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散論
- (法)阿蘭
- 1325字
- 2021-06-08 10:31:19
憂傷的瑪麗
仔細回想一下那種萎靡不振和興高采烈間的循環,尤其是回想一下某位心理學家有幸在自家診所里發現的那個“既憂傷又快樂的瑪麗”,這可不是白費工夫。這個故事幾乎已經被人遺忘了,但很值得回味一番。
故事里的那個姑娘,只要她這一周心花怒放,下一周就必定如喪考妣,她的情緒像時鐘一樣有規律可循。在她高興的時候,一切都很順利;她喜歡雨水,也喜歡陽光;只要看到一點點友好的表示,她就會欣喜若狂;一想到自己的某位男友,她就會說:“我是多么幸運啊!”她絕不會感到厭煩;她最瑣碎的思緒都洋溢著喜悅,就像美麗的花朵一樣,繁茂而可人。我的朋友們,她所處的狀態正是我對你們的期望啊。正如智者所說,每尊雙耳瓶都有兩個把手;同樣,任何事也都有兩面。如果一個人想看到災禍,他就會得償所愿;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撫慰,他也會如愿以償。我們為快樂所做的努力從不會白費。
但一周以后,瑪麗的心情就變了。她陷入了一種無可救藥的倦怠之中;任何事物都無法再引起她的興趣;她的目光所及,一切都枯萎凋零。她不再相信幸福,也不再相信愛情;從來沒有人愛過她,而且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愛她;她覺得自己既愚蠢又無聊;她一這么想就會加劇自己的痛苦,而且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她以一種可怕的明察秋毫將自己撕成了碎片。要是有人恭維她,她會說:“你想讓我覺得你對我有興趣,但你騙不了我。”任何一句恭維都是對她的取笑,任何一次善舉都是對她的羞辱;任何一個秘密也必定是險惡無比的陰謀。這些想象中的折磨是無可救藥的,因為最讓人快樂的事情對一個不快樂的人而言也是徒勞無益。意志力這一因素對幸福的重要性遠超人們的想象。
但那位心理學家卻發現了一個更嚴酷的事實,一場對勇敢精神的更為可怕的試煉。在他對這些短暫的周期性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的過程中,他碰巧計入了一次血球指數,于是規律被揭開了。在一段快樂期行將結束之時,紅血球的數量減少了;而在一段悲傷期快要結束之時,紅血球又增加了。血球的多寡竟是產生這一切變化無常的幻覺的原因。于是醫生可以這么回應瑪麗情緒化的懇求:“別擔心,明天你就會高興起來的。”可她并不相信這些。
我的一個朋友常常覺得自己從根本上就是個可悲的人,他也跟我說起這個故事:“還有什么比這更清楚明了的?我們什么也做不了。我不可能許個愿就能獲得更多的血球。所以說,一切哲學都是徒勞。這個浩瀚的宇宙會按它自己的規律給我們帶來快樂或憂愁,就像冬天和夏天,也像雨水和陽光。我對快樂的渴望并不比我出門去散步的渴望更有分量。不是我讓雨水落到這片山谷,也不是我在自己的內心引發憂郁。我忍受著這憂郁,而且我知道自己正在忍受。這也算是些許安慰吧!”
事情沒那么簡單。很明顯,在我們反復琢磨那些嚴厲的評價、不祥的預言和糟糕的回憶時,我們就塑造出了自己的凄涼之感: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是甘愿沉溺其中。但是如果我知道潛在的原因不過是血球的問題,那我就可以嘲笑自己的推斷;我可以把自己的憂愁推還給我的身體,在體內它不過是疲乏感或疾病,不再包含任何幻想。胃疼比他人的背叛更容易忍受,與其說自己缺少真朋友,不如說自己缺少紅血球,這樣不是更好?情緒化的人既聽不進解釋,也拒絕使用鎮靜劑。如果按我所說的方法,可以為這兩種療法同時打開方便之門,豈不美哉?
1913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