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遠芳教化學
- 楊遠芳著 呂達 劉立峰主編
- 3918字
- 2021-06-18 11:09:20
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平和中找尋做教師的幸福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一個成年人做了有利于孩子發展的正確的事情。”
劉可欽對教育的本質的理解雖然通俗易懂,但這便是一位教師在多年的歷練與反思后對教育最平和最貼近心靈的追問。是啊,任何良善的教育,其出發點和歸宿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的發展。作為教師,其全部的生命價值就是為每個孩子提供足夠多的思考、選擇、創造、展示的機會,幫助每個孩子成長為“最佳的我”。
不久前在一個自助餐廳,有一對三十多歲的夫妻走到我面前,“您是楊老師吧?您變化不大,我們是您的學生,您還記得嗎?”我有些抱歉地說:“想不起來了。”他們說出了自己的姓名,并告訴我那時我剛參加工作,第一年當班主任。我也回憶起了他們小時候的樣子。接下來“男同學”的一番話,讓我意外。他說:當時他家較困難,只想高中畢業上技校,早點工作掙錢,是楊老師的教育,使我改變了原來的想法,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我一直心存感激,今天向您當面說一句:謝謝!
聯想石中英教授的話“教師是影響學生一生的人”,今天我收獲了二十六年后的幸福,我要自豪地說:教師——太陽底下最幸福的職業。愿天下所有的教師,都能如此平和而幸福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將自己最真的愛撒遍每一個孩子的心房。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
從緊張的學習培訓狀態回到家,第一個感受是疲憊不堪,睡不醒,渾身沒勁。看來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
新的一周開始了學校的工作狀態,使我為之振作的是給高三的學生上課,看著一張張充滿期待的笑臉,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為了盡快了解同學們的進步和不足,我認真地統計和分析每個人的試卷,有計劃地個別談話或輔導,“一個精神飽滿、嚴謹負責的楊老師又回來了”。
這一周我還召開了課題組會,研究制定出課題調查問卷;文獻檢索出幾百篇相關論文,進一步確定了研究方向。這一周聽課評課共5節,有作文講評課;有春秋筆法的曲筆欣賞;有關于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變幻的自然萬象”美術課,課課都有精彩,我在聽課中得到快樂……在閱讀學習班的必讀書目的同時,我把書籍推薦并借給干部和教師,與他們交流我的學習體會。
我運動我快樂
8月8日我們迎來了奧運周年紀念日和第一個全民健身日。關于運動、健身一時間又成為熱門話題。今天,四十歲及其以上和體弱多病的人更多的認識到了運動與健康的重要關系,我卻特別想說的是運動帶給我的快樂。大學時代的體育課讓我對滑冰著了迷,自己花八十元錢買了一雙花樣冰鞋,這在八十年代初是筆不小的開銷。上大二那年的寒假正月初八在“二宮”
冰場,我不小心把腳崴了,右腿腓骨骨折。第二年冬天,再次上冰,沒有留下任何陰影,后來還成了我愛運動的談資。我記得不止一次地對別人說過:“你體會過騎著自行車從橋上疾駛而下的感覺嗎?滑冰帶給我的快感就是這樣。”游泳、羽毛球都帶給我許多快樂。最近,我又體會著乒乓球帶來的快樂。
體育運動已成為文明的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影響和塑造現代人的精神與身體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德國體育教學法專家海克爾教授評價體育課的質量時提出了這樣的標準:一是“出汗”,二是“笑”。適當的“笑”能使大腦皮層中的興奮灶轉換,消除精神緊張,加快疲勞的消除,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而實際上,體育的價值遠遠不止促進身體發育、強健體魄和勞逸結合的功能,更深層次的價值在于培植、釋放和提升人心靈深處潛在著的狂熱和癡迷,以及身體感知世界的能力,從而充分調動我們所有的感官投入生活,使心靈豐滿和生活圓融。——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奧林匹克憲章》說得好:“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發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謀求把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合起來,創造一種在努力中求歡樂、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價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奧林匹克運動絕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個蘊含深刻的“主義”,是超越國家、階級、種族、意識形態的共同理想和“生活哲學”,是令全世界或年輕或不年輕的所有人共同向往的“生活方式”。
“你的心情現在好嗎?”
“你的心情現在好嗎,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嗎……”最近,這首歌總是不自覺的浮現出來,甚至有時哼唱出來。假期有一個將要退休的優秀教師得了抑郁癥住進了醫院,我去看他,他的狀態令人憂心。長時間的失眠折磨著他,過分的自責苦惱著他,他的表情很木然,他的目光躲閃著,他的手不知所措地搓著床單。
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告訴我,現在心理門診10%的患者為教師,“他們都有對自己苛求完美的性格傾向,很好強,而且希望自己次次都強,不容許有失誤。”“他們主訴癥狀多是失眠、睡眠差,心理測評,發現其焦慮、抑郁以及強迫分都比較高。”這些老師大多反映經常失眠、心悸、頭昏、對什么都不感興趣、脾氣變得有些暴躁。
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曾用國際公認的專用工具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教師心理障礙發病率高達50%。另據上海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課題組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上海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達48%,其中12%有明顯的心理癥狀,2%程度較為嚴重。我國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由此可見一斑。專家認為,目前,大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尤其是很多一線的中青年把關教師和班主任老師,他們是學生德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正因為工作壓力大,所以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心結也最重。目前教師存在心理焦慮情況有所增多,其中班主任教師成為心理問題最易感人群,不僅與他們工作壓力大有關,他們極強的責任心和對自我期望值要求值過高也是形成心理壓力的主因。專家建議班主任教師也要學會自我放松,放下包袱;學校也應對此進行關注和關懷,幫助老師們進行心理疏導和減壓。
專家指出,老師的生活方式多年如一日,很枯燥。再加上這幾年持續不斷的教改,有些中年教師明顯有跟不上的感覺。可以這樣說,學生的壓力其實老師都有,像考試、升學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面對職業競爭、職業倦怠等問題,其實煩惱多多。
心理學專家稱,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教師也需“減壓減負”。
在民盟廈門市委課題組進行的“廈門中小學教師健康狀況調查”中,在接受調查的400多名教師中,有128人寫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些建議,民盟廈門市委課題組認為是反映了教師們要求改善健康狀況的心聲。教師們的建議主要是:
1. 取消坐班制,減緩教師因工作和生活中的雙重壓力導致的身心疲憊。
2. 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別讓教師有不公平、政府空喊口號的感覺。目前教師的待遇比公務員的待遇差很多,教師沒有其他福利可言,唯有這么點工資。而現在的消費那么高,辛苦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商房。不要把分數放在首位,不要將分數作為衡量教師的唯一標準,不要進行任何變相的學校之間的分數評比。要嚴格限制教師、學生在校的時間,不能讓教師的加班加點成為一種無原則的習慣和服從(迫于聘任制度,老師對學校的要求敢怒不敢言)。改變評價制度,對教師和學生實現以人為本的評價與管理。對于中小學教師的健康狀況,廈門雙十中學校長陳江漢表示,現在,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比較大,教師的無形壓力比較大,因此,“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應該定位得合理些”。陳江漢認為,現在社會各界(包括政府、家長、學生等) 對教師的期望值都比較高,負責任的教師在無形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而實際上,有些壓力是教師難以承擔的。陳江漢還認為,目前,應該改變以升學率、分數為主要依據的教師評價機制,這對為教師減負很重要。而提高教師待遇,真正貫徹實施《教師法》,比如真正解決目前廈門教師與公務員收入之間的實際差距等問題,對教師減負也很重要。
支招:給自己“減壓”,緩解心理壓力
1.充分利用寒暑假放松自己。如果發現自己陷入焦慮或抑郁無法排解時,不妨想辦法(如調調課) 休幾天假,外出旅游、度假,跳出工作的小圈子,開闊一下心胸,給自己換個環境充充電。
2.碰到煩惱時,不妨找家人或好友傾訴,把不愉快悶在心里,既解決不了問題,更會加重病情。
3.發現他人的優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發現每個人的優點,接納與贊許他人,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樂于助人,心胸坦蕩,相信同事和學生都會喜歡并尊重你的。
4.別對自己太苛刻。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師所追求的生活目標。但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討教,不要過分責難自己。
5.養成定期運動的好習慣。運動不但能健身,還能帶來快樂。
6.有健康的娛樂方式。如:唱紅歌。
向幸福出發
難得這個周末有點閑暇的時間,把自己的心里話寫成文字。忙碌了4個周末,區高考義務咨詢、五一假期為學校申報特色高中校寫實施方案、82中高三學生輔導講座、準備盤山道中學課題研究講座、寫奠基工程結業論文開題報告、為學校申報“十二五”課題寫論證設計,現在這一切都完成了,不禁有點得意,“都來吧,誰怕誰!”
我把申報特色高中校和申報“十二五”課題兩件事合并為一件,真是著實體會了一把“事半功倍”的快樂。所申報的“幸福教育”課題,也是一年來閱讀了許多書籍和文章,在思想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準備,例如:設計了近十個子課題和一系列的專項活動,開發新校本課程等。將幸福教育理論全面地在實踐層面上進行探索,攤子有點大,過于理想化,現實中會有諸多困難,但研究試圖解決當前教育的功利化,偏離教育的本源和規律,轉變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對學校辦學管理、教師成長、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我的得意:用幸福理論的解釋是實現論的發揚,即心理幸福感,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有意義的快樂實現。另外,幫助青年教師修改論文,每周堅持打乒乓球、每天晚飯后堅持步行40分鐘,都是閱讀積極心理學理論,積極情緒、生命活力、健康關注、利他行為等,提升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