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蘿卜計劃:北大奇人怪招
- 吳業濤
- 17字
- 2021-06-10 15:10:56
第二章
如何確立合適的目標并將其實現
一、王陽明的遠大志向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為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他率領裝備處于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由于他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軍令部部長,將他召回日本,并為他舉行了慶功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與會眾人的一片夸贊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
成化十七年(1481),十歲的王守仁離開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為他家的墳頭冒了青煙,父親王華考中了這一年的狀元。
這下王家更是了不得,王華的責任感也大大增強,畢竟老子英雄兒好漢,自己已經是狀元了,兒子將來就算不能超過自己做個好漢,也不能當笨蛋。于是王華請了很多老師來教王守仁讀書。
十歲的王守仁開始讀四書五經了,他領悟很快,能舉一反三,其聰明程度讓老先生們也倍感驚訝,可是不久之后,老師們就發現了不好的苗頭。
據老師們向王狀元反映,王守仁喜歡舞槍弄棍,讀兵書,還喜歡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寫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有詩為證: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在先生們看來,這是一首荒謬不經的打油詩,王華看過之后卻思索良久,叫來了王守仁,問了他一個問題:
“書房很悶嗎?”
王守仁點了點頭。
“跟我去關外轉轉吧。”
王華所說的關外就是居庸關,敏銳的他從這首詩中感覺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玄妙,他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這個兒子非同尋常,書房容不下他,王華便決定帶他出關去開開眼界。
這首詩的名字是《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時年十二歲。這也是他第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此詩看似言辭幼稚,很有打油詩的味道,但其中卻奧妙無窮。山和月到底哪個更大,這個十二歲的少年用他獨特的思考觀察方式,給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
他的這種思維模式,后世有人稱之為辯證法。
王華作出了一個不尋常的承諾。當時的居庸關外早已不是朱棣時代的樣子,蒙古騎兵經常出沒,帶著十幾歲的兒子出關,是一件極其冒險的事情。但王華經過考慮,最終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不久之后,他就為自己的這個決定追悔莫及。
在居庸關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遼闊的草原和大漠,領略了縱馬奔騰的豪情快意,洪武年間的偉績,永樂大帝的神武,那些曾經的風云歲月,深深地映入了他的心中。
一顆種子開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王華原本只是想帶著兒子出來轉轉,踩個點而已,可王守仁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他大吃一驚。
不久之后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態,莊重地走到王華面前,嚴肅地對他爹說:
“我已經寫好了給皇上的上書,只要給我幾萬人馬,我愿出關為國靖難,討平韃靼!”
據查,發言者王守仁,此時十五歲。
王華沉默了,過了很久,才如夢初醒,終于做出了反應。
他十分激動地順手拿起手邊的書(一時找不到稱手的家伙),劈頭蓋臉地向王守仁打去,一邊打還一邊說:
“讓你小子狂!讓你小子狂!”
王守仁先生第一次為國效力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但他并沒有喪氣,不久之后他就有了新的人生計劃,一個更為宏大的計劃。
王華的腸子都悔青了,他萬想不到,自己這個寶貝兒子還真是啥都敢想敢干。
也許過段時間,他就會忘記這些愚蠢的念頭。王華曾經天真地這樣想。
也許是他的祈禱產生了效果,過了不久,王守仁又來找他,這次是來認錯的。
王守仁平靜地說道:
“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實際,多謝父親教誨。”
王華十分欣慰,笑著說道:
“不要緊,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將來努力讀書,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現在我已有了新的志向。”
“喔,你想干什么?”
“做圣賢!”
這次王華沒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復——一個響亮的耳光。
完了,完了,一世英名就要毀在這小子手里了。
——《明朝那些事兒》(1)
后來發生的事情與王華所想的完全相反,恰恰因為王陽明在少年時期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所以他為之奮斗一生,最終成為了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由此可見,遠大的目標和志向,對于成才是非常有好處的。
我認為,在制定需要幾年或者幾十年才能實現的長期目標時,可以把目標定得稍微高些、難些。這樣做有三大好處。
1.求其上者得其中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求其上者得其中”。一個人如果在高一、高二時就朝著北大、清華、中大、廈大之類的985名校努力,即使最后沒考上,也往往能去一所不錯的重點大學。如果目標只是一本院校,最后往往要去二本。我的堂妹吳小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在高二上學期的時候仍然缺乏目標和志向,雖然在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卻抱著隨便混日子的心態,對自己的要求極低,成績由入學時的全班第七名一路下滑至二十名外,照這樣子下去,恐怕連上一本都難。
我的伯父很著急,希望我教他女兒一些學習方法。但我看出來,問題的根源并不在于缺學習方法,而是缺乏一個能讓她有激情有動力的目標。
怎么辦呢?我便和她聊了一聊以后她想從事的職業和想過的生活,鼓勵她給自己定一個長期的目標,比如想考哪所大學。
吳小薇在此前一直只顧著玩,對未來一片迷茫,和我談話后,她終于給自己定了高考的目標——北京大學。雖然我挺支持她制定稍微高些的長期目標,但是聽到這個目標時,還是覺得難度過大。她現在畢竟只是全班第21名,離北大太遠了,武大或者廈大對于她來說都算很難了。
不過有理想總比混日子強。考北大的目標讓她充滿了激情和斗志,她一改之前的頹廢和墮落,開始努力學習。逆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間充滿了反反復復的挫折和失望。經過了一年半的努力,吳小薇終于成為全班第三名,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
“求其上者得其中”,吳小薇雖然沒有實現考上北大的理想,卻也取得了極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有了理想和目標之后,她的高中生活比之前過得充實和快樂。高中的學習任務很多,她之前以混日子的心態,被動地學習,覺得整天都在被迫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活得很累、很痛苦。自從心中有了理想的火種,她面對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更容易體會到學習過程的成就感和樂趣。
2.永無止境
長期目標定得高,可以防止自滿和松懈。我在初一的時候,定下了考入本校(市重點中學)重點班的目標。這個目標并不難,只要進入全班前20名即可。所以初三上學期我成功進入班級前10名后,便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缺乏前進的動力,又開始經常上網、看電視。
初三時,全省最強的省重點中學H中舉辦了選拔考試。我當時處于松懈的狀態,基本沒有復習,以四分之差錯過了進入H中重點班的機會,實在是令人后悔和惋惜。
缺乏比較高的長期目標,不僅讓我喪失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而且還讓我自滿和松懈,成績出現了明顯下滑,連原來的目標都保不住。以我當時的成績,只要不退步幾十分,就肯定能上本校的重點班。我覺得這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于是開始放松。中考前的“五一黃金周”,爸媽出國旅游,只有奶奶在家中,根本管不住我,我就開始瘋狂地上網、看電視和打游戲。七天的假期,我的學習時間不超過四小時。而且我越玩越上癮,爸媽回來以后,我的玩心已如脫韁的野馬。所以后來的時間里我也沒怎么學習,只是在考前三天突擊背誦了政治,基本沒復習數理化。
中考成績出來了,我的總分還是很高,上重點班綽綽有余,所以我非常安心。到了分班結果出來的那一天,我在家上網,懶得去學校,爸媽就幫我去看結果。他們在重點班的榜單上,看來看去都看不見我的名字。正在納悶之時,我的一位初中同學黃偉(化名),他認識我的父母,指著普通班的榜單對他們說:“吳業濤不在我們重點班,他在那里!”原來是學校臨時增加了規則,想進重點班不但要看全科總分,而且要看數理化的成績。我沒好好復習,雖然政治等科目依靠突擊復習考得不錯,但是數理化的成績比重點班的分數線低了兩分。黃偉總分比我低很多,但是數理化的成績比我高幾分,所以他上了重點班,而我只能去普通班。
據父母說,當時黃偉跟他們說話,高興得都快跳起來了,笑得嘴都合不攏。這副幸災樂禍的樣子令他們非常反感,心情更加沮喪。而面對同學的嘲諷,我也只能怪自己成績太差了。

到了高中,我吸取了經驗教訓,不讓自己因為缺乏更高目標而松懈。高一時,我成績很好,便定下了上清華的目標,在日記中認真地寫下“我心永往,水木清華”。這個目標使我不斷進取,即使獲得了班級第一,也不會滿足,而是想著進一步獲得年級第一。獲得年級第一后,我很開心,但不會因此而松懈。為確保考上清華,還想著更進一步,要比年級第二名多考20分以上。正是這種積極的上進心,讓我最終在高考中超過了清華的分數線。高考成績出來以后,北大、清華、中科大和復旦大學的招生老師紛紛打電話到我家,介紹他們學校多么好,希望我能報他們學校。
3.發揮潛力
設定稍微高一點的長期目標,才不至于埋沒自己的潛力。如果想都不敢想,試都不試,那是肯定沒戲的。
來自廣東塘廈初級中學初一(五)班的讀者蔡思敏,正是被目標和志向激發了潛力。
三年之約
夢想,自從我降生于這個世界上,我就沒對人提起過。
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學習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不知道何為我的夢想。每次聽到同學們談論自己的理想時,我的心都很不是滋味,感覺缺了點什么,空落落的。“你的夢想是什么?”他們問到了我,我只能應付性地回答:“以后賺大錢。”賺大錢真的是我的夢想嗎?雖然我是一個較現實、理性的人,可我也并不如此“惜財”啊!很多人都想賺大錢,我也不例外,可這并非我的夢想。
漸漸長大,卻越顯得“無知”了。身邊的人都有他們喜歡做的事情,都有他們的夢想去實現;而我,卻只能在原地糾結,我到底喜歡什么?我的夢想到底是什么?可以說我一點愛好都沒有,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自然沒有夢想,更加沒有實現夢想的打算和過程。我太“實際”了,每當別人對我談論他們的夢想時,我總是時不時地潑冷水:“這個職業不好,不賺錢。”“這樣子一點都不好,工作會很辛苦的。”“哦不,看起來這個工作環境不好啊。”“不行,這個目標太遠大了吧?估計辦不到。”
我認為當時“實際”的我很傻,他們有夢想,我何必要去潑冷水呢?去鼓勵他們,讓他們積極向上豈不更好?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好友向我訴說夢想時,我照例潑冷水,好友卻搖搖頭,笑道:“不,平時你那么聰明,怎么這你就沒明白呢?你說辛苦,試問你去做一件喜愛的事情,你會覺得苦嗎?簡直是樂在其中!許多人都巴不得的!至于賺不賺錢,如果一個人會對自己喜愛的事考慮這個問題,這還能算是喜愛嗎?目標遠大,正是我們的動力!何樂而不為?”
遇到“學習黨”后,我就對此不再迷茫。“學習黨”是當時我們六年級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組織的一個學習小組。他們邀請了我,我便答應了。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是我對于夢想認識的一個大轉折。
“學習黨”都是一些有著遠大志向的熱血少年。一開始他們說要考哪所重點中學時,我也沒少潑冷水,勸他們說別想太遠了,可我也看出來他們是認真的,被他們這種精神所感染了。就是在這時我才發現,我常常將我的不自信安在別人的身上,潑冷水就體現出我的自卑。
從此我們一起努力學習,爭取考上重點中學。說實話,在遇到他們以前,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只有考上重點中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以前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能夠考上重點中學!遇到這群熱血少年后,我和他們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突然發現我愛上了學習,不再像以前那樣頹廢,不再混日子了。
我有了夢想,有了目標。我知道自己有能力考上重點學校,我要向目標前進!我很感謝以前的自卑與激情,自卑雖說是負面情緒,可它讓我產生了斗志,我要考上好學校,證明我自己;激情是正面情緒,可是也要用在對的地方,而我把激情用在了與“學習黨”的小伙伴一起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上,這也是我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小學畢業了,我們“學習黨”的各位小伙伴就此分別。大家都去了較好的學校,這得益于我們制定的遠大目標和對學習積極熱情的態度。不同校的我們始終沒有解散這個團隊,也沒有斷開聯系。我們依然在一起學習,依然在一起競爭!我們訂了一個三年之約:三年后,向市內重點高中進軍!
我想,我會做到的。三年后,我們在那里相聚!小伙伴們一起加油吧!共同實現我們的夢想!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許多欲望,這是人之常情。年輕人正處在充滿潛力和無限可能的時候,在自己的人生中,有誰不想擁有好學歷、好工作、好房、好車、好伴侶和良好的認同感呢?有誰不渴望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呢?又有誰甘心美好的事物只能被他人擁有呢?雖然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是大家都有潛力,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注定一輩子要比別人過得差。我認為,人在每個年齡段都要干這個年齡段該干的事情,年輕人正處于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應該為理想而拼搏,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需要注意的是,我雖然提倡大家要把長期目標定得高些,但是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考慮到自己目前的基礎和時間。
許多讀者經常會通過百度貼吧或者新浪微博問我:“現在只剩XX天了,我還差XX分,還有希望嗎?”初中時學的內容少,所以有些人能取得驚人的進步。高中時學的內容多,普通人通過一年的努力,進步100—200分已經是特別厲害了,不應該設立那種100天進步100分,或者一年進步300多分的目標。我不否認世界上有極少數天才能做到這一點。但是做到這點,不僅需要努力,而且需要極高的天分或者極強的運氣,這對于絕大多數人并沒有借鑒意義。
一提到脫離實際的目標,我就會想起那位北大學一食堂門口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