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人物形象選析
- 李海維 龐敬合編著
- 8107字
- 2021-06-18 11:06:13
水月鏡花世外仙姝寂寞林——淺析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及命運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身魂,榮府幺女賈敏與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傾城傾國,兼有曠世詩才,是世界文學作品中最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5歲上學,6歲母親早亡,10歲師從賈雨村啟蒙。
外祖母賈史氏疼愛幺女賈敏,愛屋及烏疼愛黛玉,10歲接到身邊撫養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林黛玉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一代近親,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孤高傲世的性格。12歲時,賈元春省親后,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里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春年少,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發展成愛情。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為寶黛愛情注入了帶有奇幻元素的羅曼蒂克色彩,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思想上的忠叛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無奈在封建禮教壓迫下,林黛玉受盡“風刀霜劍嚴相逼”之苦,最后于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黛玉葬花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塑造的林黛玉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她聰明伶俐,才華橫溢,一直受到人們的憐愛;她與寶玉的愛情悲劇也令無數人唏噓不已。其實,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寶黛愛情也曾有過一片光明。
當林黛玉跨進榮國府的大門,立刻就被封建家庭里面的“脈脈溫情”
包裹住了:賈母把她“摟入懷中,心肝兒肉的叫著大哭起來”;王夫人吩咐人拿出緞子來為她裁衣裳;鳳姐也攜著她的手說:“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也只管告訴我?!辈⑶矣至⒓唇腥粟s緊去為她收拾住房……這個遠道而來的外孫女兒,不僅一登門檻就受到這樣盛情的接待,而且此后“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個孫女兒倒且靠后了”。林黛玉受如此關愛與重視,令善于見風使舵、窺察賈母神色的鳳姐多次打趣她:“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本瓦B下人興兒輩等都認定:“他(寶玉) 已有了,只未定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一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span style="font-size: 1em;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讀到此處,我們可能會想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可最終賈府并沒有選擇林黛玉作兒媳,林黛玉的愛情成了一個悲劇。這愛情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寶黛的前身故事注定了林黛玉命運結局的悲劇性在小說的第一回,作者便介紹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前身故事。說是林黛玉的前身原本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而賈寶玉則是赤暇宮神瑛侍者,是上天中專管花草的一位園丁。絳珠仙草因得到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便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海水為湯”。后來,絳珠仙女得知神瑛侍者已經下凡到了人世間之后,為了報答其灌溉之恩,便也投胎到了下界,欲以終生的淚水來償還給他。
寶黛這個前生故事告訴我們,林黛玉之所以跟隨賈寶玉下凡到人間,并不是為了嫁給賈寶玉,而是要用終生的眼淚來報答其在上天對自己的灌溉之恩,如此而已。所以,這就注定了寶黛愛情的悲劇性和林黛玉命運結局的悲劇性。
二、父母雙雙早亡促成了林黛玉命運結局的悲劇性
林黛玉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在中國封建制度里,沿襲了數千年之久的封建禮教規定任何青年男女的婚姻都必須由父母來決定,兒女們是無權自行選擇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當然也不能例外。遺憾的是雖然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十分真誠和執著,雖然賈寶玉和林黛玉都得到了賈母的特別寵愛,但是,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和母親賈敏卻過早地病逝了。父母的過早去世,顯然就沒有人為林黛玉的婚姻大事做主。另外,林黛玉自小就患有一種怪病,在她開始識事的那一天起就不停不斷地吃著藥。一次,有個癩頭和尚來到她們家說,林黛玉此病如果要治好,必須遠離外家人,一輩子也不能和外家的人見面,否則,此病就不可能醫治得好。所以,如果林黛玉的父母沒有早死,她就不會離家被外祖母接到外家里來撫養。這樣,她和賈寶玉也許就不會產生愛戀關系,而她的病也就必將得到根治,那么,她的命運結局也就不會如此悲慘了??梢?,父母的早死,是造成林黛玉悲劇命運結局的客觀因素之一。
三、家族利益的原因
林黛玉在厭惡立身揚名、崇尚適性逍遙、率直自潔等方面,與賈寶玉志同道合,而這一點又是他們愛情的獨特深摯的基礎??芍^愛情之單純。
但作為大家族的家長來說,他們不能只顧純愛情,還要顧及到家族的利益。這里有一對不容忽視的老姐妹:王夫人和薛姨媽。掃除一切障礙,促成金玉良緣,這是她倆為了各自家族利益所作出的選擇。
王夫人表面上是“吃齋念佛”之人,事實上如何不是心機頗重?她執掌了榮國府的內務要事,又把自家的內侄女許配給長房之侄賈璉,這樣名義上將府內事務交付賈赦兒媳管理,事實上卻由她暗暗操持著這份權力。
但賈璉畢竟不是自家人,這恐怕并非長久之計。如果能湊成寶玉與自己姨侄女寶釵的婚事,再將賈府內務交付寶釵,豈不更為穩妥?在這種利益心的驅使下,林黛玉就成了王夫人最大的仇人。
小說雖然沒有直接展示王夫人與林黛玉的沖突,但從王夫人對林黛玉的副本形象——晴雯的極端憎惡上完全可以想見她對林黛玉的態度。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聽了王善寶家的讒言,猛然觸動往事,把晴雯的形象描繪成“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還說:“我一生最嫌這樣的人,況且又出來這個事。好好的寶玉,倘或叫這蹄子勾壞了,那還了得?!痹诔瓩z大觀園時,她第一個抄檢的就是怡紅院,當然所針對的還是晴雯。最終晴雯因抑郁成疾,離開了賈府,屈死了。這樣一個“木頭似的”女人,一旦涉及掃除金玉良緣道路上的障礙,涉及家族利益問題,就變得心狠手辣。
薛家雖然“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但畢竟由于其父早逝,金銀滿箱而勢力單薄,因此補勢之不足乃薛氏家族的當務之急。薛寶釵宮中侍選不成,退而求之,便是通過金玉良緣與賈氏家族聯姻,這也是薛姨媽倚勢賈府保障家族利益的最佳途徑。
五十七回中,“慧紫鵑情辭試莽玉”,激起軒然大波,寶黛愛情由此已經全然公開。王薛二位對此不敢輕視,于是便有了“慈姨媽愛語慰癡顰”。
薛姨媽曾說道:“你見我疼你姐姐,你傷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心里很疼你,只是外頭不好帶出來的……不說你無依無靠,為人作人配人疼,只說我們看老太太疼你了,我們也洑上水去了?!痹谶@種撫慰下,林黛玉還認了薛姨媽為娘。薛姨媽又把核心話題拋出,“我想著,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他又生得那樣,若要外頭說出去,斷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他,豈不四角俱全?”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林黛玉竟那樣天真,被薛姨媽哄騙得暈頭轉向。在此,對于一個敏感的讀者來說,應該聞到些許林黛玉愛情死亡的氣息了。
這姐妹倆為了共同的利益,各自家族的利益,費盡心機,用“慢性毒藥”毒害“木石前盟”女主角林黛玉的愛情。
賈元春是賈家強有力的政治后臺,也是唯一的一個向家長提出奉勸和忠告的女子。她在賈府家族事務上表現得非常理智清醒。她贊賞林黛玉其人其才,一如她鐘愛寶玉;但她以宮中給出的賜物所肯定的卻不是木石前盟,而是金玉良緣。她對才情的贊賞并不落到世俗的肯定上,只有賈薛兩家聯姻,才能在勢力和金錢上得到互缺互補。
由此可見,在這樣的家族中,當事人的婚姻愿望只有在與家族利益全然一致并且同時也成為家族統治者的擇配意向時,才有可能如愿以償。薛寶釵遵循這樣的規則,因此獲得了她想擁有的婚姻,盡管這婚姻所實現的與其說是她個人情感不如說是其家族利益。然而,在這樣的規則面前,林黛玉恰好是個犯規者。她所指望的婚姻除了自己的愛情愿望什么都不考慮,這就注定了她那愛的正當愿望和權利與家庭聯姻的世俗利益和權益之間的沖突及其悲劇性結局。
四、黛玉性格的原因
小說第二十九回中,賈母與清虛觀的張道士談論寶玉的親事時,賈母曾說:“你如今打聽著,不管她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難得好的?!钡诎耸幕?,賈母與賈政提到寶玉親事時又說:“也別論遠近親戚,什么窮啊富的,只要深知那姑娘的脾性兒好,模樣兒周正的就好?!逼渲?,“性格兒”和“脾性兒”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指“溫柔和平”,“上上下下沒有不喜歡的”,也即齊家能力。
參照“模樣性格兒好”的條件,黛玉的缺陷顯然是在“性格”。林黛玉出身在一個富貴和書香之族的封建家庭,官居巡鹽御史的父親,因為無子,便把這個聰明清秀的女兒當作兒子一樣撫養,在如此富裕的環境中生長,林黛玉很自然地形成了她性格中的嬌貴、柔弱、任性、自尊自重的貴族小姐性格。但同時,她的生活環境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父母的早逝,使她來到賈府,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她內心深處結成了巨大的隱痛。在這種依人而活的環境中,林黛玉唯恐有人對她懷著歧視和輕蔑,所以她更加多疑地注視著周圍,越發地心高氣傲,就像一只小刺猬,讓人難以親近。她的性格主要表現在:
1.多愁善感、敏感多疑
林黛玉有個外號叫“病西施”,她體弱多病,多愁善感,經常都是哭哭啼啼的。她的母親病死后,外祖母可憐她小小年紀便死了母親,派人專程到江南把她接到京城的賈府里來撫養。雖然外祖母十分寵愛她,賈府的其他人待她也極好,但她卻總有寄人籬下之感,覺得“縱然此地風光好,還有思鄉一片心”??吹窖氣O在其母親面前撒嬌,她會聯想到自己沒有母愛,因而便會傷感流淚。有時候,看到春花落地,或者聽到秋風悲鳴,她也往往會感時傷懷。特別是自己與表哥賈寶玉深深相愛,卻沒有父母做主,就只好終日以淚洗面罷了。她本來身體就不好,這種多愁善感的性格只能日益加重其病癥,這對她的健康長壽是很不利的。
在《紅樓夢》中,最典型表現出黛玉敏感多疑的是關門事件。二十六回中,她去敲怡紅院的門時,恰巧晴雯和碧痕兩人拌嘴,聽到有人喊門,晴雯便沒好氣地回道:“都睡下了,明兒再來吧!”黛玉說是她,偏晴雯沒聽出來,便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之后,黛玉又聽到里面一陣笑語之聲,又氣憤又傷心。便又聯想到自己是不是早上說了寶玉,寶玉有意不理自己;又想到自己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慘狀,越發傷感起來。
黛玉的這種敏感多疑,既讓別人痛苦,同時也深深傷害了自己。也正因為她的敏感多疑,使每一個和她交往的人都小心翼翼,如臨大敵。久而久之,讓自己孤立起來,也在別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2.孤高自傲
林黛玉雖然只讀了一年書,但她出身于書香門第,且又天生聰明勤奮,因此她十分有才華。在賈府眾多的女子之中,她和薛寶釵的詩才并列第一。她曾經幫助賈寶玉寫過詩,她還被香菱拜為師,指導香菱寫詩。因為才高,她也挺自負。開始,她見人們夸贊薛寶釵,就很不服氣。雖然寄居在賈府,但她對賈府的一些人從不買他們的賬。王熙鳳是王夫人的親侄女,在賈府里可是個說一不二的人物,但她從來沒有去依附過王熙鳳。一次,薛姨媽叫周瑞家的給姑娘們送宮花。當她最后才把兩枝宮花送給林黛玉時,林黛玉問她,是單單送給我還是別的姑娘亦有份?周瑞家的告訴林黛玉說,其他姑娘都有。這時,你看林黛玉怎樣回答?她說:我說嘛!別人不選剩下的,那我就不會有份。說得周瑞家的都無話可說。六十四回中,寶玉將北靜王所贈的香串珍重地取出來,轉贈黛玉。黛玉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遂擲而不取。若細究香串來歷,我們即知是御賜之物。她的這種孤傲、尖刻,在無意間蔑視權貴甚至皇權。不過,她不在乎,有什么說什么。史湘云也曾被她惱過。史湘云的舌頭有點大,說話愛咬舌,常常把“二哥哥”喊成“愛哥哥”,黛玉便嘲笑她說:“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上來,只是‘愛哥哥’‘愛哥哥’的?!闭f話咬舌頭,是史湘云的生理缺陷,這是比較忌諱的,可黛玉偏揭“傷疤”,果然,史湘云也生氣了:“她再不放過人一點,專會挑人,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見一個打趣一個。”(見《紅樓夢》第二十回)雖然黛玉的尖刻“只傷面子不傷身”。但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p>
她從來沒有想過像寶釵那樣收買人心,只會憑著耿直和真純的心態,看不慣什么說什么,她偏不向人情屈服,受人情左右,更將“人情”的隱私之處揭露無疑。因黛玉的這種性格表現,大家感覺“林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傲置妹媚莻€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王夫人)。“林姑娘嘴里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小紅)?!罢媸沁@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厲害呢”(李嬤嬤)。慢慢地黛玉在賈府陷入孤立。
3.小氣刻薄
林黛玉比較小氣,這在小說中有多處表現。她和賈寶玉相愛,有時賈寶玉因為情不自禁,便說了一些過頭的話,這本來也出自賈寶玉的內心,是他真心愛著她的一種表現,但她卻氣得哭了起來,說是賈寶玉故意惹惱她,看不起她,還說要去向賈政、賈母和王夫人等告狀去,弄得寶玉只好不住地向她賠不是,才勉強了結。她自己深深愛著賈寶玉,生怕別人來奪了自己的愛,所以一直對那些所謂的競爭對手們懷著戒心。薛寶釵一家投奔賈府以后,因為薛寶釵有金鎖,賈寶玉有通靈寶玉,而人們又流傳著“金玉良緣”之說,她更是時時留意薛寶釵的一言一行,并不時對寶釵給予諷刺挖苦。如果不是薛寶釵肚量大,有涵養,對她不予計較的話,兩人的矛盾早已激化了。此外,她甚至對史湘云也一直在提防著,因為史湘云有金麒麟,和寶釵一樣都與寶玉有“金玉良緣”的嫌疑。即使是對寶玉的奶媽李嬤嬤這樣上了年紀的老仆人,她也絲毫不給面子。一次,因薛寶釵有病,寶玉等人都去看望她,薛姨媽便留大家一起吃飯、喝酒。李嬤嬤則出于對寶玉的愛護,勸他不要喝酒。寶玉見李嬤嬤再三勸阻,也就不敢喝了。這時,林黛玉卻對賈寶玉說:“別掃大家的興,舅舅若叫你,只說姨媽留著呢。這個媽媽他吃了酒,又拿我們來醒脾了?!蓖瑫r,還悄悄對寶玉咕噥說:“別理那老貨,咱們只管樂咱們的?!崩顙邒咭娝@么說,便對她說:“林姐兒,你不要助著他了。你倒勸勸他,只怕他還聽些?!绷主煊駝t冷笑著說:“我為什么助著他?我也犯不著勸他。你這個媽媽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給他吃酒;如今在姨媽這里多吃一杯,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媽這里是外人,不當在這里的,也未可知。”一席話把李嬤嬤說得很是無奈,她只好又是氣又是笑地說:“真真這林姑娘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這算了什么呢?”
林黛玉的這種性格特點,顯然是不受王夫人的歡迎的。她只有賈寶玉這么一個寶貝兒子,本來就希望他能刻苦讀書,立志成才,將來能光宗耀祖,自己也有個依靠。而林黛玉這種性格和為人,她認為對寶玉的所謂成才是有害的。只是礙于賈母和丈夫賈政的面子,她才不好對林黛玉說三道四。但要給兒子找媳婦,作為賈寶玉的母親,她自然是不會挑選林黛玉這樣的人的。所以說,盡管寶黛愛情的最大阻礙者確實是王夫人,但是,真正導致寶黛愛情悲劇和林黛玉命運悲劇結局的主要還是林黛玉自身的性格特點,這是毫無疑義的。
4.叛逆精神
林黛玉反對封建禮教,蔑視功名利祿。在她的身上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寶黛的愛情是一種新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屬于未來的愛情。這種愛情最根本的特點,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礎之上的。賈寶玉不談仕途經濟。在大觀園里,不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從不說這些“混賬話”的,只有她一人而已,并因此而為寶玉所深愛且深敬,此乃是寶黛借以建立愛情關系的基點。他們的愛情表現得非常純真、深摯、堅貞。但這種不合時宜的叛逆愛情卻讓賈母異常反感:“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哪一點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也算不得是佳人了?!保ㄒ姟都t樓夢》第五十四回) 同時,這種追求自由的“木石前盟”的愛情也不被其他一些封建家長所認同。然而林黛玉骨子里的叛逆卻沒有變,她還是愛得那么深誠,那么執著,那么叛逆。為愛情幾死幾生,令封建家長反感。
作為家族最高掌權者的賈母,也意識到:與黛玉相比,寶釵則符合“性格好”的條件,于是賈母也把孫媳婦人選轉向寶釵,并屢屢夸贊寶釵:“我看寶丫頭性格兒溫厚和平,雖然年輕,比大人還強幾倍……都像寶丫頭那樣心胸兒脾氣兒,真是百里挑一的。”“要賭寬厚待人里頭,(黛玉) 卻不濟她寶姐姐有擔待,有盡讓了?!保ㄒ姟都t樓夢》第八十四回) 黛玉的種種性格表現及給別人留下的“后遺癥”,我們不難看出,賈府為計劃中的“繼業之人”寶玉求賢內助,當然不能選擇一個不合時宜、不能齊家的人物。
所以賈母強調“性格好”為擇親的一個重要標準,應該不是虛言。
林黛玉的獨特性格決定了她的愛情只能是一場悲劇。這一典型個性不為環境所允許,不為以賈母為代表的封建家長所接受,最終被她的情敵寶釵所擊敗。也正是這獨特性格使她不可能改變自己來迎合別人。在愛情遭到徹底毀滅時,她“焚稿”、“絕?!保陨嘌?,也絕不茍且于世。正如她在第二十七回《葬花吟》中所說的:“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p>
總之,造成林黛玉愛情悲劇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林黛玉自身的性格、賈薛家族利益是造成其悲劇的主要原因。而其中性格原因又可以說是根本原因。所以,有人說,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就是性格悲劇,主要在于林黛玉自身。
品讀與探討
1. 為什么說林黛玉是《紅樓夢》中最具光彩的女姓形象?
2. 林黛玉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為何說《葬花吟》就是林黛玉悲劇命運的寫照?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1],落絮輕沾撲繡簾。
簾中女兒惜春莫[2],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柳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香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3]。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4]?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5]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奴(我) 知是誰[6]?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注釋]
[1] 榭(xiè):建在高土臺或水面上(或臨水) 的建筑,是一種借助于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或景區休憩建筑。
[2] 簾中女兒惜春莫:“簾中”與上句為頂針續麻格?!澳?,“暮”的古字。
[3] 灑上花枝見血痕:此句與兩個傳說有關:①娥皇、女英在湘江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黛玉號“瀟湘妃子”即用此典。②蜀帝杜宇魂化杜鵑鳥,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鵑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鵑”。案:周汝昌言:
(花枝) 謂花即淚染,非“空枝”之義。
[4] 香丘:是根據佛教名詞“香山”新造的詞,意思是香氣繚繞的小山丘,比喻有一小方受佛教庇護,可以安居樂業的土地。不奢求香氣繚繞的蓬萊仙境。
[5] 一抔(póu):意思是一捧。典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凈土:佛教專用名詞,原意指完全被佛教度化的土地,凈土上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外道。與“一抔”聯用后成為雙關語,也指只有漢文化,不被佛教文化沾染的土地。
[6] 他年葬奴知是誰:這一句中在周匯本中出現了矛盾。在第廿七回的《葬花吟》中打出的是“奴”,而在第廿八回中寶玉感慨句寫出的是“我”,而周先生在注釋中特意說明用“奴”“我”字樣可體現小女隨口吟成,改成“儂”盡顯文人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