只是表現價值,但商品的價格卻完全取決于實實在在的貨幣材料。例如,一噸鐵的價值,即包含的人類勞動量,是通過想象把與生產一噸鐵的等量勞動用貨幣形式表現出來。也就是說,一噸鐵的價值,會根據充當價值尺度材料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價格表現。例如,金和銀同時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那么所有商品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價格表現,即金價格和銀價格。

只要是價格已確定的商品,都可以用這樣的形式來表現:a量商品A=x量金,b量商品B=y量金,c量商品C=z量金,在這里,abc代表不同的商品的量,A、B、C代表量不同的商品量,xyz代表不同的金量。這樣,商品的價值就可以用不同量的金來表示,也就是說,盡管商品種類繁多,但都可以用同一種物——金的不同的量來表示。

為了使不同金量所表示的不同商品的價互相比較、計量,在技術上就必須將某一固定的金量作為商品價值的計量單位。這個計量單位本身通過進一步等分而發展成為標準。在一切金屬的流通中,原有的重量標準的名稱,也就成了最初的貨幣標準或價格標準的名稱。

貨幣執行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職能:價值尺度和價格標準。把貨幣看成是人類勞動的社會化身,它是價值尺度——讓各種各樣的商品的價值變成價格,變成想象的金;把貨幣看成是約定的金屬的量,它是價格標準——計量金量。價值尺度的職能是為了計量不同商品的價值,而價格標準的職能是為了用一個金量去計量其他不同的金量。作為計量單位的金量越是穩定,價格標準就能越好地執行自己的職能。

貨幣職能

貨幣職能,即貨幣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各種職能是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逐步發展起來的。商品進入流通之前,先由貨幣表現和衡量其價值,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在流通過程中,貨幣作為交換的媒介,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它們是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與此同時,貨幣還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一般職能。

金的價值變動不會影響金執行價格標準的職能,也不會妨礙金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商品用金來估價有一個前提:在一定時間內生產一定量的金要耗費一定量的勞動量。這與一種商品的價值由任何其他商品的使用價值來表現的前提一樣。

當貨幣價值不變,商品價值升高時,或商品價值不變,貨幣價值降低時,商品的價格才會普遍升高;當貨幣價值不變,商品價值降低時,或商品價值不變,貨幣價值升高時,商品的價格才會普遍降低。但我們不能說,貨幣價值提高,商品價格就一定會降低,或貨幣價值降低,商品價格就一定升高,因為它只適用于價值不變的商品。比如說,某種商品的價值和貨幣價值按一定的比例同時升高或降低,商品的價格就不會改變。如果這些商品的價值比貨幣的價值增加得慢或快,那么商品的價格就會改變——降低或升高,變化的幅度由商品的價值變動和貨幣的價值變動之間的差額來決定。

價格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現商品的價值:如1盎司金能直接與1噸鐵交換,但我們絕不能反過來說,1噸鐵能與1盎司金交換。一種商品,除了有實在的形態(如鐵)外,還表現想象中的形態(如金),但它不能同時兩者兼具。要確定商品的價格,只須讓它同想象的金相等就可以了。對商品的所有者而言,商品必須被金替代才能起到一般等價物的作用。

價格形式體現了商品為取得貨幣而流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金之所以被當作觀念中的價值尺度,是因為它在交換過程中作為貨幣商品進行流通,所以,在觀念的價值尺度中,金作為一種堅硬的貨幣隱藏起來。

流通手段

商品的交換過程是一種社會的物質變換,也就是將它們的非使用價值轉換成使用價值,是用一種有用勞動的產品代替另一種有用勞動的產品。

商品交換過程包含著矛盾的對立統一關系[11]。商品的發展并沒有消除這些矛盾,而是為這些矛盾的運動提供了解決的方法。商品交換過程是在兩個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形態變化中實現的,即從商品轉化為貨幣,又從貨幣轉化為商品。商品的這兩個形態變化就是商品所有者的兩種行為,前者是賣,后者是買,這兩種行為的統一就是:為買而賣,因此,商品的交換過程是在W—G—W(商品—貨幣—商品)的形式變換中完成的。從這種運動形式的物質內容來說,就是商品換商品,即社會勞動的物質變換。一旦這種物質變換的結果達到,其過程本身也就結束。

W—G,從商品到貨幣,這是商品的第一形態變化。商品只有通過貨幣,才能取得一般的社會公認的等價形式。為了把別人口袋中的貨幣吸引過來,商品必須對貨幣所有者具有使用價值,也就是說,用在商品上的勞動應是社會有用勞動的耗費,是社會分工的一部分。但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社會分工是生產者自發形成的,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無法決定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也就是不能保證商品都能變成貨幣。

對一個商品所有者而言,金代替了他擁有的商品;對另一個商品所有者而言,商品代替了他擁有的金。我們可以明顯發現商品和金交換了,但商品只是同自己的一般價值形態交換,金只是與它的使用價值的特殊形態交換。它們之間的交換從商品所有者的角度來看,是賣;從貨幣所有者的角度來看,是買。我們可以說,買就是賣,W—G同時也是G—W。

G-W,從貨幣到商品,這是商品的第二形態變化,也可稱之為最終的形態變化。這個形態變化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因為,貨幣是社會公認的一般等價物,是絕對可以出讓的商品。

貨幣流通

商品交換過程是在兩個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形態變化中實現的,即從商品轉化為貨幣,又從貨幣轉化為商品。在此過程中,商品所有者必須先將自己的商品賣出,交換成貨幣,再用貨幣購買自己所需的商品。此時,貨幣執行著流通手段這一基本職能。

如果考察商品的總形態變化,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總形態變化是由兩個相互對立、互為補充的運動組成:W-G,即賣;G-W,即買。商品的這兩個對立的轉化,是通過商品所有者的賣和買這兩個相反的運動階段來完成的。而這一運動階段形成了一個循環過程:首先是商品形式,然后是商品形式的拋棄即商品轉化為貨幣,最后是商品形式的復歸即貨幣轉化為商品。每個商品的形態變化所形成的循環,同其他商品的循環彼此交錯在一起,整個過程就表現為商品流通。

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實質上,商品流通和直接的產品交換都存在很大區別。直接的產品交換,是產品之間互相交換,賣和買處在同一過程。在商品流通中,商品所有者之間并不是以物易物,他們必須先將自己的商品賣出,獲得貨幣,然后再用貨幣購買自己所需的商品。在這里,流通過程是持續的,它不會在使用價值換位和轉手后就結束,貨幣也不會在一種商品的形態變化系列中退出后就消失,它將不斷地停留在商品空出來的流通位置上。在這里,貨幣作為商品流通的中介,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職能。

貨幣流通表現商品流通的過程,貨幣流通的速度也就表現了商品形式變換的速度。

貯藏手段

兩種相對立的商品形態不斷循環,或是賣與買的不停轉換,它的外在表現就是貨幣的不停流通。但商品的形態變化系列一旦中斷,比如說商品賣出之后,沒有接著買,貨幣就會停止流動,于是貨幣就會硬化為貯藏貨幣,商品出售者也就成為貨幣貯藏者。

隨著商品流通的發展,人們保留商品第一形態變化的產物,也就是保留貨幣的欲望也隨之發展起來,保留貨幣的必要性也相應增強。這時,有人出售商品不是為了購買商品,而是為了取得貨幣,因為用貨幣可以購買任何商品。貨幣成為財富的社會表現,不管什么人,擁有的貨幣越多,權力就越大。

商品作為使用價值,能滿足人們的某種特殊需要,是構成物質財富的特殊要素,而商品的價值則衡量著商品占有者的社會財富。對商品占有者而言,價值同價值形式是分不開的,貨幣的增多就是價值的增多。從商品占有者的本性看,貯藏貨幣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質的方面,作為物質財富的一般代表,貨幣能直接轉化成任何商品,因此是無限的。在量的方面,每一個現實的貨幣額又是有限的,只是一種作用有限的購買手段。貨幣這種內在的量的有限性和質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迫使貨幣貯藏者不斷地積累貨幣,貯藏貨幣。

隨著資產階級社會財富的增長,富人為了顯露財富,除直接貯藏金銀外,還使貨幣的貯藏出現了另一種形式,即收藏金銀制成的飾品。

在金屬流通的經濟中,貨幣貯藏執行著種種不同的職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調節貨幣流通量的職能。這一職能是在金銀鑄幣的流通條件中產生的。由于商品流通在范圍、價格和速度方面的經常變動,流通中的貨幣量也不斷增減,因此,實際流通的貨幣量必須要有伸縮性。為實現這個目的,一個國家現有的金銀量必須大于執行鑄幣職能的金銀量,而這個條件只有通過貨幣的貯藏形式才能實現。貨幣貯藏猶如蓄水池,少則蓄,滿則溢,流通中的貨幣永遠不會溢出它流通的渠道。

支付手段

在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中,同一價值量總是相對地存在著,一邊是商品,另一邊是貨幣,商品所有者只是作為現存的互相等價的物的代表進行接觸。隨著商品流通的發展,商品的流通同商品價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生產不同的商品所需要的時間各不相同,甚至一些商品的生產還與季節有關。此外,商品產地和市場的距離也有遠有近,有的就在市場所在地生產,有的則需要經過長途運輸才能送到市場。因此,那些生產時間短、生產季節早、就近銷售的商品所有者,總會比那些生產時間長、生產季節晚、遠地銷售的商品所有者先進入市場。這樣,前者在后者成為買者之前,就已經作為賣者出現了。當同樣一些交易總是在同一些人中間反復進行時,商品的銷售條件就會按照商品的生產條件來進行調節。于是,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某些商品賣出時不能要求買者立即支付貨幣,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后,賣者才能收取貨幣。一個商品所有者出售他現有的商品,而另一個商品所有者卻只是以貨幣的代表身份來購買商品,在這種交換關系中,前者成為債權人,后者成為債務人。由于商品的形態或商品的價值形式在這里發生了變化,貨幣就取得了另外一種職能——支付手段。

市場

貨幣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一切商品只有通過與貨幣相交換,才能證明它們是社會勞動產品,是價值物。所以,貨幣體現社會勞動,反映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圖中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紛紛涌向市場,用貨幣購買各自所需要的商品。在此過程中,貨幣既執行著它的基本職能——流通手段,又執行著它的一般職能——支付手段。

債權人或債務人的身份產生于簡單的商品流通中。這種形式的改變,在賣者和買者身上打上了債權人或債務人的新烙印。最初,這也是暫時的和由同一些流通當事人交替扮演的角色,這與賣者和買者的角色一樣。而這兩種角色還可以不依賴商品流通而出現。

讓我們回到商品流通上來。等價的商品和貨幣不再同時出現在賣的過程的兩極上。貨幣一方面在決定所賣商品的價格上執行著價值尺度的職能,一方面執行著觀念中的購買手段的職能。雖然貨幣只是存在于買者支付貨幣的承諾中,但它實現了商品的交換。只有當支付日期到來時,支付手段才真正進入流通,也就是說,從買者手中轉到賣者手中。流通手段轉化為貯藏貨幣,是因為流通過程在第一階段出現中斷,或商品以轉化形態退出了流通。

在商品退出流通之后,貨幣才以支付手段的職能進入流通領域。貨幣不再是流通過程的媒介,它是作為交換價值的無條件存在,或作為一般商品,單獨結束這一過程。賣者把商品變為貨幣,是為了通過貯藏貨幣來滿足某種需要,貨幣貯藏者把商品變為貨幣,是為了以貨幣形式保存商品,欠債的買者把商品變為貨幣,則是為了支付欠款。如果欠債的人不支付,他的財產就會被強制拍賣。由于流通過程本身的關系產生的社會必要性,商品的價值形態即貨幣就成了賣的目的本身。

買者在把商品變為貨幣之前,就已經把貨幣轉化成了商品,或者說,他是先完成商品的第二形態變化,再完成商品的第一形態變化。賣者的商品在轉化成貨幣之前,已經轉化為使用價值,它的第一形態變化只是以后才完成的。

在流通過程的每個特定時期,到期的債務代表著產生這些債務的商品價格總額。支付這一價格總額所需的貨幣量,取決于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它由這樣兩種情況決定:一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關系的鎖鏈,二是各種不同的支付期限的間隔。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其中包含著直接的矛盾:在各種支付互相抵消時,只需要在觀念上執行計算貨幣或價值尺度的貨幣。在必須進行實際支付時,貨幣就不再充當流通手段和物質變換的媒介形式,而是充當社會勞動的化身,是絕對的商品。這種矛盾在發生貨幣危機時,會特別明顯地暴露出來。當危機爆發時,貨幣不再被平凡的商品所替代,商品的使用價值也迅速消失,而商品的價值也會在其本身的價值形式面前消失。在危機蔓延期間,商品和貨幣之間的對立會發展成絕對的矛盾,因此,貨幣的表現形式已變得不再重要。無論是用金支付,還是用銀行券這樣的信用貨幣來支持,都無法阻止貨幣荒[12]

貨幣充當支付手段的職能會引發一系列的后果:

一、產生信用貨幣。在商品流通中,當商品所有者作為賣者賒賣商品時所獲取的債權,會因為他成為買者時把債券轉讓給他人而使債券流通,于是,這種債券就成為信用貨幣,因此,信用貨幣是直接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同時,隨著信用事業的擴大,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也在擴大。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種存在形式,并以這些形式占據了大規模交易的領域。而金銀鑄幣則被擠到小額貿易的領域之內。

二、在商品生產達到一定水平和規模時,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就會超出商品流通領域。原本以實物交納的地租、賦稅等,現由貨幣替代,在這里,貨幣充當著支付手段的職能。

三、必須積累貨幣,以便如期償還債務。隨著資產階級社會的發展,貨幣貯藏作為獨立的致富形式的現象漸漸消失,而作為支付手段準備金形式的貨幣貯藏卻普遍起來。

世界貨幣

只要貨幣離開國內流通領域,就會失去在這一領域獲得的價格標準、鑄幣、輔幣和價值符號等地方形式,回歸到最初的貴金屬形式。在世界貿易中,商品必須極力體現自己的價值,以它獨立的價值形態(世界貨幣的形式)與商品相對立。只有在世界市場上,貨幣才能充分地作為這樣一種商品發揮作用,這種商品的自然形式也是人類抽象勞動的直接的社會形式。

在國內流通領域,只能有一種商品充當價值尺度,進而充當貨幣。在世界流通領域,金和銀同時充當價值尺度——充當雙重貨幣。

世界貨幣執行著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購買手段和一般財富的絕對社會化身的職能。世界貨幣最主要的職能,是平衡國際貿易差額。當各國間的貿易平衡突然遭到破壞時,金銀就會充當國際購買手段。在不是要購買或者支付,而是要將財富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但同時這種轉移又不容許以商品轉移的形式而只能用貨幣形式時,金銀還充當著財富的絕對的社會化身。

對任何國家而言,不管是為了國內流通還是世界市場的流通,都需要儲備一定量的準備金。貨幣作為國內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與它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共同產生了貨幣的貯藏職能。

金銀的流通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金銀從產地分散到世界各個市場,在不同程度上為不同國家的流通領域所吸收,從而進入國內流通渠道,補償了磨損的金銀鑄幣,或為制作奢侈品提供原材料,并且成為貯藏貨幣。這個過程的第一種運動,以實現在商品上的一國的勞動和實現在金銀出產國的勞動之間的直接交換為媒介。另一方面,金銀又在不同國家的流通領域之間往返,這種運動隨著匯率的不斷變化而產生。

世界貨幣

世界貨幣是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貨幣,它是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馬克思指出,在世界流通領域,金銀同時充當價值尺度,即雙重貨幣。當然,除此之外,它們還執行著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購買手段和一般財富的絕對社會化身的職能,但其最主要的職能是平衡國際貿易差額。

在生產發達的資產階級國家,大量的、集中在銀行準備庫內的貯藏貨幣的職能,都被限制在它執行各種特殊職能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以內。拋開某些特殊情況,如果銀行準備庫內的貨幣貯藏量大大超過平均水平,很明顯,這是商品流通停滯的信號,或是代表商品形態變化的流通已經中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丰城市| 灵武市| 阳信县| 绵阳市| 象州县| 富源县| 遵义县| 海晏县| 蓝山县| 贡嘎县| 大姚县| 宣武区| 托克托县| 通辽市| 庆阳市| 花莲县| 陕西省| 宜宾县| 德惠市| 江孜县| 南安市| 游戏| 江永县| 吴桥县| 墨竹工卡县| 鄂州市| 汪清县| 五原县| 黎川县| 义马市| 清水县| 收藏| 台安县| 城口县| 黄大仙区| 土默特左旗| 金乡县| 泰顺县| 丹江口市|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