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陷阱:如何應對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 (澳)路斯·哈里斯
- 1110字
- 2021-06-09 14:59:47
第四步:發現寶藏
一旦將前三步付諸實踐,我們就會進入一種和以往迥異的心理空間,就能在其中發現并感恩生活賜予的一切寶藏。最后一步聽起來似乎很難實現,特別是如果你正處在強烈的焦慮、悲傷或是絕望中時,但其實是有可能的。接下來,我就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數年前,我的朋友經歷了痛失愛女的悲劇:她3歲的女兒猝然逝于敗血病。我參加了那個孩子的葬禮,那真是我參加過的最令人肝腸寸斷的葬禮,到場的人心中無不涌現出無限的悲傷。
接下來的幾個月,我的朋友一直都在探尋令自己滿意的生活,這讓我大為吃驚并深受鼓舞。痛失愛女給她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悲傷、折磨和痛不欲生的感覺,作為當事人,她卻還能真切地保持與生活中其余部分的聯結。在為內心的悲傷創造空間的同時,她卻還能夠在外部世界尋求和親友、工作以及自身創造性之間的聯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她的確找到了愛、喜悅和舒適。痛苦并未真正消失,我懷疑它永難消逝,現實裂隙也并未彌合,怎么可能?但是,她已經能夠對那個裂隙周圍的現實世界心懷感恩,欣賞生活依然給予她的豐盛饋贈。
如果你沒有孩子,可能就很難意識到這有多么不同尋常。我自己就完全無法想象有什么會比喪子之痛更可怕。在那種情況下,很多父母會陷入嚴重的抑郁情緒,甚至選擇自殺。但是,這絕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們的確還擁有其他選擇,即便頭腦會就此否認。
這正是這趟旅程的最后一步:發現埋藏在一切痛苦背后的珍寶。我們并非要矢口否認深深的痛苦,或是假裝毫發無傷,而是承認痛苦就在這里,與此同時,還能感恩生活的慷慨饋贈。
此時此刻,或許你會發現頭腦正在抗議:它堅稱你的情況和別人不同,你的生命會永遠定格在無意義、空虛、悲慘或不堪忍受的絕境,除非你能真正彌合現實裂隙。假如頭腦真這么說,請你放心:這些想法的出現完全是自然的。初次接觸這個方法時,很多人都會這樣想。假如我試圖說服你“頭腦所言皆是虛妄”,多半也會無功而返。我當然可以引經據典,拿出很多發表在領先心理學期刊上的ACT(接納承諾療法)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對于抑郁、成癮、減輕工作壓力、晚期癌癥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所有這些都會被你的頭腦輕而易舉地否決,一個評論足矣:“可是,那并不意味著對我也有用。”然后,我就沒法繼續爭辯了。畢竟,這個方法可能會幫到你,但我也不能把話說得太滿。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停止閱讀,只因為頭腦對你說,“這些都沒用”,那你就絕無可能從這本書中有所收獲了!
所以,試試讓你的頭腦自說自話如何?讓它暢所欲言,但請不要讓它真正阻止你。你可以將它看成背景中喋喋不休的廣播聲,同時接著往下閱讀,并且對會發生什么保持好奇。畢竟,盡管頭腦常常為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沾沾自喜,但實際上……誰又知道到底會發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