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文化的概念,筆者認同余秋雨先生的說法:文化,是一種成為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在歷史上,農耕文明總是被野蠻的游牧文明打敗。無論是五胡亂華、蒙元滅宋,還是滿清入關。但最終,游牧文明還是會回到草原,除非它自愿被農耕文明同化,這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人的心性包含著先天和后天的所有生命和文化信息。心性成長,就是文化屬性的提升和發展,是不斷認識并遵循客觀規律而獲得進化的過程。無論是從生物進化的趨勢,還是從社會發展的必然,都決定了人生最重要的意義是提升本體的心性。規律(包括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思維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人們只能認識、遵循規律,而無法改變它,它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認識客觀規律是以對人類社會以往的一切文明成果進行批判性繼承為前提的,只有在繼承中發展,才能不斷深化對規律的認識,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調動。由于客觀規律隱藏在事物內部,能否發現它取決于每個人的認知水平和覺悟能力。能夠清楚地看到問題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避免主觀臆斷和僥幸心理,從而達到預知結果的目的。隨著認知水平和覺悟能力的不斷提升,心性層次自然會水漲船高。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終日在各種法門和理論中游走徘徊,在各個名利場中追逐成功。結果卻發現:學很多、想很多,不過是周而復始;求很多,占很多,不過是欲壑難填;經很多,怨很多,不過是慣性反應。借用電視劇《天道》的一句臺詞“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惫P者認為這是心性層次不夠決定的,同樣是規律,同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心性沒有提升之前,你的想法、情緒、感受…等等都是在不斷輪回的,無論在哪里生活,無論做什么,都被同樣的想法,同樣的感受,同樣的現實所‘囚禁’。就像一架飛翔在云層之下的飛機,四周永遠是各種各樣變化的天氣。當具備了足夠的動力,飛到云層之上,一下變得了豁然開朗,不管云層之下怎么狂風暴雨,都會平穩飛行。心性的升級不是觀念和知識更新就能實現的。筆者認為必須經過三個階段:身心合一使形神不散;知行合一能實事求是;天人合一達無憂無懼。天人合一是最高階段,也是覺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