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楊遠芳教化學作者名: 楊遠芳著 呂達 劉立峰主編本章字數: 2893字更新時間: 2021-06-18 11:09:19
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是使孩子們成長為自立、自強、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全人,一個能擔當造福社會、成就民族未來希望和享有幸福人生的人。作為一個教育者兼家長,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教育理想首先在兒子明遠身上實現了。
像許多家長一樣,小時候讓孩子上各種班,學習畫畫、彈琴、舞蹈等。明遠上小學前后也學過電子琴和圍棋,一年多的時間,觀察他不太喜歡,成效并不出眾。雖然我很喜歡彈琴,明遠爸喜歡畫畫,但我們知道了他的潛能不在于此,也就不能一心按照自己的私心來“塑造”孩子。但這些學習成就了他的自信心。小學音樂課上,他是班里少數認識五線譜的孩子,唱歌總受到表揚。和我辦公室的老師玩連五子,小家伙輸贏各半。小學、初中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棋類比賽,有一次還到少年宮參加區級的三項棋類比賽。
和許多家長不一樣,我們從小就讓明遠做家務。小學時是洗自己的襪子,中學時星期日早起給全家買早點,大學寒暑假洗碗的活全是他的,他洗衣服時總是問問我們有沒有要洗的。記得初中時,有一次讓他去買一個塑料水桶,他買回來一個帶蓋的,問他:蓋的顏色怎么不太一樣?他回答說:和老板劃價,結果他白饒了蓋。和許多家長不一樣,我們能正確對待孩子不理想的學習成績。初二時貪玩兒,成績下降,我和明遠爸各自忙,急躁之外沒有能幫助他(至今的遺憾)。
初三時發現明遠對知識理解得快,忘記得也快,老師說:平時課上表現得很好,可是考試成績總是低于他自己的水平。中考、高考成績都不理想,但我們已經能坦然面對了。和許多家長不一樣,我們首先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他的興趣在籃球等運動上,我們經常和他一起看NBA實況轉播。
明遠上了大專,擔任了學生會的體育部長,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組織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并在運動會上和羽毛球比賽中多次獲獎。大雨中去火車站,將返校的外地同學接回家中。義務獻血,積極申請入黨,專業成績優秀......
和許多學生不一樣,他大學畢業選擇了參軍。我問過很多學生,是否愿意參軍,他們都說太苦,不去。的確,選擇了參軍,就選擇了吃苦、失去“自由”,甚至更多。新兵訓練時,明遠來信中說:“訓練強度逐漸增大,但我基本都能承受。”
“伙食沒有多好,但我不挑。”“部隊允許家長來探望新兵,但我覺得你們沒有必要來。戰友們相處的都不錯。”“我最近沒有時間看書學習,現在寫信的時間都很少。由于時間條件不允許就先不給姥姥、大爺寫信了,代問他們好。”“今天新兵授銜了,我被任命為12班的副班長。”“新兵訓練三個月結束后,有體能考核,必考科目是3公里跑、單杠引體向上,這我還是有點擔心的。”
前不久,明遠結束了新兵訓練,5公里負重越野跑、引體向上都合格了,分配到海軍南海艦隊總司令部警衛勤務連。“你們不要來看我,你們來了,我就要請假,我的崗就要讓班里的戰友來替,他連站4個崗就太辛苦了。”
“獨生子女”遇上了大好年代,擺脫了貧困,一家人過上了小康生活,后輩人自然而然的享受著富裕的生活。當前“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已經越來越顯得重要了。疼愛孩子,是人的天性。但給他錦衣玉食,最好的受教育環境,不讓他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苦,就是愛嗎?幾天前,報上的一則新聞消息在我家激起了反響。“2009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入伍報名全面展開”。我兒子剛好完全符合條件。三年前的高考志愿中,我就建議他填報首批錄取的軍事院校國防生,他勉強同意了。但是,考試分數相差太遠,只上了本市的高職院校。
臨近畢業了,他已找到工作,每天早八晚五地去上班了。他看到征兵入伍的消息后,當天晚上就回學校參加咨詢會去了,堅定地想報名參軍。這態度的轉變是我沒想到的。接下來有親朋知道了孩子報名參軍的事,第一個問我是不是舍得,言外之意覺的我心夠狠的,我說:倒退30年我也差點當兵,那是一個我沒有實現的理想。其實,我和我丈夫的考慮是通過兩年的部隊生活,使孩子成長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即使沒有任何更好的發展機會,兩年的磨練也是難得的人生經歷,會為他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的軍人情節很重是因為我父親是軍人,我十歲以前是在部隊家屬院長大的,童年的經歷肯定影響了我的一生。一九七九年雖然考上了大學,但我至今仍然羨慕那些參過軍的兒時伙伴。在政府工作的我的一個領導對我說:“你的想法我不贊同。我是軍人出身, 我的父親也是部隊的老革命了, 我們都不同意自己家的孩子再當兵。……”我很固執地認為,他說的是個別現象。
面對“獨生子女”教育的問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為人父母的人,如何愛孩子?一個英國心理學女博士寫了一本非常好的如何為人父母的書,書的開頭她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教師,你會教育自家孩子嗎?
前不久與學校的三個老師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其中Z老師說,她的孩子高考沒上線,今年又復讀了,自己覺得特別沒面子。巧得很,我們四個人的孩子學習成績曾經都不是很好,但我們三個不同意Z老師的“沒面子”的說法。其實我也有過同樣的尷尬,在面對同行、學生和家長的時候,自己的孩子“不夠出色”,多少會有底氣不足的感覺,不愿主動提起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師的成就感大打折扣。
與大多數教師一樣,我們每天忙著關愛學生,下班后身心疲憊到顧不得自己孩子的學習,甚至經常缺乏與他交流的耐心,孩子有樸實、樂于助人、熱愛勞動等方面的優點,也很少表揚、贊賞,在子女的教育上,我們是有愧的。但是,多年后反思自己的教子經驗,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例如,重視兒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支持鼓勵他參加文體活動;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做家長的也能以平常心對待,不苛求、不急躁。作為家長,同時作為教師,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身為教師的我們是否夠專業。
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首先受益的是自己,其次是孩子,第三才是學生、學校等。其實對子女的教育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體現。是唯分數論,還是重視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今天在學校里的“高才生”,將來在社會上能否迎接各種困難的挑戰?新時期要做一個智慧型教師,首先要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智慧起來,專業起來。
一要多付出時間和精力。要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小時候可以帶他參加藝術、體育等學習班,目的是發現他的潛能所在,適性、適量、適時很重要,讓孩子愉快,而不是“牛不喝水強按頭”,以特長生加分為目的。另一目的是培養一兩種愛好,提高感受和欣賞美的能力,為成人后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是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也要以平常心對待,總有比成績更重要的品德修養、樂觀堅韌、進取向上等品質值得重視。不要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教材上,要興趣廣泛,要熱愛讀書,要以自己愛讀書、愛生活的身教,為孩子樹立榜樣。
三是教師的角色意識不要帶回家。教師要以生活中的充滿個性的人的形象成為家庭的一員,以親情、關愛和溫暖的父母形象,貼近孩子的心。不能將教師常見的威嚴、說教帶給孩子,以及不自覺地用集中了很多學生的優點做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勢必導致孩子缺乏自信,甚至產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