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蘿卜計劃:北大奇人怪招
- 吳業濤
- 4540字
- 2021-06-10 15:10:56
二、我在北大遇到的奇人——“老頑童”周伯根
學一食堂物美價廉,是北大人氣最旺的食堂。我每次去學一食堂,都能在門口看見周伯根。他是一位引人注目的怪大叔,個子瘦小,穿著一身舊軍裝,腰桿挺得筆直。每天中午和傍晚食堂開飯的時候,他都會騎著一輛破爛的自行車,不知從什么地方趕到學一食堂的東門外,然后把一面藍色小旗插在車上,幾沓傳單一字排開放到地上。
他的小旗十分簡陋,就像是一條從垃圾桶里撿來的大褲衩,上面寫著“神舟飛船有一室一廳方案de提出者”,文字的內容荒誕不經,而且用“de”代替“的”更是莫名其妙,讓我看了覺得有點搞笑。
周伯根待人熱情有禮,經常會微笑著問候過往的師生:“吃飯了嗎?”“你學什么專業的呀?”“天冷要多穿衣服?!?/p>
雖然他很開朗健談,但是絕不會向大家吆喝推銷自己的傳單,而是站在離傳單三五米遠的地方,看到有人感興趣了,才會走過去進行介紹。所以我在北大待了好幾年,都不知道他的那些傳單上到底寫了什么。
日復一日地從他身邊路過,有一天,我突然萌發了好奇心,很想好好了解一下這位奇人,于是便在他的材料前駐足觀看。這些簡陋的材料是由手寫稿復印出來的,字跡有些難以辨認。我仔細看了看,上面寫著許多奇怪的話,比如“神舟飛船有一室一廳方案de提出者”“單身數十年”“曾到世界各大名校進行學術訪問,香港大學和印度新德里大學等名校都爭相聘請本人”。
與周伯根打招呼的人很多,但看他材料的人挺少。見我看他的材料,周伯根非常高興,以極快地語速介紹自己的各項成果,“曾向美國總統呼吁世界和平”“曾向國家領導人提議2020年中國拿出大型商業飛機”“將邀請多國領導人訪問北大”“如果讓我當上北大副校長,北大就能在12年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我感覺周伯根的話不接地氣,不過他的邏輯思維很清晰,講的東西并非毫無可取之處。我問了他幾個問題,他卻不曾理會我,而是特別興奮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講到他為中華民族規劃的宏偉藍圖時,他更是激動,音調明顯提高,語速也逐漸加快。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旁若無人,卻又因有人在聽而歡喜。

平時別人發傳單的時候,我出于好心,都會拿走傳單。聽他講完后,我就順手拿走一張傳單。不過周伯根卻是非常不舍得,反復叮囑我:“看完一定要拿回來?!?/p>
從此,每次路過學一食堂的時候,他都會充滿笑容地跟我打招呼,“天冷要穿外套”“快去吃飯,晚了飯就涼了”“年輕人要朝氣蓬勃”。他的熱情關心,讓我感受到了溫暖。
周伯根雖然落魄,卻經常給北大師生帶來歡樂和驚喜,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春天的時候,他會指著學一食堂前的那株桃樹,對過往的同學喊道:“春天來了,桃花開了,趕快來拍照啊!”“三七女生節”的時候,他會攤開一張白布,上面放了許多柚子,送給路過的女生。
到了圣誕節,周伯根更是會隆重打扮一番。他不知從哪里搞來一套圣誕老人的衣服穿上,紅色的帽子、紅色的上衣、紅色的褲子,還有雪白的長胡子和白手套。周伯根就這樣蹦蹦跳跳,不停地向過往的學生喊著“圣誕快樂”,一邊喊著,一邊發一些糖果。他不僅打扮自己,還不忘給身邊的那棵樹掛上彩帶和畫片,裝扮成圣誕樹的樣子。有學生上前給他拍照,他會非常配合地擺起造型。

他還是一位非常有正義感的人。有一次,一名學生和快遞公司的人鬧了糾紛,久拖未決,雙方在學一食堂附近打了起來。當時周伯根正準備收攤回家,見狀趕緊沖上前去勸架,和其他同學一起將兩人拉開。那一刻,他完全是一名熱心的大叔,而不是什么宣稱自己設計了“神舟飛船一室一廳”的怪人。
北大提倡兼容并包,所以保安平時并不會為難這位老頑童。但是當外國元首參觀北大的時候,保安會請周伯根離開。周伯根卻特別想和外國元首進行“學術交流”,怎么都不肯走。保安們只好把他抬出校外。在一次次與保安的較量中,周伯根保持了一名“釘子戶”的本色。為防止小旗被搶走,他甚至將它縫在了身上,做成了一件別致的背心。他就像一顆韌勁十足的釘子,雖然渺小,但誰也無法忽視和撼動他的存在。身強力壯的保安面對這個瘦老頭,也往往很無奈。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伯根居然風雨無阻地在校園里堅持了十多年。他不是大人物,但在北大的知名度絕不亞于校長,被稱為“北大NPC”。所謂NPC(Non-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就是游戲里面那些總是出現在固定場合的人。
有一天,我在看師妹發的帖子的時候,得知這個NPC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
周伯根居然真的來找我了……
第一次見到周伯根,還是在我大一那年。作為剛入校的新生,我對北大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偶然一次經過學一門口,就看見了一個瘦瘦的老頭,站在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旁,面前的地上擺著一摞一摞的傳單,車的后座上還打著一面藍色的旗子。
那一天我吃過午飯,又沒什么事做,便好奇地蹲在地上看起他的傳單來。想來他已在那兒站了許久,很多人從他身邊走過,都視他如空氣,好不容易看到有個人對他的傳單感興趣,他就立刻帶著熱情的笑容走了過來。
“同學你好!有興趣的話就拿幾份回去看吧!”
這是周伯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而這時我也已大致看清了傳單上的內容。我覺得有些四六不著,已經打算離開了??墒且徽酒鹕砭捅凰臍鈩菡鸬搅恕K欠N急切想要找人說說話的表情讓我覺得,反正也沒什么事,不如就聊聊天吧。
然后就聽到了那個北大學子熟知的故事:經常受邀去國外開學術研討會,夢想是把北大建成國際一流大學,經常給黨委書記和校長寫信提建議……
對于他說的一切,我都很是懷疑??墒撬樕险J真的神情又讓人不忍心當面質疑,在他的強力推薦下,我把他挑選出來的幾張傳單帶回了宿舍。周伯根對他的寶貝傳單是很有講究的——你喜歡,你才可以帶回去。如果不喜歡了,不要扔掉,一定要拿回來還給他。后來我沒扔也沒還,擔心還回去會讓他難過。但傳單終于還是在畢業的時候不知所蹤。
也許是印這些傳單不容易吧。周伯根看起來并沒有什么錢,事實上他甚至可以用窮酸來形容。一直不變的簡樸打扮,老舊的自行車,還有他的那面寶貝旗子。聽說有一次有人看見他在食堂里啃饅頭。還聽說他沒有家人,自己一個人生活。這些傳聞我都沒有向他求證,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已經堅持在學一東門宣傳他的理念十年了,無論刮風下雪,春夏秋冬,幾乎每天中午和下午的飯點,他都會準時出現在老地方。他將這稱為他的“學術交流活動”。如果偶爾有那么幾天沒看見他,事后問起來,他八成會說:
“哦,我又去XX大學做交流了,他們邀請我過去開研討會……”
第一次和周伯根的相遇,并沒有讓我對他產生多大好感。甚至覺得他有點兒神經兮兮。但第二天經過學一門口,他熱情地遠遠向我喊道:“同學!吃飯了嗎?”出于禮貌,我便也停下腳步,說了聲“老師好”。我想他心里一定希望別人稱他為老師。果然這個稱呼讓他很高興。
后來這便成為我們之間的一種默契。只要經過學一食堂,遇見他在,就會停下來打個招呼。他最愛問我“吃飯了沒,吃了什么”;有時看見我端著飯盒,還會催我“趕緊回宿舍吃,別涼了”;冬天看見我沒戴手套,會提醒我記得要戴手套不然手會凍到。有時出門吃飯晚了,恰逢他收攤,他也會用長者關懷小輩的口氣責怪一番,囑咐我應當按時吃飯云云。
有時課不多,也會停下來和他聊聊天,聽他扯扯皮,說些他喜歡的國際經濟政治,或者是他又去了哪里做學術訪問。雖然明知很不靠譜,但我都會順著他的話附和幾句,微笑著聽他把話說完。他時不時地會問一下我的學業情況,關心我爸爸媽媽是不是都健康,還讓我代他向他們問好。
畢業前,我特意去學一門口看望了他。他聽說我要畢業了,很是為我高興。問我畢業后的去向,我告訴他:明年3月就要去新加坡當老師了。他欣喜道:“啊,那太好了!我明年也要去新加坡開會呢,那邊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邀請我去做學術交流……”
我微笑著和他告了別,叮囑他要保重,注意身體。就像以往無數次一樣,我沒把他的話當真。因此聽過之后,也沒怎么放在心上。
誰知,半年后,也就是今天,我竟收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師姐的口信:有一位周老師來新加坡國立大學找我。
我愣了兩秒鐘,忽然反應過來可能就是周伯根。據師姐描述,他很瘦,穿得很破,看上去像是走了很遠的路。他為了找我,一路打聽過來,把學校翻了個底朝天。后來終于找到可能認識我的人,叮囑她轉告我去找他。
沒想到,他說要來新加坡,居然是真的!
可是他那么大年紀的一個人,也不知究竟是怎么過去的。但應該是吃了不少苦頭。我想讓師姐幫忙轉告他,我還沒到新加坡呢,時間改到8月了。而且我不去國立大學,我去的是南洋理工。他這樣找是找不到的。
可是師姐說,他已經走了。
又聽新加坡的另一個同學說,老人家到了新加坡沒地方住,第一個晚上還是她幫忙安排的?,F在往南洋理工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校友幫他安頓一下。
我想象著他一個人坐在新加坡陌生的地方,期盼著我出現的樣子,鼻子忽然一陣發酸。
現在只希望他能在新加坡玩得愉快,然后平平安安地回北京。將來有機會回北大,如果他還在老地方的話,我一定會去看望他。雖然在很多人眼里,他不過是北大四大NPC之一,但在他的世界里,他就是自己的主角。
附評論:
【根叔的巔峰之作就是汶川地震時,把他的小旗降了半旗,那種感覺真是萬箭穿膝蓋……】
【他跟我說:“姑娘吃胖點不要減肥?!薄?/p>
【我還有幸在北大校醫院跟他一起掛吊瓶,他當時感冒很嚴重,但依然饒有興致地給我講他的設計?!?/p>
【不常去學一。不過記得一次拎著水壺水果一堆東西,打算去打飯,伯根叔看我站在門口猶豫,說:“同學,放我這里,去吃飯吧,我看著呢。”我就把東西寄存在他那里了。不知道他近來身體怎么樣了?!?/p>
周伯根是一位可愛又可敬的老人。他為理想的付出和堅持,他對陌生人的熱情友善,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有理想本是好事,遺憾的是,他把目標定得太高太難,完全脫離了他的實際情況,以至于不斷受挫。天下大事做于細,天下難事做于易。如果他先從一些容易的小事做起,情況也許會大為不同。
理想既能帶來動力,又能帶來壓力。我在貼吧回答讀者問題時,也經常會遇見有人問:“浙大是我的理想,可是現在離浙大還差200分,只剩不到200天了,壓力特別大,心里很煩躁,學不下去了,怎么辦?”
有理想本是好事,能激勵我們前進。但是有時候理想卻讓一些人不堪重負,反而成為禍害。我認為,我們應該趨利避害,讓理想成為替我們加油鼓勁的啦啦隊員,而不是拿著鞭子折磨我們的監工。具體如何做呢?只要明確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為理想努力,但是理想不一定非得完全實現。
實現理想,除了努力,還需要運氣、以前的積累和他人的幫助等因素。因此,理想往往是很難完全實現的?,F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徹底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抱著“想要,就一定要得到”的想法,往往就會因為目標遙遠而受挫,活得很累很痛苦。而且這種因為擔心所帶來的焦慮,會讓人心浮氣躁,欲速則不達。
比起“想要,就一定要得到”,我更提倡“想做,就一定要做到”。前者更關注未來的收獲和結果,后者更側重當下的付出和努力。人不僅要憧憬未來的美好結果,還要活在當下,體會當下的付出之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學習和工作都需要好的心態,當下為理想盡力去做就好。因為擔心得不到,而終日糾結和焦慮,反而會讓我們離目標更遠。求其上者得其中,我們一定要為理想去努力,但是理想不一定非得要完全實現。這是一種健康良好的心態,能讓我們輕裝上陣,有更好的發揮。
理想會鼓舞我們向高處不停攀爬,而良好的心態,就像是一條安全繩,能夠保護我們不會摔傷,爬得更快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