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宗棠家訓譯注
- (清)左宗棠著 彭昊 張四連選編譯注
- 1981字
- 2021-06-02 16:05:23
與孝威(寫字看人終身,切宜深自斂抑)
字諭霖兒知之:
爾在家讀書須潛心玩索①,勿務外②為要。小楷須尋古帖摹寫,力求端秀,下筆不可稍涉草率。行書③有一定寫法,不可亂寫,未嘗學習即不必寫,亦藏拙之一道也。程子云“即此是敬”,老輩云“寫字看人終身”,不可不知。
今譯
你在家讀書寫字,應該沉下心來仔細體味,不要在外游蕩不守本分。小楷要找古人的書帖來臨摹,力求寫得端莊秀麗,一筆一畫切忌潦草了事。行書有一定的寫法,不可亂寫,如果還沒有學習行書暫時就不要寫,也是掩飾自己水平不夠的一個辦法。程顥說“這就是敬”,老一輩說“通過一個人寫字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你不能不知道這些說法。
簡注
①玩索:體味探求。
②務外:在外游蕩,不理家務。指不守本分。
③行書:漢字字體,形體和筆勢介于草書和楷書之間。
實踐要點
《弟子規》說:“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我們讀書寫字要有虔誠之心和敬重之心,唯有如此才能領略讀書寫字的妙處。所謂“寫字看人終身”,指通過書法可以看出書寫者在專注力、耐力、觀察力、學養、審美等性格和氣質方面的特征,從而可以對他做出一個基本判斷,所以中國傳統家教中十分重視書法教育。
翔岡處已有信與之,且約其來,能抑其矜躁①之氣,虛心求是,未嘗不可有為。炮價及招夫之費記只欠數金耳,爾可向其詢明,如須百兩以外,當由此間覓便寄還。鹽厘局尚少數十金,亦須問明成靜齋②先生,以便還之,無使受累。
王興已來營,勉收之,但無用也。交趾桂③已送一枝與胡詠翁,附寄一枝交楊麓生④帶歸矣。毛中丞⑤待我最厚,聞曾于奏中聲敘⑥在幕中事,意在為正人吐氣⑦耳。其用心可敬如此,爾等何從知之?
近奉沖圣⑧寄諭⑨,我與滌公均平列⑩,以后事任益重,不知所為報。爾等在家切宜深自斂抑,不可稍染膏粱子弟惡習,以重我咎?。切切。
九月初三廣信大營
今譯
翔岡那里有我給你順便寄來的家信,我已經約他到我處謀求一份差事,如果他能收斂矜夸躁急的氣質,虛心求真,并非不能有一番作為。我記得炮價和招募民夫的費用只差數兩銀子,你可以詳細問清楚,如果所需費用超過百兩,我會從軍中想辦法,給你寄過來。鹽厘局還差數十兩,你也要向成靜齋(果道)先生問清楚,好及時歸還,不要讓他為這件事勞神費力。
王興已經來到軍營,勉強收留了他,但派不上用場。交趾桂已經送了一支給胡林翼,我另外寄了一支,托付楊麓生帶回去。毛鴻賓中丞最為看重我,聽說他在上書朝廷的奏章中明白陳述了以前我當幕僚時的一些事情,意在替正直之人抒發心中憤懣郁結的情緒。他的用心十分令我敬佩,你們又怎么能體會得到呢?
在最近傳遞過來的幼主諭旨中,我與滌公曾國藩平行排列,以后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報答君恩。你們在家一定要更加收斂,謹慎行事,切不可稍微沾染紈绔子弟的惡習,從而加重我的過失。切記切記。
簡注
①矜躁:矜夸躁急,驕傲自大的浮躁之氣。
②成靜齋:成果道,字靜齋,湖南湘鄉人,后任內閣候補中書,主講石鼓書院。
③交趾桂:肉桂的一種,中藥材,越南產的最佳。
④楊麓生:楊彤壽,字麓生,湖南長沙人,以軍功官廣西,勤政積德,惠及縣民。
⑤毛中丞:時任湖南巡撫毛鴻賓,字寅庵,又字翊云、寄云,號菊隱。山東歷城人。歷官御史、給事中,署湖南巡撫,兩廣總督。咸豐三年(1853)回籍辦團練,后在湖南抗擊太平軍,用兵廣東英德。同治七年卒。他曾上疏咸豐帝:“如左宗棠識略過人,其才力不在曾國籓、胡林翼之下,今但使之帶勇,殊不足以盡其長,倘畀以封疆重任,必能保境安民,兼顧大局。”后來左宗棠被重用,主要得力于曾國藩的推薦,但毛氏推薦之功也不可否定。“中丞”是清朝對巡撫的尊稱,巡撫(從二品)是僅次于總督的封疆大吏,同時還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職,這個職務相當于古代的“御史中丞”,所以被尊稱為“中丞”。
⑥聲敘:明白陳述。
⑦吐氣:抒發心中憤懣郁結的情緒。
⑧沖圣:年幼的君主。
⑨寄諭:所傳遞的皇帝的諭旨。
⑩平列:平行排列;放在平等位置上。
?咎:過失,罪過。
實踐要點
隨著孝威日漸成年,左宗棠對兒子的教育,不僅僅只局限在日常家庭生活上,還增加了更加寬廣的社會生活內容。他將道德培養與生活中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緊密結合,以求知行合一。比如,左宗棠將軍中的一些后勤債務來往,讓孝威了解,并適度參與。這不僅是為了拓展兒子的視野,更是把握與人溝通、交流、學習的機會,更是讓他切身體會到父親重任在肩的責任感,也激發孝威的社會責任感。年少時所樹立的崇高理想和不斷修養的博大胸襟,不正都是為了服務社會,以天下百姓饑溺為懷嗎?
他特別指出毛鴻賓中丞上書為他辯護一事,是希望兒子一來體會父輩憂國憂家的苦心,二來學會正確識人斷事。至于朝廷將他與曾國藩有意并列,他不僅沒有多少喜悅,反而深感責任重大,想到的是唯有殫精竭慮,報效國家和天下百姓。同時,他再次要求家中子女“深自斂抑,不可稍染膏粱子弟惡習”,擔心家族盛極必衰,表現了他身處順境時的憂患意識。