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老年病的針灸推拿預防和護養
- 趙粹英主編
- 4383字
- 2021-09-01 15:51:23
第三節 老年病的預防和護養
一、養生保健有原則
1.重治未病,防患未然 《黃帝內經》中說:“上工治未病”。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人民就明白“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重要性。“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老年人要重視調理體質,使自身正氣充實,則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種防重于治,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防止復發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瘥防復”的“治未病”思想對現代老年人的日常保健養生、老年病的防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老年人的氣血陰陽都不如青壯年時期充實,正氣的恢復、組織的修復、功能的重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無論是平時的養生保健還是病后的調養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要循序漸進的調養,調養的量和度都要掌握好,不可一味拔苗助長,最好先從較低的量開始,逐漸發展加量,并且在調養加量的過程中還要觀察體質和調養引起的變化,以修訂調養的措施。循序漸進的調養方式量小,幾乎沒有不良反應,如春雨潤物無聲,緩慢滲透。這樣達到的效果更易鞏固住,更有益于身體健康。
常言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難以成江?!保瑹o論是平時的養生保健還是病后的調養都是非常考驗耐心和恒心的,萬事貴在一個“恒”字,只有堅持不懈地長時間調養,才能積薄成厚,使身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復,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能達到調養身體、養生保健的效果的。有些老年人急于求成,妄圖一勞永逸,總是想馬上就能看到效果,不希望用一直堅持的方法來慢慢達到調養的作用。但是,身體是多么微妙啊,不慢慢地、踏踏實實地耕耘怎么會收獲效果呢?養生保健和疾病防治都沒有所謂捷徑可言。當然,在選擇調養的方式時,也要注意選擇簡便易行、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才有利于長期實施。
3.適應自然,順天避邪 自然界的四季循環,晝夜更替,陰晴圓缺,都直接影響著人體陰陽的盛衰、氣血的運行?!饵S帝內經·素問》中說“順四時而適寒暑”,是指人體應根據自然變化的規律,主動適應自然的變化,人體只有順應自然的這種變化,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運動。春、夏、仲夏、秋、冬分別對應生、長、化、收、藏,春夏要養陽,秋冬要養陰,這都是傳承幾千年的養生四時順應原則。老年人自身的調節適應能力差,更應注意四時氣候的變化。此外,還應注意四時氣候的反常,如冬季應寒反暖,春季應暖反熱,超越了自然規律和人類所能適應的范圍。這時老年人因抵抗力下降,往往不能適應外界的變化,更易引起疾病。
4.勞逸適度,動靜結合 如同自然界太陽朝生夕落,老年人的起居作息也應順應自然,按時有規律,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饵S帝內經·素問》就有:“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起居無節,故半百而哀也”,也就是說起居一定要適當安排而具有規律性。一般來說,老年人宜早睡早起,不要黑白顛倒,切忌夜里晚睡或不睡,白天大睡。
人到老年,氣血虧虛,體力減退,原本靜多動少,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氣血壅滯,運行不暢,陽氣匱乏。因此,老年人更要堅持適宜的運動,勞動和體育鍛煉都是運動。《老老恒言》指出:“老年惟久坐久臥不能免,須以導引諸法,隨其坐臥行之,使血脈流通,庶無此患”。適當的勞動能調節精神,消除疲勞,使經脈通暢,氣血運行,增強機體抵抗力。但應注意不要過勞,活動量過大、活動幅度過大或不良的運動方式易耗傷元氣,氣血兩耗,反而致氣血虛損,還容易傷筋動骨,加速衰老。太極拳、八段錦、各種氣功、行走、慢跑等均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此外,梳頭、擦面、叩齒、舔腭、咽唾液、提肛等運動,也是促進健康長壽的方法。
老年人的機體功能下降,適應能力也不如青壯年,因此一定要戒除吸煙、喝酒、賭博等對健康有損害影響的生活嗜好。同時,還要在色、情、名、利4個方面節制欲望?!拔迨h房帷”,這是中醫對大多數老年人總結出的長壽秘訣,對于體虛或高齡的老人就更具有意義了。老年人要注意養血填精、補益腎氣,盡量避免引起欲火妄動,那些違背正常生理規律的行為無異于竭澤而漁,有百害而無一利。
5.飲食有節,注意調養 進入老年期后,老年人脾胃的消化功能明顯下降,出現明顯的胃納減少,食之無味,食后難化,因此臨床上??梢娎夏耆说南涣己捅忝?。無論有無明顯的病理表現,飲食的調養都十分重要。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在后天只有通過飲食的調養才能充養腎之先天之本,并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中醫養生強調飲食有節。①飲食要有節制適度,包括質和量兩個方面的適度,少食多餐,而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會引起傷食傷飲,脾胃功能更加衰弱。②飲食要有節律,即一日三餐要定時。老年人必須平衡膳食,老年人的飲食要內容豐富,種類齊全,營養均衡,這并不是指要大魚大肉、多吃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恰恰相反,由于社會的進步,在各個時節都可以吃到各種食物,而現代有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營養過剩、垃圾食品吃得太多引起的。老年人還是倡導要吃時令的蔬菜食物,重視食品搭配合理,五谷雜糧、蔬菜水果、肉禽蛋奶都需要。最重要的是均衡和適度,不要偏聽偏信。有些老年人病急亂投醫,被人誤導,盲目選擇所謂營養品來保健身體,殊不知這些所謂營養品都是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不能真正完全替代平時正常必須的飲食。食物營養的攝入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成分,這與人工合成的成分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天然食物到底含有多少成分,進入人體后整個代謝過程是怎么在人體內產生作用的,這些以現代社會的科技水平仍是難窺一斑。因此,人工合成的營養品又怎么能和天然食物比較呢,又如何能代替正常的飲食呢。鑒于此,老年人的飲食調養,要重視天然食物的均衡搭配。
老年人的胃納功能本來就較弱,消化系統也比較脆弱,所以老年人的食物烹煮方法也要注意。不要食用過硬、過油、過咸、過辣的食物,烹飪時以清淡為主,不要為了所謂打開胃口而添加大量調味品,或油煎火烤,這樣雖然可能提高口感、增進食欲,但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對身體健康的調養不利;尤其在老年人病后,身體的消化功能更加虛弱,調養更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不要加重胃腸的負擔。
老年人必須戒煙,煙中含大量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毒物質。酒也要基本戒除,偶爾尚可,但不可飲烈性酒,不要貪杯。老年人飲茶有益,但不宜貪飲過濃的茶,茶中含有的咖啡具有興奮作用,睡前不宜飲用,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6.夜寐安寧,做個好夢 人體的生命活動是與大自然的規律相適應的,受日月運動的影響,日出而動、日落而靜是正常的生活節律。在白晝,我們認真工作,享受生活,積極運動;進入夜晚,我們就要順應自然,好好休養生息,修復身體,讓身體維持良好的生命狀態。睡眠是陽入于陰的過程,失眠往往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陰陽失衡,陽不入陰而導致的病理狀態。人們在青壯年時期陰陽氣血都比較充沛,陰陽互根互濟,即便有陰陽失衡的狀態出現,身體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常常休息一下就可以調整過來;而人到老年時期,陰陽氣血都進入日漸衰退的狀態,陰陽失衡,陽不入陰的情況也較青壯年普遍和嚴重。夜寐不安可能是引起老年疾病的病因,也常常是疾病的伴隨癥狀。因此,在出現失眠的癥狀時,首先要搞清楚因果關系,失眠到底是疾病的病因還是疾病導致的結果,治療時要考慮是直接服用一些安眠藥物,還是要先治療原發疾病,然后失眠也會跟著好轉,這些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這樣治療的目的性更強,也更有針對性。
二、心理健康價更高
常有人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老年人越接近死亡,越會恐懼死亡,這是老年人的一大心理特征,也是人之常情。這種心態常常會讓老年人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中,不自覺地放大自己的病情,稍有不適,就懷疑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癥、疑難雜癥,馬上就會出現吃不香、睡不著的表現,更加加重懷疑,疑竇叢生,惶惶不可終日。對于這種恐懼心理,老年人不可諱疾忌醫,要多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轉歸都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老是疑神疑鬼,做到知己知彼。這樣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增強自我保健和調養的能力。生老病死是生命的正常規律,是每個人都要走的必經之路。老年人要抱著樂觀豁達、泰然處之的態度,減少不必要的恐懼和緊張情緒。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老年人會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不整體分析對待問題,自認為自己經歷的事情多、閱歷廣、經驗足,聽不進別人的話,也對他人的意見不易接受采納,不配合、不信任。甚至還會覺得是他人處處和自己過不去,逆反情緒嚴重,感情用事,我行我素。這種老年人不容易認識到自己的心態出問題了,需要周圍的人耐心傾聽和理解,老年人也可以主動尋找周圍的人或者心理醫師,傾訴自己的困惑和煩惱,或者保持與他人的聯系,主動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鍛煉等有意義的事情上,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如社會調查、繪畫、跳舞、學習等,也可參加各種老年學習班或老年大學,增加自我保健和調適意識。
老年人進入老年期后,由于朝夕相處的環境變化,容易形成孤獨、抑郁、急躁、激動的情緒。老年人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崗位后,生活情況驟變,尤其是領導干部,昔日“眾星捧月”,而今“門可羅雀”,豈能心如止水,無動于衷?不需要每日按時上班下班,昨日還起早貪黑,今朝便空閑無事,生活規律被打破,這種生活習慣和心理習慣的雙重改變是需要一定的再適應過程的。適應不好有的人就常出現所謂的“老年離退休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精神無所寄托,坐立不安,心煩意亂,激動易怒或抑郁、失眠等。此外,家庭環境的變化也是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進入老年,兒女皆已長大成人,或自立門戶,或留在身邊。自立門戶者,老少分居,即便有心,也很難時時理解和寬慰老人心里的苦悶,自然難以照顧到老人;留在身邊的,也還有小夫妻自己的事,交流溝通的時間并不多??傊荒鼙M解老人的寂寞,導致老人性格越發孤獨寂寞,思想不外露,社交活動減少。子女成才還好,若不成才,不能自立,則更增加老人精神上的壓力,更無力、無處、無機會去爭取解決。對于這樣的情況,老年人要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多參加社區活動,例如老年大學、跳舞、小區活動,還可以多參加社會的志愿者活動。在舒暢心情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發揮余熱。在和同齡人或相同處境的人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感同身受,老年人常常能找到很好的舒解途徑,產生終于被理解的心情,同齡人的陪伴也更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活動。因此,老年人在步入老年前就要注意避免產生孤獨感,永葆心理青春。
中醫學認為精神情志活動與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密切相關,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也會影響精神情緒,例如老年肝血漸衰,未免生性急躁。肝主疏泄,是五臟中對情志影響最大的臟腑,一切情志不暢的病證都與肝臟的疏泄失調密切相關,調養肝血、舒暢肝氣,是保持情志活動正常的重要手段。調養肝臟的方法不僅是用藥物治療,更重要的是需要心理疏導,結合飲食、起居、運動、睡眠等各方面的調適,在心態上既要認老,又要不服老,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和開朗樂觀的性格,才更有益于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