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風俗通義序

昔仲尼沒而微言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重遭戰國,約從連橫,好惡殊心,真偽紛爭。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并以諸子百家之言,紛然殽亂,莫知所從。

【注釋】

①沒:通“歿”。死亡。微言:精微要妙之言。闕:衰微。

②七十子:指孔子學生中的七十二位賢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舉其成數,故言七十子。大義:正道。這里是指有關詩書禮樂等經典的要義。乖:違背,背離。

③約從連橫:戰國時,蘇秦游說六國諸侯聯合拒秦。六國地處南北,故稱“合從”或“合縱”。張儀游說六國中的數國或一國與秦國結盟進攻其他國家。因秦在西方,向東聯合,故稱“連橫”或“連衡”。從,同“縱”。

④殊:不同。

⑤《春秋》分為五:《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儒家經典。相傳為孔子根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整理修訂而成。記述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歷史。孔子去世后,對《春秋》的解釋分為左氏、公羊、穀梁、鄒氏、夾氏五家。

⑥《詩》分為四:《詩》即《詩經》,儒家經典。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詩歌三百零五篇。相傳為孔子編定。對《詩經》的解釋后來分為齊、魯、韓、毛四家。

⑦《易》有數家之傳:《易》指《周易》。儒家經典。主要通過象征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人事的變化。歷來關于傳解《易經》門派的眾說紛紜,數家只是籠統言之。

⑧殽亂:混雜,混淆。

【譯文】

從前孔子離世,于是精微要妙之言隱沒不彰,七十二位弟子死去,于是大義乖離。又遭逢戰國,合縱連橫,好惡因人而異,真偽紛爭難辨。因此對《春秋》的解釋分為五家,對《詩經》的解釋分為四家,《周易》的解釋也有好幾家。加之諸子百家的學說,紛然雜亂,人們不知所從。

漢興,儒者競復比誼會意,為之章句,家有五六,皆析文便辭,彌以馳遠;綴文之士,雜襲龍鱗,訓注說難,轉相陵高,積如丘山,可謂繁富者矣。而至于俗間行語,眾所共傳,積非習貫,莫能原察。今王室大壞,九州幅裂,亂靡有定,生民無幾。私懼后進,益以迷昧,聊以不才,舉爾所知,方以類聚?,凡一十卷?,謂之《風俗通義》,言通于流俗之過謬,而事該之于義理也?

【注釋】

①比誼:效法。誼,同“義”。會意:會心,領悟。

②章句:分章析句地解說經義。漢代解釋儒家經典通常使用章句或訓詁這兩種方法。

③“家有五六”幾句:語本《漢書·藝文志·六藝略》:“后世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后進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析文,拆分文句,即“碎義逃難”“破壞形體”。便(pián)辭,猶言花言巧語。便,善辯。彌以馳遠,這里指儒生割裂字句曲解文義,距離原義愈來愈遠。

④綴文:即寫文章。

⑤雜襲龍鱗:這里比喻寫文章的人多如龍鱗。雜襲,眾多而重疊的樣子。

⑥說:解釋,說明。難:詰責,質問。

⑦貫:通“慣”。習慣。

⑧幅裂:謂分崩離析如布幅的撕裂。

⑨亂靡有定:禍亂不止。靡,沒有,無。定,止。

⑩生民:人民。

?方以類聚:同類的事物相聚在一起。方,品類,類別。

?一十卷:當作“三十一卷”。應劭《風俗通義》原為三十一卷,后來散佚為一十卷。此“一十卷”應為后人刻本所改。

?該:貫通。

【譯文】

漢朝建立以來,儒生競相附會文義,分章析句地解說經典,每家又分為五六派,都割裂字句而曲解文義,距離原義愈來愈遠。寫文章的人,如龍鱗般眾多,訓詁注釋,闡述駁詰,著述漸漸增多,堆積如同丘山,可以說已經繁富了。而至于民間俗語,群眾共同流傳的,錯誤積累成為習慣,沒有人能察知本原。現今王室衰落敗壞,九州分崩離析,禍亂不止,活下來的人所剩無幾。我擔心后來者更加迷惑,姑且以我不才之資,列舉你們所知道的,分門別類,整理論述,總共十一卷,稱之為《風俗通義》,是說疏通流俗中的謬誤,用義理貫通事情。

風者,天氣有寒煖,地形有險易,水泉有美惡,草木有剛柔也。俗者,含血之類,像之而生,故言語歌謳異聲,鼓舞動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圣人作而均齊之,咸歸于正;圣人廢,則還其本俗。《尚書》:“天子巡守,至于岱宗,覲諸侯,見百年,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俗。”《孝經》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傳曰:“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由此言之,為政之要,辯風正俗?,最其上也。

【注釋】

①含血之類:含血的生靈。這里指人類。

②作:興起。

③《尚書》:據引文,當指《尚書大傳》。

④巡守:天子出行,視察邦國州郡。

⑤岱宗:東岳泰山的別稱。

⑥百年:指老年人。

⑦大師:太師。商、西周時稱樂官之長為太師。大,同“太”。

⑧《孝經》:儒家經典。相傳為孔門弟子曾參門人所撰。論述封建孝道,宣傳宗法思想。

⑨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語見《孝經·廣要道章》。

⑩傳:儒家學者解經之作稱為“傳”。

?“百里不同風”幾句:語見《漢書·王吉傳》。

?辯:通“變”。

【譯文】

風,是指天氣有寒冷與溫暖,地形有險阻與平坦,水泉有美丑好壞,草木有剛強柔弱。俗,是指蕓蕓眾生,仿效萬物而生長,因而言語歌聲有差異,舞蹈動作有區別,有的正直,有的邪惡,有的善良,有的淫邪。圣人興起整齊風俗,使之都歸于正道;圣人黜退,則又恢復到原來的風俗。《尚書大傳》說:“天子巡察諸侯,到達泰山,接受了東方諸侯君長的朝見,接見年老長者,令太師獻上搜集來的詩歌,來觀察民情風俗。”《孝經》說:“移風易俗,沒有比音樂更好的了。”經傳上講:“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戶家規各異,人們衣著不同。”從這一點來說,治國理政的關鍵,在于改變糾正風俗,這是最重要的。

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于秘室。及嬴氏之亡,遺脫漏棄,無見之者。蜀人嚴君平有千余言,林閭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揚雄好之,天下孝廉衛卒交會,周章質問,以次注續,二十七年,爾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發明?,猶未若《爾雅》之閎麗也?,張竦以為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予實頑暗?,無能述演?,豈敢比隆于斯人哉!顧惟述作之功?,故聊光啟之耳?

【注釋】

(yóu)軒之使:古時天子派出考察民情風俗的使者。軒,輕便的車。

②求:采集,收集。異:異語。代:代語、別名,各方言之間的同義詞。

③籍:登記。

④秘室:又稱秘府,古時收藏書籍簿冊的地方。

⑤嚴君平:嚴遵,字君平,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成帝時,賣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錢即閉門講授《老子》,著書十余萬言。一生不愿做官,為當時著名文學家揚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經指歸》(《隋書·經籍志》作《老子指歸》)十一卷,現存七卷。

⑥林閭翁孺:揚雄的老師,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博學洽聞,名重一時。林閭為復姓。翁孺,一作公孺。梗概:粗略。

⑦揚雄:字子云,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學者。少好學,長于辭賦,有《長揚》《甘泉》《羽獵》《河東》諸賦。博通群書,多識古文奇字。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作《太玄》,又采集當時各地方言為《方言》,續《蒼頡篇》為《訓纂篇》。

⑧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由各郡國薦舉。衛卒:衛士。此當指文學侍從之類。

⑨周章:周遍。質問:核實詢問。

⑩次:編次。

?爾乃:然后。

?發明:闡述,闡發。

?《爾雅》: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為考證詞義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資料。后成為儒家十三經之一。閎麗:宏偉壯麗。閎,大。

?張竦:字伯松,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幼時曾從杜鄴受文字之學,博學通達,聞名于世。初為京兆史,后為丹陽太守。王莽時官至郡守。王莽敗亡,為亂兵所殺。刊:削除。

?頑暗:愚拙而不明事理。這里是作者的自謙之詞。

?述演:闡述推演。

?顧惟:只是想。述:闡述。作:創作。

?光啟:猶言擴大。

【譯文】

周、秦兩代常在每年的八月派遣考察民情風俗的輕車使者,到各地采集方言,返回后奏呈登錄,收藏在秘府。到秦王朝滅亡時,丟棄散佚,沒有人看到這些典籍。蜀郡人嚴君平存有一千余字,林閭翁孺只存有粗略的法度。揚雄喜好這些,和天下孝廉、文學侍從聚在一起,周遍核實詢問,來逐條注解闡述,經過二十七年,這才整理訂正,共九千字。他在這一著作中所闡發的,仍然不及《爾雅》宏富,但張竦還是認為這是一部與日月同輝永不磨滅的著作。我實在愚昧無知,不能闡述推演,怎敢和這樣的人同享盛譽!只是考慮到闡述創作的事業,所以姑且擴充說明這些罷了。

昔客為齊王畫者,王問:“畫孰最難,孰最易?”曰:“犬馬最難,鬼魅最易。”犬馬旦暮在人之前,不類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無形者不見,不見故易。今俗語雖云浮淺,然賢愚所共咨論,有似犬馬,其為難矣,并綜事宜于今者。孔子稱:“幸茍有過,人必知之。”俾諸明哲,幸詳覽焉。

【注釋】

①“昔客為齊王畫者”幾句:事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②咨論:議論,商討。

③幸茍有過,人必知之:語見《論語·述而》。

【譯文】

從前有個人為齊王畫畫,齊王問他:“畫什么最難,什么最容易?”回答說:“畫犬馬最難,畫鬼魅最容易。”犬馬日夜都在人們面前,畫得不像不行,要畫得很像當然難;鬼魅沒有形狀,沒有形狀的東西人們看不見,看不見的東西自然容易畫。當今流俗之言雖然浮淺,但無論賢愚都一起商討,類似犬馬,這就難以準確地描述了,更何況要綜述宜于當今的事理。孔子曰:“假若有錯誤,人們一定會知道的。”希望明智睿哲的人仔細審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甸县| 鹤峰县| 江北区| 宜阳县| 廉江市| 洪江市| 乌兰察布市| 吴旗县| 图们市| 舞钢市| 历史| 黄龙县| 绥中县| 古浪县| 凤庆县| 江津市| 许昌县| 浪卡子县| 公安县| 浦江县| 阿巴嘎旗| 华阴市| 依安县| 白水县| 东山县| 大同市| 全南县| 开原市| 五寨县| 景洪市| 巴马| 沅江市| 阜宁县| 博白县| 霍城县| 攀枝花市| 赞皇县| 静乐县| 祁阳县| 明星|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