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經典誦讀本(中)
- 張乃美主編
- 693字
- 2021-06-18 11:02:39
第2課不積
注釋
①信:誠實。
②積:積蓄。
③弗:不。
譯文
可信的不華美,華美的不可信。真懂的不廣博,廣博的不真懂。達到上善之境不會為自己求多,為自己求多就沒有達到上善之境。圣人不積聚錢財之類的東西,他越是去幫助別人,越是為別人而奉獻自己,他越是“富有”(可以理解為“積德”);他越是施舍錢財給他人,他自己得到的越多(也理解為“積德”)。天道是利于萬物,而不讓其生長發育受到傷害;圣人的道,是樂于助人,不與人相爭。
日積月累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益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呂氏春秋·察今》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拓展閱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